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2 道试题
1 . 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提取信息
表:《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
年代
进口
出口
1885
88,200,018
65,005,711
1895
171,696,715
143,293,211
1905
447,100,082
227,888,197
1911
471,503,943
377,338,166


(1)从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二、论证观点
怎样在历史中间,在国家衰落的时候,发现一些非常可贵的因素,特别是一些先驱者带智慧性的见解,这是非常重要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老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
——《复兴之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并论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这一观点。
三、阐释事物   图:“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关键词

(3)试从图13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示例:关键词:短暂春天、维新变法、民主科学
主题:近代化进程加快
阐释: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20世纪初出现短暂春天,经济工业化进程加快。政治上,19世纪末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思想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历程,促进近代中国人思想的不断解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36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西川,西康,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新疆,蒙古,西藏等固有之疆域。中华民国领土非经国民大会议决,不得变更。”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反映国民政府有收复东北等失地的决心
B.从侧面反映当时国民政府对《马关条约》的态度
C.表明国民政府要维持国家领土完整,争取抗战胜利
D.国民大会是当时名义上全国最高立法机关
3 . 历史信息浩如烟海,多种多样。有效获取和正确解读历史信息,是研习历史的重要前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字资料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图片信息
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

材料三 表格数据
下表是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1870
28.0
5.8
——
1880
24.9
5.5
——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1)依据材料一,从中、西两方面各举1例说明利玛窦的结论。并根据所学分析我国的古代科技“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
(2)从图片中提炼有效的历史信息,分析烟草公司发布该广告时的政治背景。
(3)根据上述表格数据的变化,分析中国近代工矿业发展的状况。
2016-11-27更新 | 3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文登市高三上期第一次考试(A卷)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二1894年,赫胥黎发表《进化论与伦理学》,对进化论的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他认为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因为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本性”,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过程,而应当在同它斗争中不断走向完善。严复选译了其中的导言和第一部分,命名为《天演论》,内容上加以增减、改造,又以“按语”的形式借题发挥。他认为进化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天演论•导言十五>按语》)

——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中国近代文化史》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伏尔泰对中国文化、严复对西方文化有着各自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解读。(要求:解读合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5 . 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工业总产值一直居于世界首位
B.18世纪中国近代工业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C.中国工业化程度呈逐步降低趋势
D.19世纪中国与西方工业化水平逐步拉大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护照是现代公民出入国境时的一份普通身份证明证件,各国护照上面都印有一句话,“请各国军政机关准许通过并给予协助和必要的保护”。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就出现了护照的雏形,当时出国只限于贵族、皇家使节等少数人,他们持有君主开具的身份证明或信物,如汉朝使节所持的“符节”、罗马使节的金戒指等,以表示其地位和权利,以便出使的国家给予特别的优待。到了17世纪,英国开始给所有的英国商船船长颁发护照。此时,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已经呼之欲出了。1791年法国宪法中,护照被认为是公民的权利之一,1792年的法令规定,每个迁移的法国国民必须有一本护照。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大部分国家普遍采用,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入境者必须出示本国护照。1914年英国首次实行本式护照,并规定所有公民出国必须申领护照,这种护照的形式也被他国采用。
材料二 长期以来,中国并没有西方护照之概念,护照一词虽然最早在《尼布楚条约》(1689年)中出现,也只是政府为商人开具的一种集体信函。而且从保存的资料看,主要是为俄国商人入境所用,很少看到中国商人出境。到了近代,国门大开,外国人不用检查直入中国口岸。1858年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内地护照,《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赴内地“执照由领事馆发给,由地方官盖印。经过地方,如饬交出执照,应可随时呈验,无讹放行……如其无照,其中或有讹误,以及有不法情事,就近送交领事官惩办,沿途只可拘禁不可凌虐”。
材料三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81版改变了53版以来6位数的护照累计号码,升至7位数号码
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到2005年达到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护照

(1)请依据材料一归纳从古至今护照的变化,分析20世纪初现代护照制度被普遍采用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分析《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国商人很少出境的原因。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内地护照”的。
(3)依据材料三,请结合历史背景,解读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像拉斐尔的圣母像集平易与庄重于一体,呈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他所创作的圣母,可谓是理想美的化身。
米开朗琪罗的圣母像集纯洁和崇高为一体,体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永恒真实性。
达·芬奇一反前人的传统画法,把圣母玛利亚置于大自然,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19世纪时期以来的圣母像俄罗斯的圣母像几乎淹没在金子和宝石的光泽中。
韩国人用他们自己的形象诠释了圣母,其圣母神态更具有东方民族特有的谦卑,细长上挑的眼睛是绝对的“韩国制造”。
在非洲,圣母被刻画成非洲黑人妇女的形象。
在中国,圣母自然是黄皮肤的中国妇女形象。

——摘编自任东升等《圣母艺术形象变迁的文化解读》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14世纪到19世纪以来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8 .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1912~1920年13.4%
1921~1926年-4.5%
1927~1936年8.7%
1937~1945年-2.45%

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B.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C.十年内战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破坏
D.抗战期间民族企业被日本整体吞并
9 .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死后,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创新,提出了“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春秋大一统”。谭嗣同l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
材料二 《从(论语)中解读孔子仕途辛酸史》:从仕途角度讲,孔子的一生是很不幸的。他官场不得志,有国家的问题,有社会的问题,也有其本身性格的问题。随近代社会剧变,其思想地位也发生了变迁,我们以何种姿态认识它,成为一个新课题。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三人对待儒学和孔子的真正目的何在。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该如何对待孔子和孔学。
2014-06-03更新 | 1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东临沂市高三5月模拟02文综历史试卷
10 . 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1936年1937年1938年
棉纺织业10081.769.8
面粉业10077.572.5
机器业10099.656.0
各业平均10085.574.9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