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至北宋前期,时人以诗人的眼光评价杜甫,其作流传不广。但到了北宋中后期,宋人从“文”和“道”推崇杜甫,认为“至其出处,每与孔孟合”,“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由此,“学诗者,非子美不道,虽武夫女子皆知尊之”。这一变化(     
A.和孔孟学说理念不符B.说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受时局和理学的影响D.是北宋崇文方针的体现
2 . 1806年,在被拿破仑的军队打败后,普鲁士被迫签订屈辱的条约,激起有识之士进行改革。1809年,威廉•洪堡出任普鲁士文化和教育大臣,提倡“民族教育”,实行强制义务教育,发展师范教育,兴建大量工业学校,把大学建成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机构。推动普鲁士教育改革的因素有(     
①维也纳体系建立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③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普法战争的胜利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3-11-28更新 | 23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唐代的部分文书。据此可推知当时(     )
婺州   信安县   显德乡   梅山里   祝伯元   租布一端
婺州   兰溪县   瑞山乡   从善里   姚君才   庸调布一端
永平府卫士胡外生   贯坊()   中部县   安平乡   神安里   父通□
北庭都护府仓曹府流外四品、上柱国赏绯鱼袋康处忠,年卌一
西州   高昌县   安乐乡   高泉里   身为户
A.赋税徭役轻简利民B.户籍制度严格详备
C.边疆管理严谨有序D.基层治理规范有效
2023-11-17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01
4 . 敦煌石窟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北朝至宋元1000多年的不断开凿修建,形成了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

隋唐时期是莫高窟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开凿石窟数量多达1000余个,保存下来的有200多个,壁画和塑像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石窟装饰纹样既保留了北朝时期敦煌本地图案和一些西域纹样图案的特点,又吸收中原地区石窟、陵墓雕饰、丝织物上的纹样特征,还吸取了中亚地区的一些纹样风格。以花卉、禽兽等图案为代表,内容丰富,富于变化,色彩绚丽。

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西夏石窟的图案装饰纹样受到北方辽政权的影响,也明显模仿宋代建筑彩画的纹样。西夏晚期和元代的洞窟,壁画和雕塑中都出现藏传佛教的内容。

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和阗文、希伯来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

随着岁月的流转,因长期受风沙等自然原因的影响,敦煌石窟正在以“比古代快100倍的速度走向死亡”。鉴于此,让文物在数字档案中永生的构想被提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武汉大学研究团队、敦煌研究院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已有289个洞窟完成数字化摄影采集,140个洞穴进行了三维重建,敦煌石窟建立了全方位的数字档案,开发出根据图片自动生成高精度三维模型的云计算共享平台。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形态被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尘封的文物由此获得新生和永恒。

——摘编自关友惠《敦煌装饰图案》、高宇飞《人类敦煌:敦煌文化特色与形态》、胡珊《数字档案“让敦煌永生”》等


(1)依据材料,概括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指出敦煌莫高窟的史料价值。结合敦煌莫高窟数字档案建设的具体做法,谈谈你的认识。
5 . 最惠国待遇

材料       以下为中美关系史上围绕最惠国待遇问题进行的三次缔约谈判的条约文本(节选):

合众国来中国贸易之民人所纳出口、入口货物之税饷,俱照现定例册,不得多于各国……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用昭平允。

——《中美五口通商章程》,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八日,望厦

缔约此方之国民,在缔约彼方领土全境内,应许其不受干涉,从事并经营依法组成之官厅所施行之法律规章所不禁止之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宗教及慈善事业……缔约双方之国民……其所享受之待遇,无论如何,不得低于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之待遇。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四日,南京

缔约双方对来自或输出至对方的产品应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即对上述产品相互给予对来自或输出至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同类产品在下列方面所给予的各种利益、优惠、特权或豁免……向对方的商号、公司和贸易组织提供的待遇不低于给予任何第三国或地区的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贸易关系协定》,1979年7月7日,北京


结合历史背景,从中美关系演变的角度解读上述材料。
2023-11-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基层治理

材料一传统中国乡村社会主要由乡绅阶层和宗族组织管理。民国初期,在较大的乡、保所在村镇设立区公所,将原来横亘在国家与农民之间的税收中介掮客替换为区公所职员……区公所随便摊款、无所制约,并未真正带来国家财政收入的提高。1930年国民政府修订了《县组织法》和《乡镇自治施行法》,依法选出乡长、闾长和监督委员会,旧式乡村精英退居幕后,依然保持着对乡村的领导和控制。


