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十月革命纪念与中国共产党

材料一   1937年,为庆祝十月革命二十周年,《解放》周刊刊载社论:“苏联的诞生和发展史,真的给了我们中国人很好的榜样。我们当然不会忘记的,当这个共和国初诞生的时候,它是怎样击退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怎样克服了国内经济落后的困难!”1938117日,《解放》周刊刊载文章:“世界上一切帝国主义者认为苏维埃制度只能存在三天,至多三个月。工农大众无以比拟的伟力与不屈不挠的坚决性,伟大的布尔什维克列宁与斯大林克服重重困难,苏维埃共和国已度过它的二十一周年。”

——摘编自郭培基《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开展十月革命纪念活动进行政治动员的实践探析》

材料二   19491966年《人民日报》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统计(节选)

1949报道中苏两国工人开展生产竞赛的情况;发表文章,彰显十月革命的作用和影响
1952社论《感谢苏联,学习苏联—庆祝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和“中苏友好月”》
1953社论《十月革命的光辉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实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斗争”
1954“有必要发展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加强世界和平”
1960在相关报道中反复强调“珍视中苏两国团结”
1966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的规格和规模降至低谷。《人民日报》仅发表了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一份贺电,礼貌性地表达庆贺,同时批判修正主义,提醒苏联“继承和发扬伟大十月革命的光荣革命传统”“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

——摘编自庞敏《从(人民日报)看19491966年十月革命纪念活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十月革命周年纪念的目的。
(2)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材料二反映的中苏关系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任选一个阶段说明划分依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发行的邮票(节选)

纪念周年枚数和内容
20周年4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40周年2枚: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
50周年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中国远征军、中国驻印军与盟军的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60周年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受底登陆、攻克柏林
70周年13枚:“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滇西抗战纪念馆


比较两个周年的纪念邮票,指出其中一处的不同,并提出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五周年,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96年4月17日丘逢甲用血和泪写就一首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
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896年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鼓舞了被压迫、遭侵略的民族进行解放战争的信心和勇气。
——胡锦涛《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讲话》
请回答:
(1)“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之后重新回归祖国,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2016-11-18更新 | 1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4 .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战主张与抗日行动



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这一主题加以说明。(要求:围绕主题,任选至少两则史料,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2023-01-1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辨析概念、解读史料和理解观点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

从词源学来说,古希腊文δημοκρατια(民主),是由δημοζ(人民)和κρατοζ(权力)两个词组合而成,涵义为人民的权力,即由人民执掌政权共同治理国家之意。后来,西方国家文字将此词直译为德谟克拉西(英文为Democracy)。近代作为政治术语使用时,内涵有所延伸和扩展,主要指人民主权,与古代的含义不尽一致。

(1)结合所学,比较古希腊和近代西方“民主”的不同之处。

邮票在方寸之间见证着历史,可视为一种特别的史料。

注:图14上方文字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

(2)图14和15分别是1957年中国和匈牙利发行的十月革命纪念邮票。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两张邮票进行解读。

要求:全面提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解释。

有学者提出:二战后的美欧关系受到国际形势和美欧双方实力两大因素的制约,经历了从冷战期间依附性质的“特殊关系”到冷战结束后趋向平等的“正常关系”的转变。

(3)请你结合所学,说明这一观点。

2018-01-20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试卷
6 . 2012年1月1日,中美建交迎来第33个周年。回顾中美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奥巴马执政百日》
(1)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政治体制的构建上, 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如何体现“效法美国”的?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哪一规定与美国政治体制不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1943年,美国罗斯福指出:“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的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                                     ——引自《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3)根据材料二,说说二战期间美国对华的政策。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因。
材料三   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隧道口的光亮”。
(4)请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分水岭”?
(5)依据上述材料,指出中美处理双边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2016-11-18更新 | 5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材料一:2004年4月9日,69岁的尚尔和向报纸披露在日本发行量很大的《新汉日词典》被多处篡改后日本版第二版出版的内容,包括:把原书中“九一八事变”释义中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等字样,篡改称“日本军”、“占领”等。

材料二:200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日本“和平之船”从东京晴阳港出发作第三十八次环球航行,2005年2月6日下午抵达南京,今年九十一岁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多立太郎此次专程随团拉力南京,他在万人坑前久久默哀,深深忏悔。

请回答:

(1)请列举近代日本发动和参加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2)中日之间政治共识难以达成的症结何在?

(3)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4)你如何看待当今中日关系?

8 .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而在11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却以战败而告终。这—胜一败的结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的对外扩张战略。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
材料二 中日战争前,英国《泰晤士报》驻东京记者布林克莱在一篇题为《朝鲜和他的邻居》的报道中说:“(日本)比中国人自己更清楚地知道(中国)每一省可以抽调多少人出来作战”。
材料三 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437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国,耗资1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750万两。
材料四 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战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训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政府。
材料五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有精辟的论述。《矛盾论》说:“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决于内因。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败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挥失宜,外因通过内因而引起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漫画中的历史·历史中的漫画

《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刊登了大量反映时事的红色漫画。图1为刊登在1933年第93期上的《战斗的纪念节》(左边文字是南昌暴动,红旗上的年份分别是一九二七、一九三0、一九三二、一九三三),图2为刊登在1933年第83期上的《掮着挑着千担万担,卖给苏维埃政府,供给红军去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漫画中的历史·历史中的漫画”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2-0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1卷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刘宇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革命新道路》

材料三   193042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两个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材料二中“边界红旗子”指什么?“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
(3)材料三中李立三强调的革命斗争道路是什么?这条道路让党付出了怎样惨痛的代价?
2024-02-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