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046 道试题
1 . 丞相之制被废,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时朱元璋“‘自操威柄’,直到病危仍‘临朝决事如故’”。这表明当时(       
A.皇权继承者独立决策能力尚未形成
B.分化事权以加强皇权的内阁制确立
C.皇权政治决策的核心地位未受冲击
D.通过模仿继承宋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7日内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南宋《农书》记载,一是将“地势之宜”列在“天时之宜”之前;二是将天时、地利统一起来合称为“天地时宜”;三是更重视人的因素。“人定胜天”一词在南宋中期开始出现。据此可知,此书(     
A.全面总结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B.标志传统农学完成根本性转变
C.强调积极主动地改造利用自然D.深受理学格物致知观念的影响
2024-05-06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秦朝除规定了丞相总理财政经济事务,收阅各地的“上计”之外,还首创了由御史大夫和柱下史主持上计工作的制度,御史大夫的属官柱下史负责审阅各郡县、各部门呈送的有关户口、垦土及钱谷出入的上计报告。这一制度的实行(     
A.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来源B.加强了对地方的财政管控
C.强化了三公权力的分权制衡D.扩大了御史大夫的监察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北宋天圣五年十一月,朝廷下诏:“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该诏书的颁布(     
A.反映出社会成员身份平等B.有利加速宋代人口流动
C.旨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表明政府放松了土地交易
2024-04-13更新 | 410次组卷 | 7卷引用:押第4题 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并立(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5 . 2015年以来,欧洲经历了二战以来规模空前的难民危机及难民涌入导致的工作竞争,欧盟不得不在内部边境上重启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有增无减。这种状况被称为欧洲的“再边境化”,该现象表明欧洲(       
A.一体化进程遭遇到严重挫折B.难民问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C.传统治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D.反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
2024-04-10更新 | 639次组卷 | 3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五四运动之后,有学者以政权更迭为例指出古文与白话文的关系是:“以前文言的皇帝专制,白话军出来反抗……但是后来皇帝倒了,民国成立,那废帝的族类当然还他本来面目,成为五族之一,是国民的一部分。”该学者(       
A.倡导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兼容并蓄B.从文化层面反思辛亥革命的成败
C.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D.突出白话文在社会转型期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多边外交成为一种普遍性、经常性和日益制度化的外交方式,不仅反映世界上各种力量的斗争与消长,而且折射出国际体系演变和国际格局秩序调整的新情况。如,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形成了拿破仑帝国崩溃后英、俄、奥、普、法五强共治欧洲的均势格局。由八个国家全权代表签署的最后议定书和一系列附件,成为世界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多边外交文件。由此形成的维也纳体系,在规范国与国关系和行为准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0年后,英、法、奥、土、俄为结束克里米亚战争召开的维也纳会议无果而归,则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多边外交失败的负面例证。维也纳体系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瓦解,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取而代之。

——摘编自于洪君《世界多边外交的回顾与思考(2012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多边外交”自拟一个论题,任选一个时期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代以前,官员的私人书信不允许利用官方驿传系统传递。宋代允许官员通过递铺传送私人书信,书信中可见异地官员频繁书信往还,叮嘱家事、诗词唱和或交流政见。行旅之中,亦可收寄家书。宋朝允许官员私书入递主要反映了(     
A.中原与边疆文化联系密切B.跨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增多
C.士大夫群体政治影响增强D.基层民众联络需求的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西周中期的倗伯和其妻毕姬的墓葬中,毕姬墓随葬有五鼎五簋,而倗伯墓随葬了三鼎一簋。有学者认为,这主要缘于毕姬出身于周人之强宗毕氏,而倗伯因其少数民族土著的狄人身份成为周人的附庸。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政治实力冲击宗法制度B.等级观念阻碍民族融合
C.血缘与政治的结合紧密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2024-03-27更新 | 687次组卷 | 15卷引用:押第1题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024-03-22更新 | 272次组卷 | 75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4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火箭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