(1)阅读材料,分析民国时期乡村治理模式的效果。
材料二1950年刘少奇在《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在(土地改革)运动开展的地区,普遍地召集了县、区、乡三级的人民代表会议和农民代表会议,农民积极分子已大批产生,已有三万八千多个乡政权实行了改造……农民协会应该成为土地改革队伍的主要组织形式和执行机关。”乡村须能吸收合于党员条件者建立党的支部,并且在完成土改复查的地区自下而上地逐步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简评新中国土地改革在基层社会治理上的积极作用。
2023-11-1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织锦出土于西域精绝古国遗址,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字以及凤凰、麒麟、白虎,祥云瑞草等纹样。该织锦代表了当时世界丝织工艺的顶级水平,有学者考证为汉代皇家织造官府的蜀锦。以下叙述可能作为该观点理由的是(       

2013年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中出土了四件蜀锦提花织机模型,成为汉代成都纺织业发达的重要见证。

现今日本正仓院珍藏的传世蜀锦——四天王狩猎纹锦,是由遣唐使带回日本,实证了蜀锦在域外的广泛传播。

出土于吐鲁番的7世纪文书有“益州半臂”等蜀锦名目,并标有上、中、下三等价格,反映了蜀锦沿丝绸之路在西域的贸易情况。

汉代四川的蚕桑丝绸织造业十分发达,文献记载政府在成都设置锦官监督织造蜀锦,成都又称锦官城、锦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1-1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一则著名的历史典故,但在史学界却存在着疑与信两大派。

有学者认为“杯酒释兵权”“来自传闻,不可置信”。首先,如此重大事件,在北宋官修的《太祖实录》和《三朝国史》中不见片语。丁谓(966~1037年)的《谈录》可谓最早记载解除石守信、王审琦兵权的文献,但《谈录》只讲罢二人兵权,并无宴请情节。随后王曾(978~1038年)的《笔录》则增添了太祖设宴与宿将“道旧相乐”的场景。后世所谓“杯酒释兵权”一说,基本皆出于此。至神、哲宗时司马光的《速水纪闻》更是大事铺张“设宴道旧”情节,绘声绘影,恍如身历其境。据载“杯酒释兵权”发生于建隆二年(961年)七月,但当年六月初二杜太后病逝,七月初属国丧期间,不准宴饮。

更多学者认为,“杯酒释兵权”基本可信。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的军权确是在建隆二年七月后罢免的,北宋的官方文献,如《国史》《实录》对此均有明确记载。王曾与丁谓基本是同时代人,且王氏成书在先,论者指责王氏《笔录》所载为擅增情节,非稳妥之论。注重政治运作技巧,尽力营造便于解决问题的氛围,正是宋初政治的一大特色。因记录者未能身临其境,“杯酒”一事在某些细节的记载上可能不无渲染,却并非后人编造。《宋史·礼志》载:“皇太后杜氏崩……合随皇帝以日易月(注:一天等于一月)之制,二十五日释服。”即服丧时间实际只需二十四天,六月二十五日后已不禁宴饮。

(1)阅读材料,说明“疑”与“信”两派争论的角度及其与之对应的论据。
(2)谈谈你对“杯酒释兵权”的看法。
2023-11-13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02年梁启超撰写科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铺陈了对60年后“上海世博会”的设想:“那时我国决议在上海开设大博览会……连江北,连吴淞口,连崇明区,都变作博览会场了。”2010年5月1日,上海世界博览会正式开幕,中华民族的百年世博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一过程折射了中国(       
A.从辛亥革命到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巨变
B.从闭关锁国到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大转型
C.从半殖民地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嬗变
D.从救亡图存到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艰辛历程
2023-11-13更新 | 511次组卷 | 10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提倡“德,智、体、美、劳,群六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主张“博先于精”;联大的很多教授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他们运用化学方法制造战时急需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农业生产,还将云南马油适当处理作为火车、汽车及飞机的润滑油使用。抗战后,北大、清华、南开迁回原址。西南联大(       
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展现了伟大抗战精神
③保障了抗战军需供给                                 ④保存了重要科研力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