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欧洲人来说,曾经存在过的古希腊和罗马是他们的幸运所在,文明之光正是来自于这些被废弃的文化瑰宝。在以意大利本族语创作的作品中,但丁不仅仅批评了中世纪教堂的愚蠢与腐败,还指出了其不应该压抑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达到完美顶峰的人的本性。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是“重新发现、解读和吸收古希腊罗马语言、文学、知识和价值观的精华”。文学家们充满活力地为思考辩护,提倡市民人文主义。在人文主义者看来,带着完美的肉身和思想超越到来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人文主义的目标是创造全面的人,这种人集合智力与体力上的优秀,有能力在几乎任何情况下做出高尚的事情。学者在古希腊和罗马的作品中寻找人文主义的光辉思想,然后表达对于被教堂所控制的社会生活的失望。……文学领域里的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明显地撼动了教皇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包曙光《文学作品阅读中不可忽视的背景因素:以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为例》

材料二   胡适一直将“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他将中国的文艺复兴的内涵丰富为检视传统和创造新质两方面,不仅包括文学运动和语言运动,还有整理国故、思想变革、新人生观、发展学术和科学研究等内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对传统的批判、胡适“大胆假设”的怀疑思维、鲁迅批判吃人礼教,都带有“启蒙的色彩”。白话文运动也是“明白清楚的启蒙精神的流露”,它没有深奥的哲学和形上学的思辨,“有破坏而无建设,有现实而无理想,有清浅的理智而无浓厚的情感,唯物,功利,甚而势利”。它是移植的文化运动,是未能得到自然发育的民族主义运动,其文化精神已渐见结束。

——摘编自王本朝《“文艺复兴”与“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身份认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在文艺建设方面的基本主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家的文艺建设主张相比,近代中国的新文学运动所呈现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2-02-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王安石为“一道德”,颁行《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的统一教材,此书对《诗》《书》《周礼》三部儒家经典重新加以注释而成,故名《三经新义》,规定科举考试中经义部分以《三经新义》作为应试标准。王安石这样做旨在
A.确立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B.剥夺保守派儒学的解读权
C.为变法找寻新的理论依据D.进一步完善发展科举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对下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北宋科举取士对比表(摘录)
皇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
录取数118139916514255
年平均数7.9174.9127327
A.加重了宋代的三冗现象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推动了宋代科技的发展D.拓宽了宋代的统治基础
4 . 中国是较早进入文明社会的文明古国,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也较早地走向完备和成熟。从下面地图中可以解读出的历史信息包括

①黄河流域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中心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③最高执政集团由此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④后期出现了诸侯国之间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5 . 1860年,英国炼铁工厂的年人均产量为23.9吨,美国为16.2吨;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炼铁工厂人均钢材产量为44吨,美国为69吨。20世纪初的数据表明,英国工人的平均功率为5.3马力,美国为10.8马力。对此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钢铁产量变化改变了两国产业结构B.加强技术革新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
C.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垄断组织的出现D.控制海上霸权可保障国力领先世界
2021-12-13更新 | 293次组卷 | 7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黄埔军校第三至六期入学人数与毕业人数的情况表。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期别时间入学人数毕业人数
第三期1924.10—1926.113001233
第四期1926.3—1926.1026802654
第五期1926.11—1927.833002418
第六期1927.10—1929.544003970

A.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吸引入学人数达到顶峰
B.学员中政治组成成分相对单一的是第三期
C.第五期低毕业率主要原因是国内战争和政治分裂
D.第六期高毕业率主要原因是工农运动的推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汉时,“市”的长官称“市令”或“市长”;南北朝时,设有“草市”,《南齐书》就专门提及此职;唐代,州、县设市日益普遍,唐宣宗七年(853年),“废州县市印”;五代以后,市司机构再也没有恢复。对上述史实的解读,正确的是
A.政府对“市”进行专门的管理始于汉代
B.南北朝时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C.“废州县市印”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五代之后政府开始放弃对“市”的监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精神(部分)

精神名称精神内涵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井冈山精神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
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西柏坡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特区精神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自立、自强、自信的拼搏精神;团结友爱、扶贫济困的互助精神;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健康文明的人文精神;公正严明、规范有序的法治精神;崇尚知识,完善自我的学习精神;公开透明的民主精神;面向世界的开放精神。

——摘编自沈泓著《中国精神(中学版)》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扣题且明确,阐述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9 .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明清儒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
C.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D.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2020-07-01更新 | 995次组卷 | 37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江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近代武汉的崛起

材料一   张之洞督鄂前,武汉民族工业完全空白。他上任后的18年内,本着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的指导思想,创办了包括军事工业、钢铁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各个企业内部又自成体系,如汉阳铁厂就是集开矿、采煤、炼铁为一体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张文襄公治鄂记》中评论张之洞“治鄂为他人所不能及者”有四点,即“远识”“毅力”“缜密”“精勤”。湖北曾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其文化与学术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身兼学者和官僚两重身份的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后,十分重视文化和教育。通过创办各式学堂,构建起传统教育与新式教育,普通教育与实业教育、军事教育相互配合,一起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湖北也是近代派出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湖北新政培养出一大批诸如黄兴、宋教仁、李四光、刘艺舟等政治文化名人。他们或驰骋于疆场,或耕耘于科学和教育园地,成为20世纪中国政治科技与学术的精英。从19世纪60年代至辛亥革命爆发的五十多年内,武汉地区没有发生大的战乱和天灾,武汉获得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发展环境。自五口通商尤其是上海开埠后,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长江沿线尤其是长江中上游城市汉口等相继开埠,长江干线成为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于是,武汉因其长江之居中位置而成为内地通往上海的唯中转点。汉口的市场吸引力和辐射力也大大增强。

——摘编自涂文学《“湖北新政”与近代武汉的崛起》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就城市的影响力而言,上海、广州、武汉可谓风头最劲。上海挟江海交汇之势而成为中外贸易之门户;广州久为通商口岸,华洋混杂,中外交通,经贸影响自成一格。而武汉则以更活跃的政治表现进入中国近代史的舞台,承载起国家民族所赋予的神圣使命,以“大武汉”的磅礴气势,书写了近代史上舍我其谁的时代担当。正如《武汊之歌》中所唱的:“用我们的热血铸造起荆楚之魂,用我们的脊梁托起一个新的乾坤。”2020年,当新冠疫情发生时,医学专家钟南山更是动情地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摘编自周德钧《“大武汉”之崛起—论武汉建市的历史缘由与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武汉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请你对“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进行解读。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