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53 道试题
1 . 《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     
A.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B.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
C.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D.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
2024-05-01更新 | 253次组卷 | 5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2015年以来,欧洲经历了二战以来规模空前的难民危机及难民涌入导致的工作竞争,欧盟不得不在内部边境上重启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有增无减。这种状况被称为欧洲的“再边境化”,该现象表明欧洲(       
A.一体化进程遭遇到严重挫折B.难民问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C.传统治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D.反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
2024-04-10更新 | 639次组卷 | 35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024-03-22更新 | 272次组卷 | 7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于1855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南方与北方》,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工业革命中的一些重要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玛格丽特,一个从小在温暖舒适、充满田园风光的英国南部长大的姑娘,随父母一起搬到了英国北方的一个工业小镇。这个北方小镇,到处是脏乱不堪的街道和迫于生计的穷苦工人,以及环境极其恶劣的纺织工厂。在这里,玛格丽特必须整天面对粗俗的工人、棉絮飞舞的纺织工厂。玛格丽特遇见了白手起家的年轻的纺织工厂厂主约翰·桑顿,约翰·桑顿傲慢无礼,对待工人的苛刻方式让玛格丽特极其反感。但两人在争吵中逐渐了解对方,最终结为连理。

——整理自【英】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南方与北方》

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24-02-11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家文化经过春秋战国的争鸣与实践,已然成为秦汉以来统治者实现儒家大一统治边思想的有效途径。秦朝通过边疆区域移民方式,令华夷混居杂处,引导边疆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汉朝根据边疆民族文化特点,采取“以其故俗治”的文教策略,努力倡导中原民族与边疆民族的多元互动,受到良好的效果。蜀汉诸葛亮针对夷人“征巫鬼,好诅盟”的风俗,亲作“图谱”以示尊重,目的是将儒家文化引向西南边疆民族区域。南北朝时期,北部边疆民族纷纷内迁,在风俗习惯上禁胡语、着汉服、改汉姓,鼓励与汉人通婚。唐朝则把“和亲”“羁縻而治”文教理念运用到了极致,在宽容的宗教政策基础上,将唐朝的“声威”和“教化”传播到遥远边疆民族区域。清代采用“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宣”的“从俗从宜,各安其习”,尊俗重教的治边文教措施。

——摘编自程妮娜《中国历代边疆治理研究》

材料二   随着斯大林时代的到来,苏联开始以行政命令在少数民族中强制推行俄语学习,这样的语言政策一直延续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在强制的语言政策下,到1989年非俄罗斯民族人口中已有68.4%的人掌握俄语,但少数民族语言的实用领域也相应地萎缩,排挤、歧视少数民族语言的现象一直存在。以语言的同化抹杀民族差别、实现融合的政策尽管得以强制施行,但在实际上引发了少数民族成员的抗拒心理。同时,斯大林极力抬高俄罗斯民族,将其称为“苏联各民族中最杰出的民族”,“是公认的苏联各民族的领导力量”,并公开在历史、文化方面贬抑其他民族。这种意识形体的宣传,从短期来看,主体民族的优越感伤害了少数民族的情感,加重了非俄罗斯民族的不满和对抗心理。从长远来看,滋长了各加盟共和国对联盟中央的离心力,为苏维埃联盟的稳定埋下了祸患。

——摘编自王东波《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治认同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统治者为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而采取的政策,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所推行的民族政策的失误,并思考其对我国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2024-02-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的正统阅读始终是中国古代阅读文化的主流。在封建社会早期,阅卖尚且是一种奢侈,把阅读作为娱乐则更是达官显贵和家境殷实的文人墨客的专利。封建社会中期以后,阅读娱乐性明显下移,尤其是明中期以后,戏曲小说成为传阅自娱的主要读物,就连女性也加入其中。……明清两代,更不乏将自己的认识和亲身感受记录在著述中的文人。当然,读者的阅读目的至少具有以上一种或兼具其中几种,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下层百姓,加入了阅读的行列,读书目的分化愈加明显。

——摘编自王余光主编《中国阅读通史》等

材料二   晚清的阅读革命经过了一个较长的酝酿期。新式媒体、新式出版机构及西学类书刊的增加,为阅读革命的生成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条件,但并未使潜在的阅读革命转化为现实。甲午一役后。为了救亡,士大夫阅读的主题逐渐由四书五经转到西学,关注的焦点正由内而外、由古而今,推崇的学问家由诸子百家转为卢梭、孟德斯鸠等,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关键词正由仁义、纲常、名教而转为民权、自由、革命等。一场外力推动型的“阅读革命”正悄然兴起。

——摘编自闾小波《论晚清阅读革命的兴起及政治功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阅读文化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士大夫阅读与古代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阅读革命”兴起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同时亚非拉人民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如表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概况表。表格信息反映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拉丁美洲独立亚洲觉醒非洲抗争
主要途径独立战争民主革命武装斗争
主要反抗对象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英国、意大利等
领导阶级大地产主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宗教、皇帝等
A.英国是占有殖民地最广阔的国家B.亚洲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C.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多元化特征D.拉美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以后,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了。在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过程中,政府早年所颁布的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限制性法令已严重束缚经济的自由发展。同时,随着英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增强,关税保护制度已成为海外市场的障碍,为经济发展“松绑”已成为形势的需要。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支持经济发展。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7811785年的年均1369.3万英镑,增长到18661870年的6924万英镑。

——摘编自刘金源《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

材料二   巴西的工业化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导致的国际贸易萎缩及二战带来的外部条件变化,迫使巴西加速发展原先需进口的本国工业消费品。二战后,巴西政府开始制定全国性发展计划,不仅对汽车、钢铁和家用电器等基础工业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制定了保护国内市场的政策。19561961年,巴西政府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包括5个部门30个项目的目标计划,建立了汽车、造船以及重型电机等制造业。同时,钢铁、重化、造纸等工业部门也取得很大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靠国家高投入、高保护和大量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推进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导致巴西民族工业失去了发展活力,国内积累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 为此,巴西政府决定采取外向型的发展模式。19681974年巴西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10%,被誉为“巴西奇迹”。

——摘编自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与巴西工业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西工业化不同于英国的原因及其启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口号(部分)

时间口号出处
1922“打倒军阀,打倒(除)列强”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的发言
1928“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论述中国革命
1935“停止内战,争取民主,实现抗战”毛泽东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194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放日报》社论
1946“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与美国记者的谈话
1947“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中共中央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1949“将革命进行到底!”毛泽东新年献词

——整理自东南网《中国共产党各时期历史口号》


根据材料,任意选取一个口号,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对该口号进行解读。(要求:写出选取的口号,从口号提出背景、影响等方面进行解读)
10 .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2024-01-23更新 | 76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