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75 道试题
1 . 形成于1952﹣1954年间的“和平统一战线政策”,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     
A.标志着新中国开始放弃一边倒政策B.是应对美苏威胁而做出的理性选择
C.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实践D.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良好周边环境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侣们把印度语中的“达摩”翻译成“道”,把印度语中的“涅槃”翻译成“无为”。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佛寺从布局到建筑本身的阁楼、密檐、雕墙粉壁等都发展成了中国的民族形式。悬空寺的最高处为“三教殿”,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如来佛祖,佛祖右手边(南侧)为老子,左手边(北侧)为孔子。这反映出(     
A.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儒佛道互相吸收融合D.社会动荡急需儒学复兴
3 . 【明清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以来,中国商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之际引进原产于新大陆的作物以后,如太湖周围的三吴地区,原来虽然是粮食高产地区,还需从外处调进粮食,这样就促进了粮食的商品化。其他一些经济作物,在其生产发展中也都有类似情况。这样,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和贫瘠的山区,以补救粮食生产的不足。全国作物生产的布局有了新的变化,在土地利用上,更重要是由于复种和间、混、套种等多熟制的推广,提高了复种指数。

——摘编自王思明《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农业》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侵蚀自然经济的基础,“重本抑末”的传统观念开始动摇,社会婚姻观念出现一些新动向,出身、门第在婚姻关系中被淡化,可谓混淆之极。婚姻之家,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士大夫对女性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万历时吕坤指责礼教“严于妇人之守节,乃是“圣人之偏”。

——摘编自荆晓燕《明中后期民间社会婚姻观念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新气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在中世纪,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他们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威尼斯的居民(     
A.导致欧洲人国家观念淡薄B.说明了教权高于王权
C.表明基督教控制世俗生活D.使欧洲社会等级森严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新教信仰促成一种新的社会伦理,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与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精神。他认为(     
A.宗教改革违背了人文主义原则B.宗教改革推动殖民扩张与掠夺
C.新教伦理仍然强调教会的权威D.新教伦理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50年,德国最底层的20%人口占有的社会收入为5.4%,最顶层的20%人口享有的社会收入为45%。1985年最底层的20%人口占有的社会收入为7.4%,社会顶层20%人口占有的社会收入为43%,这一变化说明(       
A.贫富差距趋于不断扩大B.“中间阶层”人数增加
C.社会生活水平整体提升D.国家宏观调控成果显著
7日内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大部分被苏联购买:1931年全球机器设备出口量的30%进入苏联,1932年高达50%;有数据显示,从1929到1931年,苏联同外国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由70个增至124个。这反映了当时(     
A.苏联工业化过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B.苏联经济实力强大外汇储备充足
C.国际形势客观助推苏联工业化建设D.国际上普遍与苏联建立经济联系
7日内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1913年,多米尼加对德国进出口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约20%,到1916年这两项数据均清零。1914—1917年,阿根廷三大农产品大麦、小麦和亚麻的出口量价齐跌。尽管战时需求挽救了巴西橡胶业,但其咖啡贸易在1914—1915年间下降了三分之一。1914—1918年,上海、大阪的现代纺织厂产量暴增。这些现象反映(       
A.世界市场因战争濒临崩溃B.欧美国家侵略重心转移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性D.单一产业结构弊端显现
7日内更新 | 38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
9 . 西班牙内战期间,由英、法牵头,苏联、德国、意大利等27个欧洲国家于1936年成立了“国际不干涉委员会”,但德、意仍然给予了佛朗哥叛军大量军事援助,英、法坚持不干涉原则,苏联则支持“国际纵队”进行抵抗,最终西班牙共和国政府被法西斯势力推翻。这可用于说明(     
A.国际联盟被英法实际控制B.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C.绥靖政策有一定现实基础D.新的国际协调机制急需建立
7日内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10 . 后梁太祖朱温早年参加黄巢起义,投降唐朝后以汴州为据点逐渐扩大势力,后废唐自立建后梁;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而获封陇西郡王的李克用长期割据河东,后其子灭后梁建后唐;地方上抵抗起义军的地主土豪武装,后建立南方十国。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农民起义深刻影响唐末五代政局B.藩镇割据导致了唐朝的土崩瓦解
C.唐末战乱推动藩镇割据局面形成D.宋朝的首要任务是消灭农民起义
7日内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T8联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压轴(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