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对下表解读合理的是(     
     1992——2000年我国东、中西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变化表
年份1992199519982000
东部总量/亿美元98.6319.7386348.9
所占比重%89.685.985.286.5
中西部总量/亿美元11.352.566.854.4
所占比重%10.414.114.813.5
A.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
B.外商投资加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
C.从增幅看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高
D.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推动
2 . 有学者指出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美国民主宪政模式日趋落后
B.德国政治变革背离世界潮流
C.现实国情决定德国政治形态
D.国家统一是政治转型的前提
2019-09-05更新 | 355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9年山西省祁县中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白邱世兵《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历史变迁一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


上表为16世纪到20世纪30-40年代内方中国观的变迁有关言论。请从表中任选两个时间段,并对其中的西方中国观加以解读。(要求:选明时间,观点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对以上叙述解读正确的是,它
A.忽略了秦始皇的历史贡献
B.夸大了纷争的社会进步作用
C.指出了皇帝制的确立背景
D.捕捉了中央集权制的演进规律
2018-11-12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教育与人才选拔体制的改革关乎国运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曹魏西晋东晋北宋
比例26%15%4%17.2%24.5%46.1%

——数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材料二   科举隋创唐兴,唐代是中国科举发展史上的早期,当时的科第人物是北方士人占绝对优势。安史之乱以后,南方士子在科场中开始崭露头角,到北宋中期,科场录取人数的比例开始出现南北倒置现象,南方举子在科场竞争中转而占据了绝对优势,这种南北差异的变易,到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引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关于科举取才的南北地域之争。争论的双方以司马光和欧阳修为代表,司马光代表了朝中长于经史的北方派,针对南方士子科场的绝对优势,力主按地域均衡举额分路取人,提出了著名的“逐路取人”思路。

到了明代,南方举子在科场的压倒性优势继续存在,南北地域之争又起波澜,引发了科举史上有名的南北榜事件。1425年,大学士杨士奇提出南北分卷的设想,两年后,这一设想成为现实,南北卷制度正式实施,自此,科举录取按南、北、中(不易划定为南或为北的区域)进行分地域按比例录取。然而,按大的区域录取毕竟还是会造成各省取中人数的不均,一些边远省份由于教育的落后甚至出现被科举取中所“遗漏”的情况。因此,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南北卷制度被分省定额取中制度所取代,即按各省应试人数多寡“钦定会试中额”,一直实行到科举终结。

——《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选官制度的变革为视角,解读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发生的变化。(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科举考试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录取名额如何分配的问题。围绕“科举取才的南北地域之争”根据材料二任选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学家许倬云在论述明代时,突出了它的专制皇权特性,作者首先肯定了朱元璋的历史功绩;但随后,作者又对朱明王朝进行了毫不客气的批评:明代虽然自居为汉、唐帝国的复兴,却没有汉、唐那样天下帝国的气度……明代固然恢复了中国人自己的统治,却丧失了天下国家的包容和气度,也没有消除征服王朝留下的专制统治。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7 . 下图是由近代著名画家胡考所作的一幅题为《游击战》的漫画,某同学阅读后做了如下解读,其中有误的当是:
A.体现了“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原则
B.表明了游击战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等优点
C.反映了作者痛恨日本人和钦佩国民党的创作意图
D.表现了游击战术配合正规战有效地打击了日本军
2019-06-1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国旗史

黄龙旗(1889-1912年)   五色旗(1912-1928年)   青天白日满地红(1928-1949年) 五星红旗(1949年-至今)


对上图中的国旗变迁进行历史解读,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19-03-10更新 | 337次组卷 | 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模块诊断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近代德国就业率统计图(单位:%)。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德国

A.女性摆脱了男性附庸的角色
B.民主政体确立推动男女平等
C.工业文明推动社会角色转变
D.社会对妇女的歧视仍然存在
10 . 下图所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其中,对空白的三个时间曾经发生的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①实行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制度
B.②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C.③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D.以上三个事件都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表现
2019-04-01更新 | 2060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