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5 道试题
1 . 下图为素有“天下第一剑”美誉的春秋越王勾践剑。它于1965年冬天,在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出土。据在场文物工作者回忆,一名开采队员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专家通过对剑身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据此可推断
A.春秋时期楚国和越国有着一定交往 B.春秋时期越国民营手工业非常兴盛
C.春秋时期越国的铁器铸造工艺精湛 D.勾践剑的剑身铭文字体应该是隶书
2 . 如图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变化图(%),对该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完全丧失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B.两次工业革命中美法的发展速度都比较缓慢
C.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和殖民霸主D.英国能略占优势的重要原因是殖民地广阔
2020-10-0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二战后,抽象主义因其代表人物反对意识形态捆绑,被美国政府认为有共产主义倾向,是"敌方阵营的艺术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却又认为抽象主义"自由的表达"符合美国价值观,彰显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于是通过大力扶植确立了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这一变化说明美国
A.与苏联的关系略有缓和B.在冷战中处于劣势地位
C.主流价值观发生了变化D.冷战思维影响艺术解读
5 . 下图是 1913—1926 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业生产情况表,关于该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一战前的俄国经济发展状况良好
B.一战严重破坏了俄国的国内经济
C.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D.苏联经济的恢复得益于国家资本主义等政策
2020-12-0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020·北京·高考真题
6 . “近代工厂之父”阿克莱特

材料一   英国传统纺织业以毛纺织为主。17世纪,印度棉织品和印花织物大量流入,引起了毛纺织业者的不满和骚乱。英国议会在1700—1721年间颁布多项法令,禁止进口和使用印花棉布。兰开夏毗邻重要的贸易港口利物浦。当地技术工人在市场需求刺激下,首先仿造印度棉织品。1735年,议会颁布法令将棉麻混合织物排除在禁令外。此后,兰开夏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19世纪,兰开夏成为英国棉纺织业中心。

材料二   1732年,阿克莱特出生于兰开夏的贫困家庭。他曾是理发师和假发经销商,后来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于1769年获得专利。1771年,他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除女工、童工外,还专门招聘了技术工人。他获得大量投资,陆续兴建十多个纺纱厂,创制了统一的工厂标准化管理体系。1790年,他引进了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许多企业家向他购买生产纺纱机的许可权或机器,借鉴其成功经验。阿克莱特还曾受封为爵士,当选过德比郡郡长。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兰开夏成为英国棉纺织业中心的条件。
(2)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阿克莱特的成功之路。
2020-10-05更新 | 3215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2月检测历史试题
7 . 1949年美国某刊物登载的一幅题为《中国》的漫画。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极力推行对华遏制政策
B.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宣告失败
C.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D.中美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加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1918年北京政府农商部关于全国农户占有土地比例的统计。对此表格的解读较为合理的是
类别户数(户)百分比
10亩未满8542.7
10亩以上12,611,99826.4
30亩以上7,651,57516.0
50亩以上4,625,09619.7
100亩以上2,467,6485.2
合计47,708,602100.0

A.土地私有化的状态下土地兼并不断
B.土地私有化状态下小农经济占主导
C.精耕细作仍是近代农业经营的模式
D.地权的转移与分散加速土地私有化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宪法及不断发展完善的宪政才是美国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础。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和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法律文件,美国宪法集中表现了美国人民的民族特性和美国人的政治智慧,它创立了……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开辟了人类社会追求民主、反对专制的历史新纪元。……美国宪法是美国人民对世界政治的最大贡献,是奉献给人类最宝贵财富,……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

——袁明《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指的是什么?概述美国1787年宪法对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 (英国的制度演进)“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积累着大步”“较少腥风血雨,较少声色俱厉,也较少德国式的深思高论,只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就怎么走,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这种社会行为方式已被历史证明,是一条可圈可点的道路。”

——余秋雨在《行者无疆·扼守秋天》

没有冲突,就没有政治;没有妥协,政治就只能以暴力冲突收场。民主政治不能取缔冲突,但是可以化解冲突,变恶性冲突为良性冲突。民主政治正是妥协中炼成的,以冲突始,以妥协终。

——刘军宁《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民主是妥协的制度》


(2)解读材料二,提炼出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英国或美国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2021-02-0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废置无度,则权渎······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天,则不非;鬼,则不困。势行教严,逆而不违······然后一行其法,禁诛于私家······”

——《韩非子·八经第四十八》

材料二“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故以法治国······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韩非子·有度第六》


(1)依据材料概括韩非子的主张。结合所学分析韩非子提出这种主张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 中国法的产生过程表明,它是从氏族社会内部生长起来的,而不是从外部强加社会的一种力量。……由于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长期延续,为宗法制度的推行和宗法思想的流行,提供了丰润而厚实的土壤。宗族—宗法制度与国家制度紧密地揉合在一起,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基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中国的传统观念并不排斥法。孔子倡导“礼治”,但也讲“齐之以刑”,“宽猛相济”。自从春秋战国以来,历代王朝都公布有“法典”,也曾出现过许多执法严明的官吏。但在人们的意识中,法不过是一种作用有限的工具。

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宗法社会中,商品经济不发达,专制主义统治和人身依附关系长期存在,人们的法权观念极为淡薄,法律关系也比较单纯,民事法律关系很不发达,民事纠纷的调整以道德伦理为尚,强调调解;“重德轻刑,重义轻利”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又一特点。

——摘编自游绍尹《试论中国法的产生规律》


(2)依据上述材料,从法律文化特点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