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频频爆发的霍乱、天花等传染病考验了城市化时代国家的管理能力。英国政府于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全面介入公共卫生管理,并确立相关的权力介入规则。英国成立了卫生总署,以便作为中央机构监督指导法案施行,地方卫生管理机构则被称为地方卫生委员会……英国首次将地方城市治理纳入中央行政管制体系中,初步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以公共卫生治理为主要职能的城市管理体系。在此之前,英国在城市治理方面一直遵循中世纪以来的地方自治传统,各级政府较少干预相关事务。英国政府于1855年颁布《污染物清除法》,1866年再度颁布《卫生清洁法》。到1870年代末,英国944个城镇卫生机构中,官营供水公司达44%,1890年末更升至三分之二。当时民众普遍认为,身体健康程度与事业成功间联系密切。经过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到1914年,英国已拥有了一套实施福利政策最重要的基础——完整的公共卫生管理法律体系。

——摘编自王广坤《试论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中的政府权力扩展及影响》

材料二:近代以前,除京师以外中国城市多为省、府、州、县的治所,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公共卫生事业,城市的污水处理、垃圾清理、传染病防治,多由有关行会或士绅、居民等社会力量负责,基本处于半无政府状态。19世纪中叶,随着中西交流逐渐增多,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逐渐酝酿、开展。1910~1911年间,东北鼠疫大爆发,中华基督教博医会派出传教医师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学生以及沈阳等地的传教医师一起参加控制和扑灭东北鼠疫的工作。传教医师在广州、上海等许多大城市进行实物宣传,一些基督教出版机构发行了大量宣传物品。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出使人员有感于中国与欧美城市公共卫生的巨大差距,开始发起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上海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20世纪初,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在公共卫生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据记载,20世纪初,当医生要求给北京一些居民的儿童进行免费牛痘接种时,竟遭到拒绝,理由是“此痘疮乃孩儿之疫病,非患一次不可,故人为预防乃违天理。多有以种痘为邪法而排斥者”。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中政府权力扩展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英国相比,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夏商周时期,柑橘就已经在我国进行了人工栽培,公元前3世纪前后,《禹贡》有“淮海 惟扬州。 ……厥包桔柚,锡贡”的记载,可见柑橘已经开始作为贡品进贡。秦汉时期,柑橘生产得 到进一步发展,《史记》中记载有“齐必致鱼盐之海,楚必致橘柚之园”,表明当时楚地的柑橘生产 与齐地的鱼盐生产具有同等重要的经济地位。魏晋时期,各个柑橘集中产区设置了“桔官”,专司 经营柑橘生产、征收赋税和贡奉皇室。唐代,日本和尚田中间守来我国浙江天台山进香,带回柑 橘种子,在日本鹿儿岛、长岛栽植,变异选择获得温州蜜柑。宋代欧阳修等撰著的《新唐书·地理 志》中列举了现在的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河南、江苏及陕西 的南部,向朝廷纳贡柑橘。明清时期,柑橘业已表现出一定的规模化、专业化格局。清朝吴震方 《岭南杂记》记载:“广州可耕之地甚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明代的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 十分推崇柑橘的药用价值,并对柑橘的药用性作了详细的叙述。15世纪时,葡萄牙人从我国台 湾、福建、广东带去许多柑橘品种,后传遍地中海沿岸各国;1892年,美国从我国引进桩柑,叫“中国蜜桔”。

——摘编自曾云琦《中国柑橘历史与文化价值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柑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柑橘的作用。
2024-05-3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据梁启超在1920年发表的文章记载,他在欧洲遇见了一位美国记者,这位记者觉得“西洋文明已经破产了”,不赞成梁启超将之“带些回去”的打算。梁启超问:“你回到美国却干什么?”他叹气说:“我回去就关起大门老等,等你们把中国文明输进来救拔我们。”由此可见(       
A.一战瓦解了资本主义体系B.中华文明得到西方社会认可
C.西方文明的发展面临困境D.一战对欧美造成全方位冲击
2024-02-23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新教材高考预测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法国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中世纪知识分子》中记载,1277年巴黎主教艾蒂安·唐皮耶列出两百多条被判定为“异端邪说”的观点——“哲学家不应该接受未来复活这种说法,因为这种事不可能合理地得到验证”“神学建立在传说的基础之上”,基督教“有其不可信和谬误之处”并“对科学是一种阻碍”,人生“幸福存在于此世,而非彼世”等等。对此记载理解准确的是(     
A.希腊化时代思想观念的交融B.文艺复兴前反神学思想的萌动
C.科学革命后形成新思维方式D.宗教改革动摇了罗马教廷权威
2024-05-28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查漏补缺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易·系辞》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大戴礼记·五帝德》记载孔子说:黄帝“设五星”,创造了度、量、衡、亩和数,此时,“市不预贾”。考古发现,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了一定数量的海贝、骨贝和石贝。上古三代,夏的商业制度缺乏史料,而《国语·晋语》描述商周时期商业时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据《周礼·考工记》记载,周朝国都建设是“面朝后市”。同时,周朝市场管理设有司市(总负责人、最高管理者)、质人(验证书契)、廛人(征收商税)、胥师(分区负责人、管辨别货物真伪)、贾市(管理物价)、司暴(负责禁止斗嚣)、司稽(负责捕捉盗贼)等。

