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16 道试题
1 . 二战后,美国积极行使域外管辖权,对发生在境外的事项进行管辖。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法、英、日等国纷纷制定本国的阻断法,以抵御外国法律的域外适用,最终使美国改变了对外政策。这种现象(     
A.根源于全球化的发展B.瓦解了传统的国际法体系
C.完善了集体安全体制D.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2024-05-26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齐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考前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如表反映了英国三次申请加入欧共体的概况,由表可知(     
次数时间概况
第一次1961年因1962年英美达成建立北约“多边核力量”的拿骚协定,1963年1月法国拒绝了英国的申请
第二次1967年法英矛盾背后的法美矛盾难以调和,申请遭到法国拒绝
第三次1970年英国政府淡化英美“特殊关系”,代之以英美“天然关系”,使英国更加“欧洲化”。经过谈判,英国于1973年1月成为欧共体的正式成员国
A.欧共体已成为西欧社会的代言人B.英法关系是欧洲一体化的关键因素
C.英国成为欧洲社会的最大受益者D.欧共体的扩大受国际关系影响较深
2024-05-2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1历史试题(山东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具革新带来的乡村变革

19511月,农业部部长李书城指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就一直被落后的生产工具束缚看,改进和补充农具成为当时发展生产的重要环节。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改造和新建了农具修造厂,推进农具革新,国家出台致策鼓励各地群众通过自力更生的方式进行农具改造。双轮双铧犁是当时在全国推广使用的典型新式农具,山东省在27个农业社做了小麦产量对比试验,在同等条件下,双铧犁比旧犁平均增产22.2%。拖拉机成为当时先进生产力的象征,当一个拖拉机手成为众多青年人的梦想。据统计,1949-195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增长了85.3%

革新后的农具为农村发展互助合作社创造了条件。如松江省集贤县1951年只有较高级的互助组64个,随看新式农具推广数量的增加,1952年该县的高级互助组增加到368个。还出现了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许多农村因此有了公共资金积累,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一些地区还用公共资金开办了农忙托儿所、农村合作医疗,为五保户提供吃、穿、柴火、教育等福利。新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还提升了农民学习文化知识的意识,有的地方将识字扫盲与生产劳动的内容密切结合。他们学习的课文中充满着玉米杂交“颗粒肥料”“除四害等字句。

——据苏泽龙《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萆命实践与社会主义乡村建设》

以“农具革新与乡村变革”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毛泽东在中法建交前夕对法国议会代表团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做个朋友,做个好朋友;你们不是共产党,我们也不是你们的党……但我们可以合作。”中国与法国“合作”是为了(       
A.突破美国的经济封锁B.扩展新的战略空间
C.支援第三世界的斗争D.赢得和平周边环境
2024-05-2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5 . 以欧洲为中心的近代历史,始终是一个关于“发现”的叙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颁布诏令,授予西班牙对发现或将发现的不属于任何基督教国家的土地、岛屿享有占取的权利。哥伦布于加勒比岛树立十字碑,升起西班牙皇家旗帜,改瓜纳哈尼岛为圣萨尔瓦多。1494年,西、葡订立《托德西利亚斯条约》,西班牙取得美洲“新发现”的土地,葡萄牙取得非洲、亚洲大部分“新发现”土地。1529年,两国续订《萨拉戈萨条约》。这两个条约在上述教皇诏令支持下,赋予西、葡对非基督教土地的财产权,并排除其他欧洲国家基于“发现论”的主张。

——摘编自万立《近代早期的国际法理论与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的“财产化”》

材料二

作为法律概念的“发现”其含义必须诉诸:发现者比被发现者有更高的历史地位……若站在被发现者的立场,这种发现从来都不合法。不论是哥伦布还是其他发现者,都未得到被发现的王公的准许便不请自来。这些发现事先未获批准。所以,发现的法理依据必来自更高的合法性。只有当发现者在思想和历史上足够先进,能以更优越的知识和意识理解被发现者,此发现才合法。套用布鲁诺:鲍威尔的一句格言:发现者比其对象更了解他自身,并能够以更优越的教育和知识来驯服之。

