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孟姜女哭长城在很多文学、戏曲作品中都有描绘,下表是孟姜女传说的由来和演变,对表格反映的信息解读有误的是
春秋杞梁是杞国战将,后来在与莒国作战时阵亡,国君准备在野外向杞梁妻表示哀悼,杞梁妻拒绝了。因为按照礼仪,不应该在野外悼念。杞梁妻是“孟姜女”的原型。
战国齐国是一个鱼盐之地,商业比较发达,休闲文化发达。杞梁妻的故事开始进入歌谣和音乐,由于要传唱,就变成了杞梁妻会唱歌,哭腔都有韵律。
两汉“天人感应”学说盛行,故事发展成为杞梁妻能哭,并感动了天地,连城垣都能够因之而崩塌。
南北朝北齐大兴土木修长城,人们就把杞梁妻哭倒的城说成了长城。
唐朝因为对外扩张、滥用民力,老百姓不堪其苦,就把修长城的故事与秦始皇挂上钩,杞梁妻的名字也被正式命名为孟姜女。

A.文学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B.统治者的意志决定文学艺术的走向
C.孟姜女哭长城其实和秦始皇没有关系D.民间传说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2 . 观察图一和图二,根据所学,对两幅图解读正确的是

①图一具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作用,有利于新航路的开辟
②图二对欧、亚、非、美、澳五大洲的形状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③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地理大发现的意义
④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可看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该是周代某位天子。
B.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
C.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
D.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
4 . 阅读下表,下列各项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标志性事件政体
英国《权利法案》的通过君主立宪制
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民主共和制
德国1871年宪法的通过君主立宪制
法国1875年宪法的通过民主共和制

A.美、法两国政体优于英、德两国
B.英、德两国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美、法两国
C.四国均通过立法方式确立代议制
D.德、法两国分别全盘接受了英、美两国制度
5 . 有学者指出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美国民主宪政模式日趋落后
B.德国政治变革背离世界潮流
C.现实国情决定德国政治形态
D.国家统一是政治转型的前提
2019-09-05更新 | 358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A.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B.魏晋官僚“士族化”,仅参照等级品位因素
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
D.明清以“品位性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2019-09-22更新 | 467次组卷 | 31卷引用:新疆呼图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7 . 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说到:“历史是人间普遍心理表现的记录。人间的生活,都在这大机轴中息息相关,脉脉相通。一九一七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指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B.新文化运动的价值所在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C.俄国革命道路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8 . 下图所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其中,对空白的三个时间曾经发生的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①实行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制度
B.②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
C.③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
D.以上三个事件都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表现
2019-04-01更新 | 2060次组卷 | 29卷引用:新疆哈密市伊州区石油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9 . 以下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B.1954年宪法的颁布,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C.“文革”期间虽然全国处于大动乱,但法制建设还是取得很大成就
D.我国现行的宪法是1999年宪法,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
2018·全国·一模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虚无主义政治上的表现主要是“否定革命论”,贬低革命对于中国现代化的解放意义,认为革命完全是破坏性的和错误的;认为“五四”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是错误的,偏离了“以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的主流”;史学上的表现如“侵略有功论”,认为帝国主义侵略是西方各国送给中国的近代文明礼物,鼓吹中国的现代化应该通过追随殖民帝国来完成;再如“人物重评说”,对历史人物进行翻案式的重新评价,盲目和错误地使用逆向推理对一些历史人物进行颠覆式的重新解读,贬损孙中山、毛泽东、鲁迅等人的历史功绩,而对慈禧、李鸿章等人进行“去阶级化”,并大肆颂扬。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选取一个角度对材料观点进行分析论证。(角度选取要正确,论证要充分合理,表达清楚完整)

2018-04-23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