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表两则史料叙述的是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境内)出现广东人从事海上走私与武装劫掠的记载。据此可知,这些记载中(     
史料内容来源
广东人陈祖义等全家逃于此处(指“旧港”),充为头目,甚是豪横……至永乐五年(1407年)(明)马欢《瀛涯胜览》
朝廷差太监郑和等统领西洋大粽宝船到此处……来报陈祖义凶横等情,被太监郑和生擒陈祖义等,回朝伏诛
旧港番舶长张琏(广东人)……本大盗……西籍言嘉靖间有海寇张士流夺据葡人之澳门,殆即琏也,中国人之胜西人,自是始梁启超《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
A.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B.所有信息之间皆可以相互证实
C.马欢深受西方民主价值观影响D.梁启超认识基于所处时代环境
2024-05-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昆明一中高三二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李济(1896—1979)又名李济之,湖北钟祥人,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李济始终将考古学视为历史学的分支,认为考古学的责任是用自然科学的手段,搜集人类历史材料,整理出来,供史学家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真实可靠的历史,最终推动健全的民族意识形成。针对上古史研究文字记录严重不足的状况,李济认为应关注地质、气象、古生物、人类文化遗址、民族学、人类体质学等各涉及多门学科的资料。他主张采取比较法,做到中国与外国比,国内各区域相互比,“比较各处的事实”“认识各处实物的真正价值”。他赞成在考古资料收录方面应详细记载出土时间地点和周围环境的做法,认为这体现了史学家求真的态度与素养,此外还要保持有控制的想象力。

——摘编自杨天通《考古和人类学视野下的古史重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李济的学术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考古学对史学研究的价值。
3 . 《续文献通考》记载,明代六科执掌,“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执奏封还”。《明内廷规制考》指出,对于皇帝的“传奉”诏旨,无论朱字或墨字“传帖”,承受官衙,如认为“事未稳”则须“执奏”。据此可知,明代的“执奏”(     
A.促使中枢政务运作的制度化B.有利于提升专制皇权统治效能
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D.加强了君主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024-02-27更新 | 12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丛报》即刊载了五口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1850年,传教士郭实猎向英国皇家学会呈递关于西藏史地和自然资源的报告。《天津条约》以后,西方传教士和领事官员便发文介绍了北京、苏州、杭州、汉口等地的史地资料。1875年,罗约翰撰文将中国东北地区的重大史事按编年进行勾勒。除此以外,来华西人还着眼于中国的生活、习俗、文学、艺术、科技,在内容建构上,逐渐呈现出综合的书写倾向。随着中外时局的变动,来华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改变了“中华文明西源说”,把中国视为了一个独立的文明单位。

——摘编自崔华杰《从历史理解中国:近代来华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及其路径演进》

材料二   道咸以来,海禁大开,部分文人士大夫将传教士介绍到中国的世界史地知识梳理成系统,撰《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著作,介绍西方政治、地理、科技,徐图寻求“制夷”之法。同光年间,“史学经世”的观念流行,读者群体也不断扩大。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并发文评介西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交通,鼓吹变法自强。1876年,郭嵩焘将出洋考察日记汇编为《使西纪程》,对西方的政教、工业、海防、外交做了相对客观的记载。甲午战败后,世界历史书写和评价的著作剧增,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先谦所著的《日本源流考》《外国通鉴》《五洲地理志略》,不仅将“中国”纳入“世界”进行书写,还为后人了解各国的政局、物产、民俗等提供了重要史料。

——摘编自邢科《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世界史”书写的视角转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西方书写中国历史的背景和演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近代西人书写中国史相比,中国人书写“世界史”有何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中国“世界史”书写活动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历史书写的主要因素。
2023-11-02更新 | 315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全国卷人教版03)(12+2+1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治水成功后“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距今九千年左右的济南月庄遗址出土了黍、粟和一定数量的水稻,且出土黍多的地方稻则少,出土稻多的地方黍则少。这说明(     
A.北方传统农耕相对发达B.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早期农业合理利用环境D.北粟南稻格局已经形成
6 . 据文献记载,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导致“百姓流亡,中原萧条,千里无烟,饥寒流陨,相继沟壑。”这可用于说明(     
A.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体现B.阶级矛盾激化带来的恶果
C.南北朝对峙局面形成过程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2023-10-07更新 | 339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西湖老人《西湖繁胜录》记载:南宋临安城内,各行头、行老熟悉行内商品物价、供求状况,“凡雇请人力及干当人,如解库掌事、贴窗铺席、主管酒肆食店博士……俱各有行老引领”;行老为政府旬估定价提供商业信息。这一记载可以印证南宋(     
A.经营模式日趋市场化B.商业信息传播方式灵活
C.生产理念具有开放性D.城市时空限制彻底打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根据史料的记载,宋人面孔长圆,细眉开目,宋代的化妆品主要有额黄、鸦黄、眉黛、红粉、口脂、花钿等,女性也不像唐朝妇女抛头露面(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B.体现了贵族旨趣的转变
C.折射新儒学思想的影响D.源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先秦时期,在《周礼》中就有关于“夫、家之征”的“人头税”的记载。秦汉时期,人头税制度的内涵愈加丰富,其实施措施也更加具体。唐代两税法的实施使得按照人丁课税的人头税变为按照资产课税的货币人头税。宋代承袭了五代十国的人头税。“拨钉钱”“渠伊钱”等杂苛已不多见,在宋金与辽国大战之中,仅对该出力役的人征收“免夫钱”,王安石变法让徭役成为货真价实的货币人头税。清代“摊丁入亩”制度的实施,彻底否定了中国历史上的人头税制度,使无地农民的税收负担得以减轻,削弱了封建社会的人身依附关系,但并没有让人民负担的差役完全消失。

——摘编自罗柳依《中国古代人头税制度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头税制度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废除人头税的积极影响。
10 . 陈寅恪认为,中国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三点,说明一个时代之关系,纠正一件事之发生及经过,可以补充和纠正历史记载之不足。元白(元稹、白居易)诗证即是利用中国诗之特点来研究历史的方法。其旨在强调中国诗(     
A.还原当时真实历史B.蕴含历史时空要素
C.具备一定史学价值D.反映特定物情风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