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8 道试题
1 . 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成为欧洲封建社会的支柱。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基督教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民族国家的建立给基督教注入了民族特性,基督教在西欧民族主权国家建立之后与世俗政治相结合。这种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A.严重削弱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B.推动着西方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
C.利于增强民族主权国家的政治权威D.极大地降低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
2021-06-02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01
2 . 清朝的传统国策是严禁人民移居国外,视移民为"弃民";1877年中国与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规定中国可派员前往调查华工受虐待情形,两年后在古巴首都哈瓦那派驻领事。清政府的这一变化,反映出
A.清政府重视华工的利益B.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D.中国逐渐接轨近代世界
3 . 1949年11月,美国纠集西方国家成立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封锁”和“禁运”的组织——“巴黎统筹委员会”,随后对中国发动全面的封锁禁运。1972年至1977年底,我国与西方国家共签订引进技术设备合同220多项。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美苏争霸的开始B.改革开放的实行
C.中国国力的增强D.中美关系的改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耕读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以前的耕读者成分简单,主要是隐逸之士和学生,且数量有限;宋代耕读理念形成并发展为广大的士人行为,扩展为普通的农家行为。这一变化
A.说明儒学正统地位日益巩固B.提升了宋代官员的政治素养
C.促进了新思想新文化产生D.有助于增强阶层的流动性
5 . 三类国家在中国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如表,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是,我国
1957年1965年
苏联、东欧国家61.3%14.3%
亚、非、拉国家14.7%33.4%
日本、西欧等西方国家17.5%41.0%
A.推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B.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C.开始探索发展外向型经济D.结合形势变化调整了对外政策
2021-11-13更新 | 26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新英才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历史纲要上下册试题
6 . 在儒家观念中,服装为礼仪之基础。佛教传入后,原本布幅裹身、袒露肩臂的服装形制不断变化,至唐朝时期发展为与世俗服装相近的交领右衽、两袖俱全的款式。这一变化说明
A.佛教服饰开始走向世俗化B.佛教逐渐同儒家思想融合
C.唐朝文化的包容与开放性D.佛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倾向
2021-06-06更新 | 633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所示为西周初期和中期同姓公卿与异姓公卿(有姓氏可考)的占比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
A.分封制规模的缩小B.家国同构观念的强化
C.大一统格局的形成D.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世纪上半期,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推到了顶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和印度反英斗争代表了亚洲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促使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领导阶级变化的根本条件是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B.新的社会阶级的形成和壮大
C.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D.帝国主义的扼杀和限制加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