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史书决疑

关于曹丕称帝时间,史书记载存在差异。

材料一:延康元年(220年)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称天子。

——(南朝)范晔《后汉书·献帝纪》

材料二;是岁十一月葬士卒死亡者,犹称令。是月丙午,汉帝使张愔奉玺绶,庚午,王(曹丕)升坛受禅,又是月癸酉,奉汉帝为山阳公。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

材料三:十月辛未,受禅于汉。

——《魏受禅碑》(刊刻于220年)

(1)材料一中纪年、纪日分别采用的是何种时间表达方式?
(2)材料一、二、三对曹丕称帝时间记载存在怎样的差异?三则材料对曹丕取得帝位方式的表述又有何相似之处?

北宋欧阳修就曹丕称帝时间问题经过考证,提出自己的看法。

材料四:汉魏二纪皆缪,而独此碑为是也。《汉纪》乙卯逊位者,书其初命,而略其辞让往返,遂失其实尔。《魏志》十一月……当是十月,衍一字尔。丙午张愔奉玺绶者,辞让往返,殆有之也。惟庚午升坛最为缪尔。癸卯去癸酉三十一日,不得同为十一月,此尤缪也。禅代,大事也,而二纪所书如此,则史官之失,以惑后世者,可胜道哉?

——(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

(3)欧阳修考证此问题的材料中,源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_____。源于文献史料的是_________。(在空格处填写对应的字母)
A.材料一                 B.材料二                 C.材料三
(4)从欧阳修对史事的考证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2023-12-25更新 | 44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长城万里

长城,横亘万里,纵贯古今。最初作为军事防御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涵不断丰富。

材料一:战国形势图



(1)战国时期,诸侯国根据各自需要修筑长城。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三选)
A.王室衰微,诸侯自决权膨胀B.铁器使用,社会生产力发展
C.经济发展,工商业联系加强D.争战频繁,各国需加强防御

材料二: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避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滦,至辽东,延袤万里。

——《史记·蒙恬列传》


(2)从材料二看,秦朝长城在修筑背景、目的、形制上与战国时期相比有何变化?

材料三边防总兵蔡元报告说古北口长城倒塌了许多,请求进行修补。康熙帝认为“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选编自《清圣祖实录》卷一五一


(3)康熙帝对修补长城一事持何种态度?请概括其理由。

材料四


梁中铭《只有血和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1933年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田汉《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

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敌人逞豪强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

——潘子农 “七七事变”后创作于上海

(4)从材料四看,长城被赋予怎样的时代内涵?简要说明原因。

材料五:1961年3月,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5)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加以保护,有着怎样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023-12-25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画里乾坤

以下为某学习小组搜集的部分图片及文献资料。

材料一



(1)图1至图4反映的劳作场景与下图字母所示地区相对应的是(填字母)

(2)图5、图6物种原产地与上图字母所示地区相对应是(单选)
(3)从材料一中6幅图片内容看,该学习小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单选)
A.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B.日常生活与商业贸易
C.食物生产与物种交流D.居住环境与交通变迁

(4)图2画像石为1950年江苏睢宁出土。有学者认为最上层是仙人骑鹿,中层为人物会面,下层为合家劳作。该画像石内容透露出东汉社会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材料二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了荒年。爱尔兰成了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

——摘编自《经济与社会生活》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玉米)、洋芋……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

——(清)袁景晖《建始县志》


(5)根据材料二,概述马铃薯、玉米传入后对当地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3-12-25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黄河与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它哺育了中华儿女,更以自己特有的影响力塑造着中华民族。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黄河祭祀

殷商时期甲骨卜辞中,关于黄河祭祀的记载达五百多条。殷人每年都要举行多次黄河祭祀活动,以求雨、求年。
春秋战国人们祈求战争胜利、结盟和立誓等,都会“沉璧于河”,请求河神保佑或见证。
宋元宋代河患屡发,对河神的敬畏和崇拜愈发深厚,河神庙在史籍中的记载也越来越多。元代祭祀黄河,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清朝有清一代是黄河泛滥较为频繁的一段时期,为保安澜,每有大工告成,大清皇帝多敕建河神庙或加封河神。

——整理自王德刚、王蔚《黄河祭祀的历史演变与新时代“母亲河”形象塑造》等

1.从材料一看,古代中国对黄河的印象是(     )(双选)
A.农业生产的保障   B.抵御外患的屏障   C.水害频发的源头   D.内河航运的枢纽
2.古代中国通过祭祀黄河所要表达的诉求是什么?

