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组织,由29个成员国共同发起。论坛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论坛当今的使命,是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凝聚正能量。该论坛每年定期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年会,部分年会主题如下

身份年会主题
2002年新世纪、新挑战、新亚洲:亚洲经济合作与发展
2003年亚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
2004年亚洲寻求共赢——一个向世界开放的亚洲
2005年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角色
2006年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
2007年亚洲制胜全球经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2008年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
2009年经济危机与亚洲:挑战和展望
2010年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2011年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
2012年变革世界中的亚洲:迈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2013年革新 责任 合作;亚洲寻求共同发展
2014年亚洲的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
2015年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
2016年亚洲新未来:新活力与新愿景
2017年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
2018年开放创新的亚洲 繁荣发展的世界
2019年共同命运,共同行动,共同发展
2021年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 合奏一带一路强音
2023年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

——摘编自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简报


博鳌亚洲论坛的年会主题折射出论坛本身与当今世界的诸多变革与动向,请你结合上述年会主题,自选角度,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支那”一词最早是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在唐宋时已被音译成中文,也作至那、霍兵等。18世纪初以前,日本的地图上大多标中国为“汉土”。19世纪计,在军国主义者的鼓吹下,日本对华的称谓多改用为“支那”,暗含了转覆态度与征服野心。针对此现象一些中国人反戈一击,把日本的英文读音“Japan”语音为“复扮”。但戊戌至辛亥时期中国很多趋新人士也常用“支那”一词来称呼自己的国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报刊书籍中颇为常见,而当时作为正式国号的“大清”则倍受冷落。这反映出(     
A.日本对华侵略器谋已久B.近代中国革命任务复杂艰巨
C.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D.知识分子了解世界存在局限
2024-02-2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国营海口罐头厂于1956年建成设产,经过艰苦奋斗成为全国有名的罐头厂之一。但在1981—1985年企业连年亏损,占当时海口市工业企业亏损额的82%,仅差2万元就要亏空。1986年海口罐头厂大脑打破“铁工资、铁交椅、铁饭碗”的局面,紧接着实行“分灶吃饭”“三包六放权”等制度革新,并研制出享誉世界的都汁饮料,使得企业起死网生。该厂重生的原因是(     
A.现代企业制度正式建立B.海南成为省级经济特区
C.“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D.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2024-02-2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梁启超评价古代某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时称,“□□与市易二法皆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市易则商业银行之性质也”。材料中“□□”指代的措施为(     
A.两税法B.青苗法C.保甲法D.均输法
2024-02-2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汉初采取郡国并行制,后爆发“七国之乱”;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后出现门阀士族把持政权;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后藩镇势大引发“安史之乱”。对上述三组历史现象的共性。解释正确的是(     
A.历史评判要以成败为基本依据B.制度设立之初存在明显弊端
C.中央与地方矛盾导致社会动荡D.历史事物之间因果关联复杂
2024-01-02更新 | 2855次组卷 | 13卷引用:海南省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秦朝灭亡后,项羽在具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取得咸阳后没有称帝,而是分封诸王,并自立为西楚霸王;他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遂率部东归。这主要反映了项羽(     
A.目光远大B.观念传统
C.审时度势D.优柔寡断
2024-01-02更新 | 1640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事件时间起因结果
九一八事变193119319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张学良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2月,东北全境沦陷。
长城抗战193319331123时,日军山海关守备队长落合甚九郎派人在营院内投掷手榴弹并鸣枪数次,却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即以此为借口,强占南关车站,并将中国警察缴械。参谋部作战厅长熊斌与日本代表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划定冀东二十二县为非武装区,军队不得进入,而日军退回长城以北。
华北事变“张北事件”(为例)19351935530日,4名没有护照的日本特务机关人员潜入察哈尔省境内绘制地图,行至张北县,被当地驻军扣留,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为避免引起事端,即令释放。日方借口提出了蛮横要求。察哈尔省民政厅长秦德纯和日军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达成《秦土协定》,中国国在冀、察二省主权大部丧失。
七七事变193719377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被中国驻军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37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揭开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37年之前日本侵华过程中中日互动模式。
(2)根据材料,指出七七事变后,中日互动模式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3-09-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华先民除了创造出杰出的农耕文明模式之外,也创造了游牧文明模式。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游牧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上,草原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天然条件。他们随水草而迁徙,通过放牧而生存。从碣石经龙门西南到天水、陇西一线,为当时种植业与半农半牧的大体分界线,形成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错的局面。游牧民族的天性是不断地游动,在游动中求得新的生机,然而,游牧民族在游动的过程中丧失了不断创造的文化,难以使文化沉积下来。因此,游牧文明不可能取代农耕文明,只能主动地同化于农耕文明中。如匈奴没有打败汉朝,鲜卑主动汉化,满人最终被同化,强势文化以其优秀性而使落后的文化逐渐消失。

——摘编自王玉德《试论游牧民族与中华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   游牧民族随水草而迁徙,实际上是在传播文化,在长时间的文化同化中,民族差异不断缩小。同时,长年游走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据有大量的土地,他们有的向东,定居在今陕西、山西境内;有的向南,定居在今云南、贵州、四川。在这一过程中,游牧民族不断融入到农耕民族,使中华民族焕发勃勃生机。但游牧民族的天性就是能够征战,纵观中华农耕文明的发展,总是每隔一段时间就被游牧民族的内扰打断,文化受到摧残,延误了中国社会向更高层次的演变。

——摘编自王玉德《试论游牧民族与中华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游牧文明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游牧文明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2023-09-1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2018年9月初,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中国提出未来将会继续用600亿美元来支援非洲。2021年底,中国外交部部长在中非合作论坛相关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对非洲17个国家的23笔贷款债务给予免除。这些举措(     
A.体现了新时代“亲、诚、惠、容”的外交新理念
B.形成了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相关共同发展的局面
C.是履行国际义务体现大国责任和担当的重要表现
D.积极践行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2023-09-18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1894年兴中会成立,孙中山在其反清宣传中,有许多诸如“鞑虏”、“胡虏”、“异种乱华”,要将其“杀灭”、“诛绝”、“逐满独立”等激烈的言辞。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开始重新解释其民族主义并适时提出“五族共和”,孙中山的转变主要是基于(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崩溃B.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D.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