春秋时期,是古代商业的自由发展时期,周人“巧伪趋利,贵利贱义,高富下贫,喜为商贾”,列国统治者允许商业自由发展,出现了子贡、范蠡等杰出代表,子贡、范蠡对后世商人影响巨大,后世商人们流行在自己的店铺店堂内悬挂“端木生涯、陶朱事业”八个大字。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古代中国商业自由发展的短暂春天即将结束。

———摘编自周晓敏《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探析》

材料二北京瑞蛱祥和上海永安公司是20世纪初几乎同时创办的两家企业,二者的资金来源和经营方式明显不同,前者商业经营资本很大程度上来自土地剥削的收入,而商业经营所得又用来购置土地。而后者深受国外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建立之初就采取了股份制的组织形式。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上,二者也存在差异。(见表)   

北京瑞蚨样和 上海永安公司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

人事管理

财务管理

业务经营

北京瑞蛟祥企业内部人员(6类):东家、掌柜、内伙计、外伙计、学徒、后司“四柱账”财务制度:最高财务机关(东家的家里);地区最高.财务管理机构(总店账房);基层各号账房。年终统一核算,分号资金由总店统一拨付进货:联货代购、派人选购、函购(通过寄号信向上海等地购进)。
销货:门面柜台销售为主、送货自上门、烟茶招待讨好顾客等,但商品价格没有商量余地
上海永安公司企业内部人员(3类):投资较多、参加管理的监督与司理;一般雇佣职工;高级职员注重资本积累和资金的流动性,通过账房间和银业部兼营金融业,保证企业资本安全和充裕的流动资金。采取现代股份公司制,控制股权保证公司的完整性和权威性,在利润分配上与控股权相对应进货:洋货方面:通过洋行、批发字号、向外国工厂直接订货及向外国推销员直接购进;国货方面:直接从产地和工厂购进。
销货:送货上门、外埠信购、注重品牌效应等

——摘编自李敏《中国传统商业的近代化与经营方式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征及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商企经营方式在近代中国的变化发展。
2024-05-2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据《1921年浙江社会经济调查》记载,在浙江与上海的内河运输中,“小轮船除运载旅客外,还拖带货船,但运输的货物以上海过来的为多,从湖州到上海的极少,有时往往空船返航”。对该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A.技术进步推动农业生产繁荣B.内河航运加强东西部的联系
C.城乡交流促进民族工业产生D.新式交通便利工业品的销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记载,亚历山大在苏华娶大流士的女儿史塔蒂拉为王后。把波斯高贵的女士许配给最优秀的部将和幕僚。并举行盛大的宴会,庆祝已经在波斯成家的马其顿人有美满的婚姻。这是为了(     
A.稳固帝国统治B.扩大希腊文化影响力
C.消除民族矛盾D.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
8 . 《三礼》记载:“君子将营官室,宗庙为先,厩库次之,居室为后”。庙宇大都建立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官,择宫之中而立庙”。上述城市建设遵循的主要理念是(     
A.尊卑等级观念B.以孝为先观念C.科学规划观念D.天人合一观念
2024-05-23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四)历史试题
9 . 据《汉书》记载,中央遣使巡行始于汉武帝。《武帝纪》载,“巡行”为“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元帝纪》载,“遣谏大夫博士赏等二十一人循行天下”;《成帝纪》载,“遣谏大夫博士分行视”“举惇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据此判断,汉代的遣使巡行制度(     
A.有效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B.促使行政机构的设置日趋合理
C.客观上利于推动儒学思想的社会化D.增强了监察官员职权的独立性
2024-05-23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典》记载:“自归附之后,权豪富户每坏了市舶司的勾当,出办的钱物,入宫喂少有。”元朝统治者决心整顿这种状况。至元三十年(1293年),中书省参考宋朝“元丰市舶条例”,制定出《至元市舶则法》,这是我国现存最早且体系较为完善的涉海外贸易的法律规范。

《至元市舶则法》中有关规定,比起前朝有了多处突破。比如,实行“奖出限入”的“单双抽”制度,将蕃货和土产予以区分,对蕃货的征课倍于土货,土货单抽,蕃货双抽;无论官吏、和尚、也里可温(基督教徒)、笞失蛮(伊斯兰教徒)、诸色人等,均可从事海外贸易;舶商要申领衙门公文(相当于今天的海关注册登),在公文上明确填写前往的番邦,不许在途中绕到别国,返航时必须要回到发船地;“金银、铜钱、铁货、男子妇女人口,并不许下海私版诸蕃。如到蕃国,不复前来,亦于去时公验空纸内明白开除,附写缘故。若有一切连犯,止坐舶商船主”;有关整治腐败、消除舞弊的强制性措施,占了全文的一半……规定“舶商、捎水之人,皆是趁办课程之人,其落后家小,合示优恤。其所在州县,并与除其杂役”。

元朝航海家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说:“皇元混一声教,无远弗届,区宇之广,旷古所未闻。海外岛夷无虑数千国,莫不执玉贡琛,以修民职;梯山航海,以通互市。中国之往复商贩于殊庭异域之中者,如东西州焉。”

——据顾童《元代市舶则法变迁分析及启示》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至元市舶则法》进行评析。
2024-05-1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