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春秋战国时代,许多诸侯国建立了商税、市税、关税制度。春秋时,齐国市税在各国中最高,为总货物的2%,关税为1%。到了战国,各国的市、关税总和可达到总货值的10%。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
B.税收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C.诸侯争霸为商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D.发展商业成为各国致富的重要手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
年份全世界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
1870年21010593822
1880年3731691751658
1890年61722433134919
1900年790284402602024
①铁路成为欧美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②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
③初步形成了遍布各洲的铁路网④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7-11更新 | 3024次组卷 | 42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
2020-07-12更新 | 5581次组卷 | 77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9月检测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科学发展的研究表明,如果某个国家的科学成果数占同期世界总数的25%以上,这个国家就可以称为“世界科学中心”。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科学发展史揭示了这样一条基本规律: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总有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


——摘编自潘建峰等《钻石模型——解读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更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历史课堂上,老师展示了一则材料:据美国学者大卫伍德沃德研究估算:1400—1472年,大约有一千幅(世界)地图在世界流传;1472—1500年大约有5万6千幅地图在流传;1500—1600年大约有几百万幅地图在流传。针对这一材料,甲同学解读为反映了印刷术取得进步;乙解读为表明国际交往日趋频繁;丙解读为表明地理知识日益丰富。甲、乙、丙三人对材料的不同解读表明
A.历史研究受到意识形态影响B.历史资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
C.历史事实大多具有不确定性D.史料解读的角度具有多样性
6 . 如图为晚清最后十年“清政府、立宪派与革命派三股力量之间博弈”知识结构框架图。对该图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①清政府为维护君主专制打出了“预备立宪”的幌子
②立宪派与革命党的博弈,说明彼此间不存在同一性
③袁世凯在三股力量之间的博弈过程中完全置身于外
④博弈的实际结果是以革命派为主体的共和政府成立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7 . 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的频率统计图,高一某班同学对其作了如下分析和解读,其中较为正确的是:
A.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毫无民主可言,所以“民主”出现频率直线下降
B.1945~1946年“民主”高频跟重庆谈判和重庆政协会议有着密切联系
C.1947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民主,所以“民主”出现频率下降
D.20世纪40年代,中国人民追求民主政治屡试屡败,国民党最终独裁
2019-06-15更新 | 2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致函“海基会”:“为使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商谈早日克竞全功,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对此函解读不正确的是
A.体现出求同存异的务实精神
B.标志着“九二共识”的达成
C.明确了两岸关系的根本原则
D.推动了两岸关系的重大突破
9 . 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
A.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
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
2019-05-09更新 | 2152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话本《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载:“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王安石来!’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宅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王安石变法危害百姓的现象,在历史上没有取得积极作用
B.宋话本属口述历史的范畴,能全面反映变法的实际,可大胆采信
C.宋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不可采信
D.宋话本在一定程度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