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全球通史》中:“到18世纪的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己在历史上首次发展起来。但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或东欧的贸易,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欧洲纺织行业反对从亚洲各国进口棉织品。另一个原因在于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交通工具的落后是欧亚贸易的主要障碍
B.欧洲的生产能力尚不具备优势
C.欧洲人更喜爱美洲或东欧的物品
D.亚洲国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 . 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
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
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
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2017-09-09更新 | 1436次组卷 | 24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70~2010年美国、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化水平一览表

时间美国中国世界
197073.60%17.38%35.90%
198073.70%19.39%39.10%
199078%26.41%43%
200079.10%36.22%46.70%
201082.10%49.95%50.8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国际统计年鉴(2010)》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虽然庄子与普罗泰戈拉的思想都是以相对主义为基础的,但在深度的解读中却发现庄子与普罗泰戈拉的相对论思想在内涵、根源以及理论意义上都存在着截然不同之处。普罗泰戈拉
A.把无为作为统治阶级的对立面B.强调理性且反对统治阶级有为
C.重视道德教育,思想朴素辩证D.把人作为社会和自然的中心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往往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换句话说,社会生活往往影响作者创作的风格和特点,使人们能够通过文学作品体会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潮流。
表一
故事一
《明史·列女传》中记载:“杨氏,慈溪人,字同邑郑子琜。洪武中,子琜父仲缴戍云南。明制,子成丁者随遣,子琜亦在戍中。杨年甫十六,闻子琜母老弟幼,请于父母,适郑养姑,以待子琜之返。子琜竟卒戍所,杨与姑抚诸叔成立,以夫从子孔武为嗣,苦节五十余年。”
故事二
薄伽丘《十日谈》第六天故事第七则《菲莉芭胜诉》故事梗概:美貌多情的少妇菲莉芭因犯通奸罪被押上审判台,按法律她应该被处火刑,但她在法庭上侃侃而谈,以满足生理需求为理由进行申诉,成功地为自己辩护,并且指责法律对妇女不公平。她逃脱了惩罚,那条残酷的法律也得到修改,规定只有因贪图金钱而背叛丈夫的行为才受制裁。这才是一个“人性的法庭”,菲莉芭胜诉是对人性的尊重。

从表一两则故事中分别提炼出其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至少从两个角度对其进行解读。(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充分利用材料,史论结合)
2016-11-27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年辽宁沈阳二中高二6月小班化成果验收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
C.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
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控制
8 .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结构形态往往体现出社会的面貌。
材料一 古希腊集市广场是公民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它布置着一些相关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法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
﹣﹣摘编自蔡永洁《空间的权利与权力的空间》
材料二 中国传统广场的主要形态是扩大了的、四周合围的院落,传统广场,尤其是礼制性广场(如天安门广场,太和殿广场),往往具有严格纵直的中轴线,广场与宫殿、坛庙构成井井有条、重重叠叠的空间序列。
﹣﹣摘编自曹文明《中国传统广场与社会文化生活》
(1)阅读材料,概括古希腊集市广场和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在布局上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和思想观念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材料三 15世纪以来,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显著增长推动了城市规划的发展。欧洲理想的城市格局一般包含在整体上被安排的相当和谐的大教堂、公共建筑和广场。意大利一些著名的教堂前部设计了宏大的广场,如罗马的圣彼得(教堂)广场和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广场。法国巴黎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许多广场,这些广场连接周边的街道,拓展成为成市主要交通网。一些广场周围的土地被金融家们承租,开发成为商铺和住宅。18世纪中后期建造的路易十五广场(现为协和广场)是巴黎最大的广场,它被作为国王骑马雕塑的背景而设计建造,60多位建筑家提交了设计方案并汇集成册
﹣﹣《为荣耀的路易十五而建立的不朽之作》
1792年路易十五的雕塑被拆毁,1793年在这里处死了路易十六。
﹣﹣摘编自(英)莫里斯《城市形态史》等

(2)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广场在欧洲城市发展中发挥的宗教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功能。
地名是人类为便利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命定的地物或地域名称。地名使用过程中又不断地发生演变。
下表为北京市东城区部分地区地名演变
明清时明
清末民初
建国初期
文革时期
新时期
王府大街
莫瑾循①大街
王府井大街
人民路
王府井商业步行街
江米巷
Legation street(使馆街)
东交民巷
反帝路
东交民巷
台基厂二条胡同
俱乐部路
台基厂二条
永革路二条
台基厂二条

EastMarket(东市场)②
东单菜市场
东单菜市场
东方新天地商场③
注 ①英国人,《泰晤士报》驻华记者,长期担任北洋政府政治顾问。
②1917年由法国人建立,有大量外国商品销售,是当时京城少有“高档购物中心”。
③21世纪初合资兴办的亚洲最大综合性商业建筑群之一。
(3)以“近现代历史发展与地名变化”为主题,对表中所体现的一个或多个信息进行解读。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0 . 1517年,葡萄牙使团第一次来访中国,《武宗实录》载:“佛郎机国(葡萄牙)差使加必丹末等贡方物,请封,并给勘合。广东镇抚等官以海南诸番无谓佛郎机者,况使者无本国文书,未可信,乃留其使者以请。下礼部议处。得旨:令谕还国,其方物给与之。”对材料解读最恰当的是
A.明朝政府严格遵循国家间交往礼节
B.表明当时明朝政府并未严格执行海禁政策
C.表明明朝政府对西方国家自由贸易行为的不了解
D.是当时中国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重要体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