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内阁自始至终只是皇帝的私臣,只是政务的补助机关,一切公文都以皇帝名义发布,但内阁制度在明代仍有一定程度的作用。太祖废相后,君主成为实际的行政首长,一切大政均须亲力亲为。……虽然在辅政方面,确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明代内阁大学士地位不足当宰相之任,且其本职亦只是侍从备顾问。后来内阁获取票拟之权,亦只是在幕后协助皇帝处理国政,属皇帝秘书而不是名正言顺的宰相,……就权责而言,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机构,首辅亦非法定的最高行政首长,六部也不是它的法定直接下属,而由君主独掌命令大权。内阁所持有的权力,出自皇帝授予。因此,内阁有否作为,全视皇帝的作风而定,故历朝内阁的权力都有所不同。

——摘自《试述明代内阁制度之由来、演变、作用、流弊及影响》

材料二(西方)内阁最早出现于英国,……16世纪~18世纪初的内阁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最初只是国王与大臣共商国事的会议。一直到英国的乔治一世担任国王期间,由于不会说英语,开始很少参加内阁会议,反而由大臣主持,这样就首开英国内阁制的先声。1721年,英国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出任内阁首相,内阁正式形成,后来不断发展完善。英国的内阁主要由首相提名成员名单,国王批准成立,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但实际上要对议会负责,……内阁由首相主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是行政决策机构。

——摘自《浅议中英内阁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内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内阁设立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后英国内阁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2 . 经济全球化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出口贸易中工业制造品占89%。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英国的贸易伙伴,除了欧洲国家外,主要是美洲国家及其殖民地。英国的出口工业商品,从日常消费品到各种机械设备,几乎无所不包。由于英国商业信息灵通,往往可以以最便宜的价格购买到美洲和东欧的小麦和玉米、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肉类、中美洲的热带物产、马来西亚的锡、南美洲的铁等。英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版)》

材料二   1870﹣199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每位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单位:小时)

年份

英国

德国

美国

日本

1870年

2984

2941

2964

2945

1913年

2624

2584

2605

2588

1950年

1958

2316

1867

2166

1973年

1688

1804

1717

2042

1992年

1491

1563

1589

1876

——摘自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的成功者》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中期“英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员年均工作时间的变化趋势,概述其变化的原因。
今日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美、英、法等12国外长在美国举行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签字仪式。之后,美国国会又通过了《共同防御援助法》,该法案确定了美国对北约的军事援助和销售政策,与马歇尔计划共同组成了美对欧政策的两个轮子,为欧洲提供安全保障。1949年1月29日,苏联发布了关于对北大西洋公约的声明,谴责北约实质是为了准备发动新的战争,镇压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解放革命和工人运动而成立起来的。沃伊泰克·马斯特尼认为,1955年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之后,苏联用尽外交和其他手段也没有转变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事实。1955年5月14日,苏联与波兰、匈牙利等八国在华沙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同北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均势。美国军事力量不断扩大,世界范围内的不安全环境反而推动了美国资本的全球化,在原子弹的约束下,最终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两极对立格局。

——摘编自胡亚航《论美国资本全球化对两极格局形成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知识,任意选取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20世纪头20年,即《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谷底”,是中国社会最困难的时候。

近代中国这个“沉沦”到“谷底”,然后“上升”的过程,就体现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规律。

——摘编自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内容,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3-2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救亡图存的爱国斗争史。在这段历史中,中国各阶级、各阶层爱国仁人志士,为捍卫民族的独立,争取民族的进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和抗争。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内涵包括:反对外国侵略的思想;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复兴建设祖国的思想。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汇成的力量,使中国没有彻底沦为殖民地,并最终取得了救亡图存的胜利,步入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摘编自黄长义《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三个主要问题》


根据材料,围绕“爱国主义”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6 . 边疆治理与民族交融.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即玉门关、阳关)焉”。玉门关坐落在地势较高的疏勒河南岸高地上,登城举目,四野无垠。彼时疏勒河水水势浩大向西流入罗布泊,沿河流形成了一条东西交通的道路,东达敦煌,西通楼兰。凡是西汉政府出兵西域或者接受西域诸国投降等与军事有关的事务,都经由玉门关出入;而一般西汉使节出使西域或西域使者进入西汉则经过阳关。西汉时期四郡两关都处于河西走廊的绿洲之中,适宜屯垦生产。

——整理自魏迎春、郑炳林《西汉时期的玉门关及其性质》等

明中期以后,明政府继续修缮长城工事,遂使“戎马无南牧之儆,边氓无杀戮之残”。明蒙双方在长城沿线开设贡市、马市。昔日满目萧条的边塞重地张家口呈现“南京罗缎铺,苏杭纲缎铺,……临清布帛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的繁华景象。蒙古地区也“耕具有牛有犁,其种子有麦有谷有豆有黍”。塞外还屹立起一座归化新城(今呼和浩特市),“垦田万顷,连村数百”,“城郭宫室布满丰州川”。“蒙人入塞”与“汉人出塞”现象普遍,汉人带去了制铁、制瓦等技术。汉族“边人大都五分类夷,五分有京师气习”,蒙古族人渐习华风,历主贡市的三娘子平日爱穿大红彩缎妆汉服,“每于佛前忏悔,求再生当居中华”。明朝长城沿线曾出现“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的景象。

———摘编自曹大为《长城:凝聚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玉门关作为军事关隘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政府“设四郡据两关”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明中期以后长城沿线民族互动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红四军在朱德、陈毅指挥下,于龙源口歼灭进攻之敌千余人。此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毛泽东领导红军排除“左”倾盲动主义的干扰,保卫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由毛泽东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决议。这个决议进一步总结井冈山斗争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论证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

——摘编自《央视国际网络》

材料二   1978 年之后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探索中提出什么思想?其具体内涵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述的“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始于党的哪次会议?概述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表格中中共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名称。
领导人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习近平
2024-02-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明初中枢机构基本承袭前元,但君相间对中枢决策权的争夺出现了突变,并奠定了整个明代中枢政治发展的方向。虽然这一突变使君权实现了集中,却难以平衡集权与效率的矛盾,迫使后世嗣君在解决集权与效率的平衡时,不得不对明代中枢决策体制进行适当的调整。

——摘编自王剑李文王《承继、突变与适调:明初政治变动中的政治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中枢机构的“突变”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后来的君主是如何进行调整的?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枢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
2024-02-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晚清道光、咸丰年间,即19世纪中期,出现了所谓“千古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向中国人提出了两个十分严峻而紧迫的历史新课题,这就是:抵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能够反映近代中国时代主题的论题,并运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2-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材料二   1949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新中国成立后,不承认旧中国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协定,废除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享有的一切特权;清理外国在华资本及其他财产;采取适当方针处理外国在华宣传机关、文教事业和宗教事业。同时,按照《共同纲领》的“先谈判后建交”原则,即在对方明确表示承认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同国民党集团断绝“外交”关系,承诺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前提下,同愿与新中国建交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实际的建交磋商。

——摘编自沙健孙《19491956: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处理与西方发达国家关系的政策和策略》

材料三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将坚定以维护核心利益为使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时积极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同各国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使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广,新朋友越来越多,老朋友越来越铁。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贡献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充分发挥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摘编自高杨《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并简析其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认识。
2024-02-0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