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70 道试题
1 . 郑和下西洋结束后,出现了“比年(注:每年)民往往嗜利忘禁”的现象。 弘治年间(1488—1505年)两广都御史奏称“广东沿海地方多私通藩舶,络绎不绝”,有的地方官员参与走私。嘉靖中期,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出现规模较大的私人海上贸易集聚地。这说明(       
A.尚利成为南方社会的主流风气B.明朝南方吏治腐败海防松弛
C.明朝中后期开放海禁的必要性D.民间私人贸易开始兴起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尼赫鲁曾评价甘地说:“甘地第一次踏进国民大会党,就立刻把它的党章完全改变了,他把它变得民主化……现在国民大会党开始像一个掺杂有强大的中产阶级成分的庞大的农民组织,这种农民性质还在增强,产业工人也进来了”。尼赫鲁旨在强调甘地(     
A.扩大了国大党的群众基础B.改变了国大党的政党性质
C.背离了提拉克的斗争策略D.赢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3 . 上林苑是西汉最重要的皇家苑囿,扬雄《羽猎赋》中写到:“宫馆台榭,池沼苑囿,林麓薮泽,财用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不夺百姓膏腴榖土桑柘之地。”晋《三辅故事》中记载:“武帝作昆明池以习水战。后昭帝小,不能复征讨,于池中养鱼以给诸陵祠,余付长安市,鱼乃贱。”这反映出,西汉(     
A.皇家苑囿具有经济功能B.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C.地主田庄经济发展迅速D.苑囿中农业的专业化特征
2024-04-08更新 | 292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由于来自拉丁美洲和亚洲的移民新浪潮、学术界和政界流行的多文化主义和多样性理论和美国社会中出现了拉美裔化的倾向等原因,导致美国国民特性出现了一定的危机。其旨在说明(     
A.拉美裔和亚裔在美国族群中的比例增大B.多文化主义理论冲击了美国的国家特性
C.美国的霸权地位日益受到冲击D.美国社会的文化认同面临挑战
5 . 英国学者伊恩·肖克在《地狱之行1914—1949》中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欧洲,欧洲在“二战”中险些毁掉自己,它最终存活了下来,但变得迥异于前。导致欧洲“迥异于前”的根本原因是(     
A.大战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B.大战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
C.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空前壮大D.多极化趋势已成为世界的潮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北魏颁布均田令,西魏确立府兵制,二者为此后的隋唐盛世提供了重要条件。学者们关注到,这些只在北朝首创,南朝缺无。这说明(     
A.北方文化总体上优于南方B.改革总是体现社会进步
C.南北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大D.民族交融激发制度突破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历史伴随着人口流动。人口迁移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为了定居的目的越过一定地界的现象。如果越过的地界为国界,这种迁移就成为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一种人口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当今的国际人口迁移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国家间的关系有着十分密切而又错综复杂的联系。下表所示为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

时期概况
古代末期到中世纪初期在欧洲,日耳曼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欧、西欧和北欧;斯拉夫人的一支—南斯拉夫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东欧;在亚洲,阿拉伯人从阿拉伯半岛逐渐扩散、分居到西亚和北非;突厥人逐渐扩散、分居到中亚和小亚细亚;在非洲,班图人从尼罗河流域扩散、分居到非洲南部
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前期15世纪开始,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从欧洲到达南美洲;18世纪后,荷兰人从欧洲到达南部非洲;19世纪后,英国人和其他欧洲人到达北美洲、大洋洲和亚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非洲内陆国家人口向西非海岸国家迁移;亚洲、欧洲一些国家的人口向中东石油生产国迁移;日本、德国、意大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国的人口返回本国

——摘编自李宏规《国际人口迁移与国家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人口迁移”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9年后,苏联派出人员到西方进修或进行科学研究。同时在国内兴办了许多高等和中等技术学校,学习西方的技术,到1933年,约有110万学生在这些学校学习。苏联的这些举措(     
A.抓住了国外技术转移的时机B.致力于落实新经济政策
C.建立了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D.意在缓和与西方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书记载,秦末陈胜在当佣工时曾对同伴说“苟富贵,勿相忘”;项羽看到秦始皇东游时,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在咸阳服徭役时看到秦始皇出巡,感叹道“大丈夫当如此”。这反映当时(     
A.社会矛盾极其尖锐B.封建等级关系森严
C.政府鼓励积极进取D.社会阶层流动性大
10 . 《后汉书》记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共立巴氏子务相为君长。“及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汉兴,南郡太守靳疆请一依秦时故事”,得到朝廷允许。这表明(       
A.巴氏君长世代与秦女通婚B.务相为秦所命的蛮夷君长
C.务相所统五姓被视作戎狄D.秦汉民族政策具有延续性
2024-01-29更新 | 34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1月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