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1 . 美国《彭德尔顿法》对职务常任制度采取了有条件的采纳态度,即将美国文官分为政治任命文官与常任文官,即政治任命文官的任期并未常任而由总统决定其具体任期,但其数量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美国高级专业技术类文官中政治任命文官不应当超过15%。这一变化表明(     
A.两官分途制度不适合美国当时的国情B.美国的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C.文官制度的嬗变适应了三权分立体制D.常任文官的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公元前432年的古希腊时期,为了惩罚麦加拉在希波特战争中支持斯巴达的盟友科林斯,以及进行领土扩张和劫持三位雅典妇女,雅典颁布执政官伯里克利法令,禁止与麦加拉的一切贸易。这可以说明(     
A.雅典民主的决策方式走向极端
B.希波战争加速了希腊城邦的分化组合
C.希腊文明的衰弱是不可避免的
D.经济制裁是处理对外关系的重要方式
3 . 1919年8月,孙中山创办《建设》杂志,该刊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是阐释孙中山国家经济建设思想;二是刊载了阐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论著,如恩格斯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与唯物史观》;三是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如主张破除迷信等。这反映孙中山(     
A.旨在扩大该党派的影响力B.认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C.认识到吸收新思想的必要D.认识到大众思想启蒙的必要
4 . 北宋施行重文轻武,削夺方镇的行政权、财权和兵权,重用文臣担任要职、主持军务;同时又重视武备,年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削减军备节省开支B.提高文官的地位和待遇
C.提高军队的战斗力D.加强君权防止武将专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在参加古奥运会时,被质疑为外邦人,直到其证明自己是希腊人后,才被允许参赛:在征服希腊的过程中,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将自己在古奥运会上夺冠的形象铸在金、银币上,以纪念其所取得的胜利。这种现象反映了(     
A.希腊城邦的民族凝聚力B.马其顿征服政策的实用性
C.希腊文化的强大影响力D.马其顿对希腊的制度优势
6 . 以下为红军第四军某次会议所制定的部分策略摘录。该策略的制定(     
红军是“—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必须服从党的领导……”
首次规定了新分子入党的条件:“(1)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2)忠实;(3)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4)没有发洋财的观念;(5)不吃鸦片,不赌博。”
A.强调了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B.适应了革命重心转移的新形势
C.有利于凝聚力量扩大党的队伍D.意在提高根据地军民思想觉悟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星期日工程师

韩琨是上海棕胶制品研究所助理工程师。1979年,奉贤县钱桥公社橡胶塑料厂聘请他担任技术顾问。他利用节假日时间,为工厂研制成功微型轴承橡胶密封圆(为国家填补一项技术空白),因此他拿到厂方的奖金、补贴等共计3418元。1981年,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控告韩呢收受贿赂,要求追究韩琨的刑事责任。

1982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发表《救活工厂有功,接受报酬无罪》的报道。1983年1月8日起,《光明日报》开降《如何看待科技人员业余应聘接受报酬——关于助理工程师韩琨问题的讨论"专栏,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关于科技人员业余隶职该不该李酬金的大讨论。

1983年3月,中央明确通知各地,科技人员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以业余兼职并获取合理报酬,由此而受到打击的科技人员一律于以平反。此后不久,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科技体制改苹的文件明确规定:“允许科技人员业余获职并获取报酬。”从此,科技人员八小时以外从事第二职业成为合法,而且有了“星期日工程师”的美名。

——摘编自高叙法著《韩琨事件揭私》


结合材料,阐释“星期日工程师”现象。
2023-09-0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1914年的圣诞节,在战事惨烈的西线战场,英德双方士兵自发休战一天,有些士兵在无人区互相问候和交换纪念品,甚至交换家庭住址。在不止一个地方,双方的战士还一起踢足球。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宗教信仰高于战争利益B.和平攻势迷惑敌方的势力
C.士兵厌恶战争渴望和平D.和平主义思潮在欧洲蔓延
2023-09-04更新 | 2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深圳形象

城市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形象的塑造分为“自塑”与“他塑”。“他塑”形象直接影响海外受众对城市的认知,进而影响国家形象的呈现。

材料


《纽约时报》涉深新闻报道数量变化分析


《纽约时报》涉深新闻报道议题变迁折线图

——整理自李雨坤《<纽约时报>镜像中的深圳城市形象研究(1980—2020)》


(1)概括《纽约时报》涉深报道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以一名历史参与者的身份,从四个阶段中任选一个阶段,构想当时《纽约时报》可能报道的内容。(报道内容可围绕图2中议题,凸显出大事件即可。)
2023-09-0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4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晚清小说中女学生形象

小说内容
《侠义佳人》白慧琴国外留学回到家乡江阴后,“立意想扶助女界”“心中很想立个女学堂,开通开通风气”。尽管白慧琴遇到了办学经费不足和各类教员短缺的问题,但是在众位朋友的帮助下,她的“启黄女学校”最终还是成立了。
《情天债》《情天债》中的苏华梦被称作“帝国第一女杰革命花”,她的革命任务就是去破坏西方列国合谋瓜分中国的计划。作为自立会的“女执法”,苏华梦在读书期间就开始从事革命活动了。苏华梦和她同伴通过与人交流、登台演说等方式,扩大了革命思想在各地的传播。
《女娲石》金瑶瑟是海城“女子改造会领袖”,后去美洲留学三年,她之所以回国,就是想以一己之力来拯救国家。当她看到“政府诸人”“日日吃花酒,玩相公,或是抱着姨太,国家事情丝毫不管”时,便想出了扮做歌伎去刺杀胡太后的计策。但最终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完成原定的行刺计划。

——据王仁慧、高有鹏《成长与蜕变:论晚清小说中的女学生形象》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小说中女学生的新变化。
(2)结合材料,以“变化·突破”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