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0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清朝的地方大员总督和巡抚往往同驻一省会,职权互有重叠,互不统属,都有向皇帝上奏的权力,经常出现督抚不和,互相攻讦,致使对方下台的局面。这一制度设计(     
A.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体现了治理水平低下D.反映出清朝吏治败坏
7日内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据史载,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并完善B.“正君心”促使统治理性
C.官府的思想专制不断加强D.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7日内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宋朝与并立的民族政权间的疆界大致可分为四种形态(如下表)。这些疆界形态本质上反映出宋朝(     
疆界形态所涉地区
点状控制的模糊疆界直辖郡县与羁縻民族生活地区之间的模糊地带
片状模糊疆界西夏、吐蕃、交趾、大理与宋朝之间的片状中间地带
带状清晰疆界(澶渊之盟后)北宋与辽朝在河北一带、(元祐五年后)北宋与西夏之间形成带状清晰疆界
线状清晰疆界宋朝与辽朝熙宁河东划界、与交趾元丰划界后,宋金绍兴议和后形成明确的线状疆界
A.贸易有利于强化边疆控制B.通过盟约划界具有局限性
C.处理复杂民族关系的开端D.应对现实安全的政治考虑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澶渊之盟条约的效果被普遍歪曲了,尤其是岁币被描绘成给宋朝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每年送给契丹岁币的份额仅仅相当于南方一个州如越州的产量。而且条约缔结之后,辽宋贸易在更大的规模上得以恢复,在这一贸易中,宋朝获得了大量的盈余,岁币中银的大约60%,作为购买宋朝产品的支付款项,最终仍回到宋朝手中。契丹把绢用于自身巨大的国内消费,比如在和约之后立即建立了新中京,而且他们还用大量的绢与他们的邻居,包括回鹘人、党项人、高丽人和蒙古地区诸部落的部民进行贸易。

——摘编自[英]崔瑞德[美]史乐民《剑桥中国宋代史》

材料二   今湖南西部及其边临地区为宋代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宋代继承发展了唐以来的羁縻制度,实行以“本土之法”治本土的政策,“民不服役,田不输赋”,又设立博易场,“皆听与互市”。王安石变法,国力增强,1072年,变法主将章惇为荆湖南北查访使,在梅山地区先后设新化县、安化县。章惇作《开梅山歌》云:“人家迤逦见板屋,火耕硗确多畬田……如今丁口渐繁息……给牛货种使开垦,植桑种稻输缗钱。”不久,又在湘西设立沅州,少数民族归顺,“岁入课米,以盐酬之”。

——摘编自伍新福主编《湖南通史·古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澶渊之盟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王安石变法前后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变化。
2024-05-12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历史记载,明朝移民云南的有二三十万卫所军人,连同家眷约有八九十万人,约占当时云南人口总数的1/4,驻守贵州的军人及其家眷约有六十余万人,明初驻守广西的军人及其家眷也不少。这些举措(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扩大了明朝统治的疆域
C.消除了南方的民族矛盾D.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2024-05-10更新 | 22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A佳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宋代建立了系统的商税制度,市舶司对进出港船舶所载货物实行抽分(收取商税)。元代《至元市舶则法》规定对蕃货的征课倍于土货,土货单抽,蕃货双抽。这表明宋元时期(       
A.外贸税收是国家财政重要来源
B.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名存实亡
C.大一统局面促进海外贸易繁荣
D.不利于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活动
2024-05-10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A佳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两汉至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举孝廉是两汉时期察举制度中最普遍盛行的制度。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令二千石举孝廉”,正式规定郡国守相,若“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作为对二千石等官吏是否忠勤于国家的考察方式之一、后又规定了郡国察举孝廉的人数和具体标准。其标准有四项:“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履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摘编自《汉书》《续汉·百官志一》等

材料二   南宋至明清时期,考中的状元、进士群体的地理分布图

——摘自张希清、毛佩琦等主编《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三   宋朝科举制度取消了门第限制,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如“工商杂类”获得应试的资格,到北宋末年,甚至僧道亦可参加应试。在举行考试时,逐步形成了严格的密封考生姓名的“糊名”制度;设立专门负责誊录考生答卷的“誊录”制度,还有主持考试的高官不回家,锁门谢客,不与外人往来的“锁院”制度。

——摘编自宋希清《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四   为了造就有用的人才,传统的科举制度必须改革,这是有识者的共识。……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自费留学生也“一体考验奖励”。……19059月,清廷下令从1906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随后命令各省学政专管学堂事务,并在12月设立学部。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被废除了,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举措。科举的废除大大加速了学堂建立的步伐。据学部统计,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21691909年学堂总数增为52346所,学生达156.027万人。留学生人数也大幅度增长。一个不同于旧式文人和封建士大夫的新知识分子群体活跃于历史舞,在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李侃的《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汉武帝时期实施“察举制度”“举孝廉”的主要目的,并概括这些选官制度的“具体标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示意图反映的历史现象,从经济的角度阐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析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并概括这一变化对宋代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清廷废除科举制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晚明时期的役银征收,江南地区“全以田粮起派,而但以丁银助之”,江北地区“惟论丁起差,间有以田粮协带者”。造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数量B.文化传统C.政治制度D.田亩产量
2024-04-25更新 | 116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9 . 北宋神宗时期,创立了免役钱等新税种,大多直接向农民征收货币。南宋时期,又进一步向农民征收折帛钱,中央政府的货币收入进一步增加。两宋政府的这些举措(     
A.满足了商业发展的需要B.提升了农业商品化程度
C.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D.解决了政府财政性危机
2024-04-24更新 | 45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北师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024·广东·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所示为文献中对古代南方部分地区经济信息的记载。这些记载最有可能出现在(     
地区记载
吴越十二州 (今浙江大部及闽北)以境内田亩荒废者,纵民耕之,公不加赋
杭州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成都岁市布织缣数十万以给秦、陇军用
江西、浙江、福建及四川的丘陵地区垦山垅为田,层起如阶梯, 每远引溪谷水以灌溉
A.公元3-6世纪B.公元 10—13世纪
C.公元14—16世纪D.公元17—19世纪
2024-04-11更新 | 281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6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