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材料内容描述材料出处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①揭示了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主要社会根源,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③是西方学者观点,带有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
D.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2024-04-09更新 | 254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11016日神舟十三号圆满发射成功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微博上发了一条“跨越时空的同一天”并配上下面三幅图片(见图1、图2、图3),由此引发网友的热议。从中可以看到,跨越时空的同一天,记录着一代代中国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前进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上述材料在研究新中国科技发展方面的史料价值。
2024-03-29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30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课后作业1
3 . 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财政收入情况表

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
1430397920.594.17388.932.9
1552265913.332.02414.4243.3
1621278012.920.68.1755.2

——摘《明实录》

材料二:《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

——据《醒世姻缘传》等

材料三: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
(2)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024-01-0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zhao),岁鼎(最吉利时候),克昏夙(木星上中天的天象)有(拥有)商。

——(西周)利簋铭文

材料二   时甲子昧爽(天蒙蒙亮),王朝(zhao)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曰:……今予(我)发(姬发)惟恭行天之罚。

——《尚书·牧誓》

材料三   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建立西周,定都镐京。西周继承了夏商的基本制度并加以改善和创新,初期分封了71个诸侯国,以宗法制为根本,多数诸侯国都分封给同姓的家人,少数分给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人,由此形成了“周天子”家天下的政治局面,更好地统治了西周初期的王室体系,实行井田制促进了奴隶社会的发展,创造礼乐制来维系阶级礼仪规范。

——摘编自王玉哲《中华远古史》

(1)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对夏商制度继承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这种继承与发展的历史影响。
5 . 下图是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祝文,其内容与《魏书》相关记载相同,由此证明了嘎仙洞就是《魏书》中提到的鲜卑拓跋部“石室”祖庙。这说明(     

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祝文拓片
A.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B.文献史料必须与实物史料相互印证
C.文献史料比实物史料更有价值D.史料相互印证有利于了解事件原貌
2023-12-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8年9月大连庄海域打捞出的甲午海战“经远舰”上的遗物

材料二   甲午战败,创巨痛深,中华民族岌岌可危,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劣势,引起了中国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化。李鸿章在与伊藤博文进行马关谈判时表示:“余认为今回的战争得到两个好的结果,第一是欧洲的陆海军作战方式,被黄色人种成功应用得到了验证。第二是沉睡的中华开始觉醒,日本给予清国的刺激,相信对我国将来的进步会发生最有益的影响。”……蔡锷在1902年撰述的《军国民篇》中也指出:“甲午一役以后,中国人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呼啸叫号,发鼓击钲,声撼大地。或主张变法自强之议,或吹煽开智之说,或立威词以警国民之新,或故自尊大以鼓舞国民之志。”

——摘编自田庆立、宋志艳《甲午战争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影响》


(1)材料一、二是研究甲午中日战争的史料,指出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败对中国的影响。
2023-12-1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7 . 国家统一

材料一  

材料二 元朝对边疆的控制在前朝的基础上更为强化。漠北设宣慰司都元帅府,后升为岭北行省。这一地区没有州、县建置,实际基层行政单位仍然是蒙古社会中传统的千户、百户组织。元廷大批签发内地军民前往漠北屯田,并在一部分蒙古牧民当中传授耕作技术,使得漠北地区农业生产取得突出成就。……云南地区设置行省,多用土官任职,可世袭。第一任行省长官在云南“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创建孔子庙……由是文风稍兴”。吐蕃作为单独的大行政区,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元朝皇帝信奉吐蕃喇嘛教,尊喇嘛教萨斯迦派僧侣为帝师,吐蕃官员皆由宣政院或帝师荐举,皇帝予以任命。

——摘编自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清朝国家疆域的奠定在广度上,所囊括的疆域范围,除了元朝,是清以前历代中原王朝不能相比的……突破了历代中原汉族王朝在边疆民族问题上的局限性。把历史上在中国疆域内活动的边疆各民族都纳入其大一统的疆域范围之内。

在统一的深度上,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统治,也突破了历代中原王朝对边疆政策的思路。清朝追求对边疆领土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从中央到边疆地区对边疆各民族进行直接管理。以自己独特的、丰富的、有效的边疆政策取代了历代对边疆民族的松散的羁縻政策。

——摘编自成崇德《清朝边疆统一论》

(1)指出表中①②③的史料类型。任选两则史料分别说明其史料价值。
(2)依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分析元代边疆治理措施的积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清朝如何对边疆领土实行有效管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发行的秦半两钱(出土文物) 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出土文物)

材料二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至元二十四年(1287),全国已有江淮、江西、福建、四川、云南、湖广、甘肃、安西、辽阳9个行省的建置。至元二十八年设立河南行省之后,行中书省的建置渐趋固定。行省下统路、府、州、县的管理体制走向定型。宣政院所辖吐蕃之地,分分设三道宣慰司: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又称朵思麻宣慰司)、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又称朵甘思宣慰司)、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又称乌思藏宣慰司)。宣慰司下辖安抚司、招讨司、宣抚司和元帅府、万户府等。自宣慰使都元帅至万户等各级官员多以当地僧俗首领担任,由帝师或宣政院荐举,朝廷授职。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三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与前代的联系与发展。
(3)指出上述材料反映出的共同历史主题。
2023-11-2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校、阳泉市矿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张骞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罗马帝国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惟一来源。

——摘编自葛剑雄《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进行丝绸贸易》

材料二   西晋张华编纂的神话志怪小说集《博物志》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对丝绸之路记载最丰富的典籍。《博物志》中共记载了9种来自丝绸之路的植物,其中8种为张骞带回。而在《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中,明确提到的植物只有葡萄和苜蓿,是否由张骞引入也不太明晰。此外,《博物志》还记载了许多丝绸之路之事,为后人审视丝绸之路提供了民间视角。

——摘编自张黎明《史料与传说:<博物志>中的“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开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博物志》对研究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并说明使用文学作品进行历史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时期的赋役制度

朝代名称主要内容
汉朝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须向国家缴纳田租、人头税,服徭役、兵役
唐前中期租庸调制受田农民按户每年须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为“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为“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为“庸”
唐中后期两税法无论主户和客户,都编入当地户籍,依照财产的多少定户等;每户按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材料二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馀。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免)今年税。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文书)榜(张贴)乡村。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摘自白居易《杜陵叟》

材料三   初定两税,货重钱轻……虽赋不增旧,而民愈困矣。度支以税物颁诸司,皆增本价为虚估给之,而缪(错)以滥恶督州县剥价,谓之折纳。复有“进奉”“宣索”之名,改科役曰“召雇”,率配“和市”,以巧避微文(法律条文),比大历之数再倍……赋役日重。

——摘自欧阳修宋祁《新唐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唐时期赋役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三的史料价值并谈谈你对唐朝两税法的认识。
2023-11-1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