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6 道试题
1 .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19世纪后半期以后出现了新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0—1930年间,从美国返回欧洲的移民总数约为400万人,占同期美国接纳的欧洲移民总数的30—40%。有资料显示,1860年到1930年的70年间,芬兰到美国的移民总数为38万人,其中约有20%最终返回了芬兰。1907年,一个在密歇根州的芬兰移民写信给他在芬兰老家的兄弟描述危机中的困境写道:“Flambo矿区在11月就停产了,我用了一周的时间从一个矿区走到另一个矿区但仍然找不到一份工作。所有矿区都挤满了我工作的人……我不确定圣诞节前我能否找到工作,我本来计划圣诞节前回去看你的,但现在……我得工作上两到三个月,才能攒够回家的路费。”

1870—1930年间,到达美国的海外移民中,60—70%是单身男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没有结婚。事实上,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家乡都有配偶。对罐装肉食行业工人的调查表明,90.2%的保加利亚人、79%的塞尔维亚人、42.4%的意大利人在家乡有妻子和家庭”。

——编自王雅红《“美国梦”与“家国情”》


概括材料反映的新现象,并加以解读。
2021-04-25更新 | 59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国古代饥荒频发,抗灾救灾亦是政府的重要责任。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汉书》灾情记录表

时间灾情出处
高祖时期(前205)六月,关中大饥,米斛万钱,民相食。《汉书·高帝纪》
武帝时期(前138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前119年)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115年)夏,大水,关东饿死者以千数。《汉书·武帝纪》
昭帝时期(前78年)民被水灾,颇匮于食。《汉书·昭帝纪》
元帝时期(前48年)六月,关东大饥,民多饿死,琅称郡人相食;九月,关东郡国大水,饥,或人相食。(前47年)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前44年关东)仇寒疾疫,天不终命。(前43年)九月,陨霜杀稼,天下大饥。(前42年)四方饥性。《汉书·元帝纪》
王养时期(14年)七月,嫁边大饥,人相食。(18年荆州、扬州)连年久早,百姓饥穷。(琅郁)赤眉力子都、獎崇等以饥钱相聚,起于琅那,转抄掠。(19年)关东饥旱数年。(21年)秋,陨霜杀菽,关东大饥,埴。
(22年)二月,关东人相食,南阳饥荒。
《汉书·王莽传》

概括上表反映的汉代灾情的时空特征,并加以说明。
3 . 下表是1820年和1870年英美法德四国工业化的主要经济指标,其中,美国是下表


A.甲B.乙C.丙D.丁
2021-04-25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6世纪,拉伯雷在《巨人传》中详细描述了巨人高康大受教育的过程及他对儿子庞大固埃的教育理念。高康大在包诺克拉特的教育下经过不懈的努力掌握许多理论和实践知识,最终成为一个道德、知识、身体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理念
A.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D.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思想内涵
论述题 | 较难(0.4) |
5 .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以外交视角反思中国近代化之路,让我们重新认识近代中国,重新理解一个国家曾经走过的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就乾隆而言,他也十分高兴迎接英国特使。乾隆把马戛尔尼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地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他的目的不外要表示中英平等。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他也就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马戛尔尼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中国都拒绝了。那次,英国和平的交涉要算完全失败。……中西的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西方国家不肯给清政府平等待遇。……

……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中国人,无论是汉族人,还是满族人,仍然闭关自守,力图维持历代在东方世界的光荣地位,根本否认那个日益强盛的西方世界。……我们研究中华民族的近代史,必须了解近代邦交是中国人的大困难……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中国落后。中国的军器和军队是中世纪式的军队,中国的政府是中世纪式的政府,中国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世纪式的人民。……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然后去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才意识到非学西方不可。所以,中华民族丧失了20年的宝贵光阴。

……咸丰八年的《天津条约》和咸丰十年的《北京条约》是三年多战争和交涉的结果。条款虽很多,但主要的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也可以为福,关键看我们振作与否。奕䜣与文祥绝不转头留恋那已去不复回的闭关时代……我们研究近代史的人所痛心的,就是这种新精神不能出现于鸦片战争以后,而出现于20年后的咸丰末同治初。一寸光阴一寸金,个人如此,民族更如此。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从上述史料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04-25更新 | 21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十一校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从中国家谱发展的历史看,宋朝以后修谱的宗旨发生了变化,此前家谱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的参考功能已经逐渐丧失。编纂家谱的目的是说世系,序长幼,辩亲疏,尊祖敬宗,关注宗亲族道的提倡。家谱的修纂也逐渐由官方垄断到民间私修。这反映了宋以后
A.宗法观念日益淡薄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C.家谱社会功能衰退D.地方政府的职能扩大
2021-04-25更新 | 826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十一校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