——摘编自卡尔·施米特《地球规治》

(1)两则材料对“发现”的解释有何不同?
(2)谈谈你对材料中“发现论”本质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表是晚清《申报》部分体育版块评论标题。这体现出当时(     
日期评论标题
1873.4.26龙舟竞渡说
1873.10.27论西人猎纸及驰马堕涧事
1879.5.13论西人赛马之盛
1879.12.1操练营兵末谈
1880.1.2论武员偏见
1880.3.7论日人教战会
1880.11.3论跑马
1881.3.20中西文武轻重不同说
1881.3.29原重文轻武之俗
1882.2.10论学习西法水师可以选用武员
1882.3.3观打弹记
1882.10.23论武试略为变通
A.强兵御侮的体育观B.西式教育的发展
C.新闻报道的时效性D.军事体制的改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43年,朱德在接见即将去陇东开荒的学生时发出指示:“中央要你们去陇东抗大第七分校,发给你们每人三件宝贝:第一是镢头,第二是枪杆子,第三是笔杆子。你们要拿起镢头开荒种地,建设校舍;拿起枪杆子,保卫边区;拿起笔杆子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文化知识,用这三件宝贝来解放全中国。”这一指示旨在(     
A.贯彻全面抗战路线B.争取民族革命的胜利
C.解除日军的经济封锁D.塑造新的边区精神风貌
2024-05-24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某权威文献数据平台,输入关键词可检索出不同年份出版的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如图为分别输入“实业”“社会主义”“民主”“民族”后平台统计出的数据情况。其中符合“民主”一词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024-05-2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威海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拉丁语原本是古代意大利的一种地方语言,到公元前后,逐渐成为地中海世界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语言。中世纪时期,拉丁语仍被视为最神圣的语言,是欧洲各地区教会统治下的宗教、文化和行政语言。15世纪,欧洲出现众多出版社,出于商业目的,它们倾向于出版各种用民族语言写成的书籍,拉丁语书籍往往遇冷。16世纪,现代欧洲各国民族语言日趋成熟,逐渐替代拉丁语成为本国的母语和第一书面语言,拉丁语逐渐衰落。

——摘编自王亚蓝《国际通用语发展演变的特点与模式》等

材料二   1635年,致力于“纯洁和规范语言”的法兰西学院成立,为后世各国的语言机构树立了语言标准化的典范。……17~18世纪,欧洲各国的皇室非常推崇法国文化,并且以在宫廷中讲法语为荣。1714年,法语正式取代拉丁语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外交语言。如表为截止到2020年法语的使用情况。

使用人口构成(百万)母语人口77.3说明:
除法国外,很多欧洲居民的母语和第二外语为法语。
法语国家大多分布在西非。此外,法语也是加拿大的官方语言之一。
二语人口199.3
地理分布洲际数量4
国家数量29
国际组织联合国、欧盟、国际奥委会、世贸组织、国际红十字会等

——摘编自刘海涛《国际语基本特征的衡量指标探索》等

(1)世界语言地位的变迁折射出社会发展变化的轨迹。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17世纪以来的相关史实,分析法语能够成为国际性语言并延续至今的原因。
2024-05-2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威海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6年,民国政府起草了民法草案。现摘录关于婚姻的部分条款如下:

成婚年龄为男子满十六周岁,女子满十五周岁;同宗男女,不得姑婚;四亲等内的宗亲、二亲等内的外亲和要亲以外,有切近的尊卑分或是同母异父者,也不得结婚;女子自前婚解销或撤消的当日起、没有超过六个月的时日不得再婚;但在六个月内已经分娩的不在此限;结婚必须得到父母的允许。父母的一方行止不明,或已死亡,或不能表示意思时,得到一方允许也可以结婚。但如父母双方都有上述情形时,在未成年人结婚方面,必须经过亲属会的同意;夫要相互之间,互负扶养的义务;男子满三十周岁,女子满二十五周岁无需征求父母准允可自行离婚。

谈谈你对1916年民法草案中婚姻条款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4-05-23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威海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