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1 . 近代社会鼓吹政党政治,认为“天下者,党派之天下”,民国初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但随着民初党争的加剧以及唐绍仪内阁的倒台,政党随之也就成为大多数国民共诛的对象。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A.违背传统社会道德B.政治收益不及预期
C.简单移植西方模式D.缺乏民主社会基础
2 . 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全球气候治理经历了长期而曲折的发展,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强调“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2015年的《巴黎协定》则表述为“本协定的执行将按照不同的国情反映平等以及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和各自能力的原则”。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博弈B.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协调发展
C.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成熟D.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成
2024-04-08更新 | 305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下面是1947年美国(左图)和1949年苏联(右图)以马歇尔计划为题材创作的漫画。左图人物身上的文字是“欧洲”,绳子上写着“马歇尔计划”;右图人物代表美国,障碍物上的文字是“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这两幅漫画可用于印证该时期(     
A.美苏意识到欧洲联合的重要B.美苏经济发展实力出现变化
C.欧洲是美苏争霸的重点地区D.美苏冷战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4 . 在大明律中有条款对越级使用服饰严惩。但到明朝后期,多有“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就连士人和官吏专用的“方巾”“云履”也在民间流行。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律法缺乏权威性B.丝织业的发展水平得到提高
C.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D.政府减轻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2023-03-30更新 | 24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中国后,就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制度,至此,上至帝号、皇帝活动、王侯官员,下至百姓,都有了统一称谓,各异的文字书写也统一为更加简洁的、能够更好适应庞杂公务的隶书,由此,上下一致的文书话语体系开始形成。隋唐时期,文书制度依托于三省六部制,发展出了相对成熟的制作规程、审核机制和运行流程。无论是“三省”之间的权力分工,还是执论制度、避讳制度、平缺制度、贴黄制度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唐六典》中规定:“今册书用简,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用黄麻纸,敕旨、论事敕及敕牒用黄藤纸,其敕书颁下诸州用绢”“中书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既下,则署而行之”“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施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任何诸如随意改动、漏发错发、弄虚作假、盗用泄密等行为,皆会依据法典被施以惩戒。

——摘编自周光辉等《从文书行政到文件政治:破解我国规范治理难题的内生机制》

材料二   朱批奏折缴回之举肇始于清康熙朝,制度确立于雍正朝,乾隆朝又有新的补充发展,虽朱批“览”“朕安”一二字者亦需缴回,由此逐步形成了严格的朱批奏折缴回制度,并为以后所承继。清廷最初规定臣僚所存朱批奏折于下次上奏时趁便奏缴,其后改为按年呈缴,清末又改为年终交由军机处汇缴。朱批奏折需连同奏匣、奏夹、封套一并缴回,在京官员赴衙门,在外官员则赴该省督抚处呈缴,休致或降革官员则呈明该省督抚、该旗都统代缴。臣僚所存朱批奏折不得隐匿存留,违者严加惩处。

——摘编自项旋《皇权政治与信息控制——清代朱批奏折缴回制度考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至隋唐文书行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奏折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6 . 西魏—北周政权就实力而言原本是最弱的一方,但后来居上,逐渐强大。北周先灭北齐,取代北周的隋朝又完成了南北统一。致使这一变化的是(     
A.九品中正制为北周选拔出诸多优秀人才B.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C.统治者积极推动民族交融以强化凝聚力D.淝水之战致使前秦政局不稳而分崩离析
2024-03-18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华中师范大学潜江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综合复习(一)历史试题
7 . 西周城邑的建置和规模有严格规制。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掀起筑城高潮,史载列国间夺城割邑,动辄数十;城邑结构布局也随之变革,齐国都城临淄在宫城外新建郭城;宫城地势高亢、格局方正,主体建筑遵循中轴对称形制,郭内则是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并无严格规制。这一变化说明(     
A.礼制秩序完全崩坏B.城市功能发生异变
C.兼并战争异常激烈D.社会发展更具活力
8 . 明代初期,皇帝常在内阁,后来有些皇帝不常到内阁,由内阁条旨、票拟送进去批,甚至有几个皇帝则长久不管事,不再到内阁。于是皇帝和内阁中间的接触,就多出一重宦官上下其手的机会。这样,宦官就慢慢地弄了权。这一变化(     
A.加剧了明朝的政治黑暗B.使决策机制发生根本改变
C.改变了内阁的机构性质D.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9 . 清代前期,大凡官员上奏,大都朱批“该部议奏”,反复议奏之后,才可能实施。到了晚清,这一情况有了变化,地方官员设置新的财政机构,开征新的税捐,大多是事后上奏,或者在“就地筹款”的默许下,不予上奏。这一变化的出现(       
A.反映了中央集权体制的崩溃B.有利于征税程序的简化
C.推动了财政收入结构的调整D.受国内政局变动的影响
10 . 以朱元璋、朱棣为代表的明初统治集团,选择了“重治吏,恤安民,崇道统,尊理学”的治国方略;至明朝中叶,尊崇程朱理学的弊端已昭然若揭;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A.商品经济的逐步繁荣B.理学占统治地位
C.反对专制的社会思潮D.市民阶层的崛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