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既负责边疆行政事务,也负责少数民族的管理。此外,元朝还建立了“朝令夕至,声闻毕达”的驿站制度。元朝的这些举措(     
A.缓和了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扩大地方权力容易导致分裂割据D.实现了政权与族权的紧密结合
2 . 宋教仁在1913年2月的一次演说时称:“有人主张总统制,有人主张内阁制,我们是主张内阁制的,希望建设成议院政治。因为如果内阁不称职,是可以更换的,如果总统不称职,是没办法变更的,如果一定要变更,一定会动摇国本。”此演说旨在(     
A.防止袁世凯的复辟B.维护共和制的稳定
C.尝试建立政党政治D.促成国民党的组阁
3 . 有学者认为,“朝贡制度给中国朝廷带来的是政治威望,中国一般不干预藩属国的内部事务,也不要求获取经济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贡制度也是中国怀柔周边邻国维护自身安全的一种手段。”在该学者看来,中国古代政府推行的朝贡制度(     
A.以军事经济实力为后盾B.是推行平等外交的体现
C.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效益D.是羁縻政策的外交延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规定废止刑讯,人民享有选举权、参政权,改变“贱民”身份,赋予妇女以同男工完全平等的权利等。鼓励民间兴办实业,减免厘金,取消了清政府一些苛政。这反映了南京临时政府(     
A.不断改进完善民生问题B.结束了封建帝制
C.力图除旧布新建设国家D.践行了主权在民
5 . 《北齐律》中首次规定了危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重罪十条,分别是:反逆(造反);大逆(毁坏皇帝宗庙、山陵和宫殿);叛(叛变);降(投降);恶逆(殴打谋杀尊亲属);不道(凶残杀人);不敬(盗用皇室器物对皇帝不尊重);不孝(不敬父母);不义(杀本府长官和授业恩师);内乱(亲属间的乱伦行为)。由此可见该时期(     
A.律令注重礼法结合B.中华法系已臻完备
C.开始强化基层教化D.儒学深入社会基层
6 . 下图为门头沟煤窑执照,是由直隶承宣布政使司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颁发给窑商徐友松的执照。窑照的内容明文规定“倘窑户凌虐窑夫,短克工价等弊,许别窑户报县审明详究”。要求窑商设立底簿,“将每月雇募工人姓氏、年貌、籍贯逐日填注,按季送县审核”。这表明当时(   

①采矿业已出现手工工场②窑主与矿工是隶属关系
③政府对采矿业管理严格④煤窑规模大范围广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7 . 下面是1916年10月《申报》刊登的《再志国庆纪念之盛况》报道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可推知,当时中国(     
自辛亥光复以来,因举行庆祝悬旗挂灯年必数次,然兴高采烈举国若狂,未有如此次双十节国庆纪念之盛者。闻各界所需之灯笼,南北两市三十五家之灯笼店,共计售出十二万盏之多。
A.复辟帝制违背社会潮流B.民主科学思潮席卷全国
C.国民参政议政意识强烈D.割据混战局面初步结束
8 . 宋代以前,城市中的非农业人口没有单独列为户籍,城乡人口的划分在户籍上没有多大的差别。宋代,“坊郭户”(城市民户)作为法定户名出现,政府将其单独列籍定等,不仅包括居住在州府城、县城和镇、市的人户,也包括居住在州县城外新的城市居民区草市的人户。这一转变从侧面说明宋代(     
A.城乡经济的差距日益扩大B.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重视维护市场秩序的规范D.商业税收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春秋战国时期起便产生了 “举贤才”的理念,儒家理论主张精英治国,春秋战国时期其他诸子百家也有一些人提出过贤能治国的思想,其中最突出的是墨子的“尚贤”理论。 中国传统社会奉儒学为经典,尊孔子为圣人,科举制更是将“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政治思想付 诸实践。汉代开始实行察举制度,并逐渐在考察推荐中加入考试的环节。为了防止在选举 人才的过程中有人弄虚作假,以及杜绝“人事因缘”和“属托之冀”,考试在选士中的成分越来 越大,最终,科举制的出现取代了察举制。自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建立进士科之后,经过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到宋代,科举制已成为一种“至公”的制度。明代人认为:“我朝二百年公道,赖有科场一事。清代科举制度为保证考试公平、防止作弊,其复杂严密程度真是登峰造极。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停废与文明冲突》

材料二   中国科举制对西方产生的影响可追溯到16世纪。从1570年至1870年,英国出版的介 绍中国科举制的书籍就有70多种。英国于1793年.1816年及以后,多次派外交使节到北 京实地考察中国的科举制度。目前,西方学术界公认:现代西方文官制度源于中国的科举 制。西方国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相继实行文官制度。在此之前,英、美等国政坛均实行“政 党分赃制针对“政党分赃制"的积弊,英、美率先进行了改革,效仿中国科举制建立了独立 于政党政治之外的政府官员的“考选制“考选制''的建立意味着西方政治体制中官僚政治 的产生。从此,西方政治精英中出现了一批不同于传统政客的、经考试进入权力体系的职业 技术官僚。现代西方政体中的所谓“文官”或“公务员”主要是指这批职业技术官僚。“考选 制''的实质是将“业务标准”引入政治录用,以提高统治效率。

-----摘编自房宁《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科举制的现代政治学诠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的相同之处。
10 . 北宋前期,对势家子弟(高官子弟)参加科举的行为进行了严格限制,宋太宗取消考中进士的势家子弟的成绩,宋真宗朝创立糊名、眷录等制度。北宋推行这些措施旨在( )
A.削弱世家地主的影响B.保障选官制度公平性
C.选取有真才实学的人D.强化君主的专制权力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