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近代不列颠工业体系始于棉纺织工业。这与棉织品适合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需要、市场广阔以及国外的原料保障密切相关。英国利用对印度的宗主国权力,促使印度织工到英国商馆为英国商人织布,并通过关税政策限制印度棉布的输入来扶持自己的棉布工业。在纺织技术积累等条件的支持下,棉布不仅在英国国内打开了销路,还很快赢得了欧洲大陆和美洲的市场。发展起来的棉纺织工业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建立与发展。

——摘编自马英昌《近代英国工业体系的建立》

材料二   中国在经历鸦片战争的失败后,虽然迸发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进步呼声,但在学什么、怎么学以及怎样引进、引进什么的问题上存在诸多误区,这导致引进的一系列棉纺织新技术并没有在近代中国生根落地,反而促使中国原有的手工棉纺织业衰落。洋务运动兴起后,无论是官营还是私营的纱厂,所用设备无不从英、美等国进口。但所用设备整体不配套,“每万锭纺机中,梳棉机之配合不足,以致梳棉功效不住,影响成纱产品俱巨”。而且属于中国自主创新的技术始终无法落地,近代中国棉纺织业发展只能受制于人。

——摘编自方逸韬、杨德才《打开“技术黑箱”:技术进化视阈下近代中英棉纺织业的发展差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中后期英国棉纺织业快速发展对英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相比,19世纪中后期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的不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中英棉纺织业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4-04-0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石峁古城(见如图),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面积约425万平方米,是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中国史前城址。皇城台是四周砌筑层阶状护坡的台城;内城以皇城台为中心,沿山势砌筑石墙;外城是一道不规则的弧形石墙。据此可以判定,石峁文化时期(     
A.陕西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中心B.中国已经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已确立D.城市发展呈现制度化与统一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从1995年到2004年,农业各税的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4.6%到3.3%之间。以安徽省为例,3万多名农税人员,每个人征收的税额仅10余万元,扣除管理成本和工资,实际税收所剩无几。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废止《农业税条例》。这一改革措施(     

A.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B.反映了综合国力的增强
C.有利于消除城乡差别D.推动农业对工业的反哺
2024-03-22更新 | 276次组卷 | 7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关于社会福利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学者的著作中,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都强调集体利益和城邦和谐。进入古典时期,特别是雅典农业和工商业的空前繁荣,加上盟邦每年的贡金等,使得城邦的财政收入大大增加,这为改善人民的社会福利提供了经济基础。古代雅典采取了一系列福利措施,如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实行军事移民,解决公民就业,救济贫民,公葬烈士和抚恤孤寡,等等。

——摘编自曹春梅《试论古典时期雅典的社会福利》

材料二   “福利国家”思想和实践在英国可以上溯至19世纪的新《济贫法》等法规,但全面铺开则是二战之后的事情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体现了英国国民的普遍意愿,以至于英国主要政党及其领袖人物,不管内心对此真实看法如何,在二战之后都长期以“福利国家”倡导者自居,非如此则无法争取选民支持。正是这种意愿,使得英国选民在二战刚刚结束之时就抛弃了领导他们赢得胜利的丘吉尔,转而选择了艾德礼,其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后者带领工党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目标。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福利项目之多,政府向国民提供的津贴和补贴名目之繁杂,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

——摘编自梅新育《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典时期雅典实施福利政策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英国福利制度建设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古典时期雅典和二战后英国福利政策中所得到的启示。
2024-03-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5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深入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强调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加强同欧洲国家和欧盟沟通合作,积极推动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与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持续深化。这说明新时代中国(     
①致力于发展大国外交   ②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深化拓展全方位外交   ④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4-03-14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如表所示为宋代的部分诗歌作品。这些作品可用于说明宋代(     
诗歌作者
“夕阳道观鸣钟鼓,夜月人家奏管弦。杨柳影中沽酒市,芰荷香里钓鱼船”【宋】韩亿《洋州》
“翠幕管三东市晚,画堂烟雨五峰秋。黄柑巧缀星垂槛,香稻匀翻雪满瓯”【宋】曾巩《送抚州钱郎中》
“故居山城间,四面阛阓(店铺)区。东西万货集,朝暮百贾趋”【宋】方回《忆我二首各三十韵》
A.商业经营环境相对宽松B.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C.中外经贸往来日渐频繁D.坊市分区制度根深蒂固
2024-03-12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汉武帝时,撤治粟内史(九卿之一),改设大司农,主管农业,兼管财政。同时,西汉掀起水利工程建设高潮。这些工程耗资巨大,如修建河东渠田、开凿漕渠,“各历二三期,功未就,费亦各巨万十数”。汉武帝采取上述举措主要是为了(     
A.执行重农政策B.缓解财政危机C.巩固统治基础D.改善农业环境
2024-03-12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明初,朱元璋在湖广境内大量设置河泊所,对渔业生产征税。明朝中期以后,各地河泊所不断被裁撤,至清康熙年间,全国仅存二十一个河泊所,至晚清光绪年间已无一留存。河泊所的消亡折射出(     
A.农耕经济的衰退B.地方治理的缺失
C.频繁战乱的破坏D.自然环境的改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正炎在其著作中指出:“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往往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的社会动乱时期相联系,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按照侯外庐的观点,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诉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唐代中叶为分水岭,“前一时期农民起义主要表现在反徭役并争取人身权方面,因而其口号所包容的思想主要是一种狂暴式的财产共有或共同劳动的教义,后一时期的农民起义主要表现在分产均产方面,因而其口号所包含的思想主要是一种更现实的财产平均的教义”。

材料二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对大同理想的探索,没有超越传统的平均主义思想,也没能超越传统的皇权主义思想,太平天国的大同梦想最终化为泡影。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财产共有,反对私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工商业以及学习现代文明的主张,虽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法实现,但多少已经有了现实的成分。与康有为的“大同之世”相比,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更为贴近现实,在分析西方社会弊端与当时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中国传统大同思想跟随着历史的脚步,逐步由空想走向现实。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共性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大同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38年3月20日,毛泽东在抗大讲话时指出:“三民主义的第一个口号是民族独立,第二个口号是民权自由,马克思主义与三民主义结合的地方就在这里。所以说今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三民主义者”。这表明(     
A.三民主义是合作抗日的政治基础B.民族战争扩大马克思主义影响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完善D.抗日战争推动民族意识的觉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