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根据城镇化的推进速度和演变特点,大体可以把新中国建立以来城镇化的历程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观察上图中的数据,选取一个时期,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一时期的政策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为晋冀鲁豫解放区下辖的河北武安县五个村的土地变动情况。表中数据反映出(     
40户地主667户贫农
比重面积比重面积
1946.5.4号前4874亩20%3222亩6.1%
1946.5.4号后1508亩6.1%7174亩29%
A.统一战线范围扩大B.生产关系发生变化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升降比较表

天宝元年(742年)户数

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

下降幅度(%)

占全国户数比例(%)

北方

3736652

866887

76.8

36.52

南方

3117624

1506548

51.68

63.48

总计

6854276

2373435

65.73

100

——据王育民:《论唐代南北户口分布比重的消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
4 . 1924年《申报》刊登第一则女子征婚广告,到1929年数量达到32则;《大公报》在1927—1936年女子征婚广告有15则,占到总征婚广告数量的近25%。这一数据说明当时(     
A.近代通讯的发展影响时代需求B.婚姻观念呈现出自由平等气象
C.民众普遍接受了新式婚姻观念D.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升
5 . 19世纪末,英格兰和威尔士因患肺结核造成的死亡率达到2.22%,英国伦敦医院对1420名死亡儿童的尸体进行解剖,解剖数据表明有45%的死因是肺结核,而其中的80%是来自工人家庭。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工业革命的发展B.城市人口的增加
C.贫富差距的扩大D.医疗技术的落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表所示为我国学者对19世纪末山东义和团运动主要领导人的阶级出身的调查统计情况。这有助于解释义和团运动(     
阶级背景山东全省鲁西南鲁西北
人数/人占比/%人数/人占比/%人数/人占比/%
地主(含部分家庭)2022.5833.31027.0
自耕农3438.21250.0924.3
佃农或雇农2224.714.21335.1
商人、小贩及其他职业55.628.338.1
A.被清廷收编的必然性B.兴起和传播的主要路径
C.与反洋教斗争的关系D.反封建色彩淡薄的缘由
2024-01-14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统计。据此可知,此时期的中国(     
岁入
项目
道光二十九年(1849)光绪十七年(1891)
数目(库平两)占岁入比重位次数目(库平两)占岁入比重位次
地丁税3281334076.4%2366691126.39%
盐税498587111.62%71724308%
常关税470481410.98%25884132.58%
海关税1820677720.30%
厘金1631682118.20%
岁入总数4250420589684858
A.农耕文明优势愈加明显B.区域经济的差异扩大
C.国家转型面临一定困境D.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8 . 下表是1914年欧洲主要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占有殖民地情况统计表。表格数据说明
国家占有殖民地数(个)殖民地人口(人)殖民地人口占比(%)
英国553.9亿14
法国296.235亿6
德国101.307亿16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法国实力最强占有殖民地面积最大
C.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D.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020-07-17更新 | 21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学者统计,明清之际至清中叶以前,西方传教士与华人配合所创译的各类新名词,如果包括人名、地名、国家名称等在内,恐不下一千。其中,除人名、地名和部分宗教名词音译词占的比重较大外,学科名词则大多采用意译的办法,流传至今。这可以用来说明,明清时期(     
A.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华文化发展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经世致用观念促进了科技传播D.东西文化的交流互鉴增强
10 .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古至今,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们极为重视农业,这也让我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可是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中,祖先们虽然付出了血与汗的代价,却碍于生产力的限制,依然逃脱不了“靠天吃饭”的越尬我国在上世纪60年至70年代初,还依然处于粮食短缺的尴尬境地,这也让国人直保持着对饥俄的畏惧,中国的粮食短缺问题,同样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关注:在1994年9月,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对我国粮食经济进行了调查,在得到了众多详实的数据后,他将自己的理论写成了一本书——《谁来养活中国人》,书本封画之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显得格外刺眼布朗在书中论述了我国当前面临的粮食短缺问题,同时对1990年到203040年间的粮食产值情况进行了分析。布朗断言,到2030年时,我国人口数量将达到16.3亿左右、如果按照每人每日消耗8两粮食计算,就需要粮食6.51亿吨。可是以当时的工业化形势发展,中国的耕地面积还在日趋减少,因此粮食产量可能会下降到2.73亿吨,需要从外国进口3.78亿吨鉴于此种情境,中国会成为粮食缺口大国,大量进口外国粮食必然会导致粮食的短缺与粮食价格暴涨,继而引起国际上的连锁反应,导致全球粮食大恐慌。


(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中国历史上粮食短缺的原因。
(2)我们怎样回答布朗的“世纪之问”?
2021-01-0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