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文化经过春秋战国的争鸣与实践,已然成为秦汉以来统治者实现儒家大一统治边思想的有效途径。秦朝通过边疆区域移民方式,令华夷混居杂处,引导边疆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汉朝根据边疆民族文化特点,采取“以其故俗治”的文教策略,努力倡导中原民族与边疆民族的多元互动,受到良好的效果。蜀汉诸葛亮针对夷人“征巫鬼,好诅盟”的风俗,亲作“图谱”以示尊重,目的是将儒家文化引向西南边疆民族区域。南北朝时期,北部边疆民族纷纷内迁,在风俗习惯上禁胡语、着汉服、改汉姓,鼓励与汉人通婚。唐朝则把“和亲”“羁縻而治”文教理念运用到了极致,在宽容的宗教政策基础上,将唐朝的“声威”和“教化”传播到遥远边疆民族区域。清代采用“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宣”的“从俗从宜,各安其习”,尊俗重教的治边文教措施。

——摘编自程妮娜《中国历代边疆治理研究》

材料二   随着斯大林时代的到来,苏联开始以行政命令在少数民族中强制推行俄语学习,这样的语言政策一直延续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在强制的语言政策下,到1989年非俄罗斯民族人口中已有68.4%的人掌握俄语,但少数民族语言的实用领域也相应地萎缩,排挤、歧视少数民族语言的现象一直存在。以语言的同化抹杀民族差别、实现融合的政策尽管得以强制施行,但在实际上引发了少数民族成员的抗拒心理。同时,斯大林极力抬高俄罗斯民族,将其称为“苏联各民族中最杰出的民族”,“是公认的苏联各民族的领导力量”,并公开在历史、文化方面贬抑其他民族。这种意识形体的宣传,从短期来看,主体民族的优越感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情感,加重了非俄罗斯民族的不满和对抗心理。从长远来看,滋长了各加盟共和国对联盟中央的离心力,为苏维埃联盟的稳定埋下了祸患。

——摘编自王东波《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治认同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统治者为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而采取的政策,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所推行的民族政策的失误,并思考其对我国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2024-02-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以后,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了。在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过程中,政府早年所颁布的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限制性法令已严重束缚经济的自由发展。同时,随着英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增强,关税保护制度已成为海外市场的障碍,为经济发展“松绑”已成为形势的需要。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支持经济发展。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7811785年的年均1369.3万英镑,增长到18661870年的6924万英镑。

——摘编自刘金源《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

材料二   巴西的工业化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导致的国际贸易萎缩及二战带来的外部条件变化,迫使巴西加速发展原先需进口的本国工业消费品。二战后,巴西政府开始制定全国性发展计划,不仅对汽车、钢铁和家用电器等基础工业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制定了保护国内市场的政策。19561961年,巴西政府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包括5个部门30个项目的目标计划,建立了汽车、造船以及重型电机等制造业。同时,钢铁、重化、造纸等工业部门也取得很大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靠国家高投入、高保护和大量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推进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导致巴西民族工业失去了发展活力,国内积累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 为此,巴西政府决定采取外向型的发展模式。19681974年巴西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10%,被誉为“巴西奇迹”。

——摘编自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与巴西工业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西工业化不同于英国的原因及其启示。
3 . 《诗经·周颂·载芟》中有“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的诗句,将除草、拔除杂木、松土等景象融于祭礼音乐。宋代苏轼在海南为官时为《减字木兰花》填的词中有“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以市井音乐描绘春耕气象。这说明古代中国(       
A.农耕文明范围不断拓展B.督促耕作是官员的义务
C.音乐表演世俗倾向明显D.重农风气文化土壤深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36年,符保卢代表中国出征柏林奥运会,成为中国第一位取得奥运会决赛权的运动员。1937年,他放弃富足美满的生活,毅然参加空军,并被派往美国接受飞行训练。归国后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符保卢身份的转变源于(     
A.中日关系由缓和趋于紧张B.沦陷区军民积极抗战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D.抗日救亡的时代担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为近代中国某次战争的形势示意图,该战争(       
A.缘于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的需要
B.标志“自强”“求富”的新政运动失败
C.严重冲击清政府统治的合法性正当性
D.为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提供有利条件
6 . 《礼记》记载,孔子在谈到先代贤王时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庄子》《吕氏春秋》《管子》以及《申子》都表达了相同或相似的意思。这反映了先秦诸子(     
A.探究“礼崩乐坏”的根源B.认同“民贵君轻”的观念
C.继承“天人合一”的思想D.推崇“天下为公”的理念
7 . 1950年11月,中央针对严重的失业现象发出指示,要求各级政府利用财政拨款、征收救济金等渠道筹措救济基金,并从失业人员中挑选年青又有培养前途的工人,让他们参加建筑、机械、医药等专业的训练班。据此可知,新中国的失业治理(     
A.以自强不息的思想理念为指导B.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失业问题
C.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D.彰显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戊戌维新时期,学会林立、报馆与报刊蜂起。有学者认为,学会、报馆的存在不仅为各阶层民众加强彼此间的相互联系与团结、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提供了多元化的组织渠道和广阔的活动空间,也为他们参与社会和国家事务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实践机会和手段。该学者意在强调学会、报馆(     
A.发挥了社会整合功能B.宣传了民主共和思想
C.得到了民众广泛支持D.激发了民族意识觉醒
9 . 宋代土地法规定:“凡典卖物业,先问房亲,不买,次问四邻。其邻以东、南为上,西、北次之,上邻不买,递问次邻。四邻俱不售,乃外召钱主。” 亲邻如不愿买,必须在相关文书上画押声明,宋人谓之“批退”。之后业主可以另找他人交易。这反映了宋朝(     
A.注重社会治理精细化B.重农抑商政策已废弛
C.宗法制影响商品交易D.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10 . 汉初,列侯属军功食邑贵族,仅有“食邑”而无“侯国”。随着诸吕之乱的平定,列侯在中央的势力进一步膨胀,汉文帝二年始创侯国制度,并借“诸侯治民”原则让列侯前往侯国就封。该措施(     
A.埋下了汉王朝统治的隐患B.旨在提升列侯政治地位
C.逐步完善了军功食邑制度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