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在国际交往与交流中,中国所处的国际舆论环境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

材料一: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是以商业活动和传教为滥觞的。丝绸既作为商品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信息,引起西方人对东方文化古国的向往。之后的天主教传教士们对于这么庞大的帝国能维持政治上的大统一,儒家及儒家所代表的价值观念能被普遍接受,以及中国极少宗教战争等印象深刻且佩服。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外交官等写了大批报道和书籍,我国国际形象骤然失色。美国传教士描述“中国社会如同中国的景致一样,远看好看,近则臭气难闻。”在美国1870年间爆发了排华浪潮,中国人到处受歧视被排斥。“中国佬”、“中国蛮子”,“黄货”等贬词也由此产生。

材料二:1984﹣1985年,由于我国国内形势越来越好,改革成果显著,国外舆论纷纷变调。美国《时代》周刊评选邓小平同志为“1985年风云人物”,特辑则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多方面的深刻变化,该刊虽提到我改革中的一些困难,表示了某些疑虑,但总的调子是称赞改革,而且提到世界历史的高度,称我国改革是一项伟大试验,并大加肯定和赞扬。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的中国典论形象中,中国似乎是一个永远也不可能改变的东方专制社会。那里践踏人权政治腐败道德堕落;它的经济的确在发展,但这种发展不再是可喜的,而是可怕的,因为它将“助长邪恶的力”。20世纪中国的国际舆论形象,在“中国威胁论”的背景下结束。


(1)阅读材料一,解读西方人对中国看法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材料二中,国外舆论是如何评价中国的?简述这一变化的国际背景。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所处的国际舆论是怎样的?这一时期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哪些转变?
2023-05-2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0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日本在战后共制定了13次经济计划。下表是其中几次经济计划的实施情况。由此我们可以推知二战后日本
时间名称主要内容
1956—1960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实现经济自立;以重工业、化学工北和出口产业为中心,扩大第二产业。
1973—1977经济社会基本计划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安定物价;促选国际合作。
1995—2000结构改革经济社会计划创造自由的、克满活力的经济社会;建造富裕、安定的经济社会;加入地球社会。
A.获得大国地位B.采用计划体制C.致力国际合作D.强化国家干预
2022-01-18更新 | 361次组卷 | 10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867年一位德国人在《自由的法律职业:对普鲁士司法改革的首要要求》中提到:“英国的经验显示,律师就像是有效制约政府权力的看门狗,他们在代理当事人的同时,也代理了所有阶层的利益。律师是为人们的福祉而努力。”正是在这种形势下,1878年,德国颁布《国家律师法》,奠定了德国近现代律师制度的基础。以下对德国律师制度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使所有人直接参与法律事务②单纯为被审判者的利益考虑
③有利于减少法官对法律误读④有利于维护人权和司法正义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2-01-12更新 | 46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六典》记载:苏州有六十坊市,益州有金马坊、书台坊、锦浦坊、花林坊,扬州城有常乐坊、道化坊、临湾、道仁坊等,敦煌、吐鲁番出土的文字证明唐代时期敦煌、西州也有坊市。由此可知,唐朝
A.坊市体制普遍化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C.文化娱乐市民化D.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到1952年底,“三反”“五反”运动行将结束,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同时,国营经济成分从33.9%.上升到50%,私营经济从62.7%下降到42%。这些变化说明
A.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已经开始B.一化三改造路线正在有序推进
C.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基础D.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
6 . 夏商时期的乐舞大多以神话般的写意形式来表现图腾崇拜,歌颂部落首领的功德,而西周乐舞则注重各种烦琐的礼仪,规模宏大面又庄严肃穆,在祭祀典礼等仪式中时刻强化化着天子与诸侯封君间的秩序。据此可知,西周乐舞
A.强调政治制度的革新B.注重渗透社会等级思想
C.淡化了血缘政治关系D.强化了君主的至上权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西周实行“朝聘制度”。“诸侯之于天子,比年(每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朝”是诸侯亲自去王都朝拜天子,“聘”指诸侯派大夫代表自己去问候天子。当朝不朝,天子将对违制诸侯进行处罚。据此可知,当时
A.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B.礼制与政治相结合
C.周王扩大了统治区域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021-10-07更新 | 854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0年北京高考真题历史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中共成立后不久的一系列斗争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坚强战斗力,也提供了重要教训: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为了战胜它,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孤军奋斗是不够的,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这说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B.明确反帝反封建主张的重要性
C.掌握革命和武装权的迫切性D.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然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周代政治中,“乐”和“礼”具有同等的地位,即所谓“礼乐行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因此就有了“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的理论概括。这说明周代“乐”和“礼”结合的目的是
A.巩固并扩大统治疆域B.维护贵族间的等级秩序
C.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D.保证对封国的集权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任仲平在《开启民族复兴的百年征程》中指出,这场伟大革命为老大帝国如何“变”才能救亡图存,探索了方向和道路;为中华民国怎样“变”才能跟上世界,积累了经验与教训,开启了改造中国社会、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百年现代进程。材料评价的“这场伟大革命”是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国民大革命D.抗日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