材料二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黄河大合唱》歌词(部分)

3.歌词中“黄河在咆哮”的原因是(     )(单选)
A.黄河频发河水泛滥   B.黄河成为南北天然屏障
C.黄河地位高于长江   D.黄河已是中华民族象征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类似《黄河大合唱》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如诗歌《伟大的黄河》、歌曲《黄河谣》、小说《黄河》、报告文学《黄河边上的春天》等。

——据曲丽丽《黄河文明之近代转型研究》

4.以黄河为主题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盛行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黄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2023-12-24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奉贤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

5 . 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

1.以下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交通工具。请按照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填写字母)
A.“黄鹄号”轮船
(模型)
B.C919大型客机C.福特T型汽车D.史蒂芬孙制造的
蒸汽机车

2.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发生了重大变革,引发其变革的重要原因是____。(填写历史事件)
3.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曾不断探索海洋。下列关于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从区域扩展到全球的条件表述正确的是(     )(双选)
A.造船技术的改进   B.对海洋资源的渴求   C.丝绸之路的拓展   D.星盘的出现与使用
4.下列运河中,改变了全球航运格局,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成本的是(     )(双选)
A.京杭大运河   B.米迪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材料   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在《上海电车公司章程及守则》中就有乘客不准在车上吸烟,不准在车上吐痰,不准妨碍他人,不准与司机谈话,醉酒、衣衫污秽及患有传染病者不准登车等规定。上海电车开通以后,最初的两条电车线路将上海的工业区和两个租界的西区、外滩等分处东西的外侨社区连接起来,从而使原来比较分散的各区域成为了一个具有紧密联系的整体。在电车交通的带动下,上海西区得以迅速开发起来。

——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

5.上述文字材料涉及了公共交通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的影响?
6.综合材料,就“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这一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023-12-24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奉贤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

6 . 工业时代,人类面临城市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请根据提示完成如下学习活动。

第一步:搜集到与工业时代城市环境问题相关的两幅图片(如下)



图1 英国画家约翰.利奇的漫画 图2 法国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创作的油
《大霍乱的温床》(1852年) 画《红磨坊街的舞会》(1876年)
1.选择哪一幅图片能够印证城市环境问题,说明理由。

第二步:为了进一步佐证,检索到下列资料。

2.哪些材料是可以印证这一时期城市环境问题________(多选)
A.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小说《雾都孤儿》(1838年)
B.伦敦的修建排水管道、自来水供应系统的档案文件(1830-1856年)
C.英国剧院已有近200家,音乐厅的数量也迅猛增长,伦敦就有27家(1870年)
D.美国学者索尔谢姆著作《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2016年)
E.1539年法王弗朗西斯一世颁布法令,宣布乱倒排泄物者违法。
F.1899-1905年,莫奈创作了一系列以雾霾下的英国国会大厦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第三步:根据下列二则材料解释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材料一   不同年份人口达10万以上的欧洲城市分布状况图


   

材料二   早期市政建设大事记

1842年英国“查德威克报告”呼吁改善城市供水、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方式。
1848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赋予城市广泛权力建设现代卫生系统。
19世纪中期英国成立了中央卫生总局和地方卫生委员会,颁布《工业分布法案》为大城市设置了人口和工厂密度上限,开展了大规模的煤气市营运动,关闭淘汰了落后的煤矿产能。
1890年代欧美国家用有轨电车取代马拉街车,实现公共交通的革命,拓展城市空间。

3.观察材料一,1900年的欧洲城市分布比1800年的产生了哪些变化?
4.根据材料一、二解释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023-12-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癸卯年间说“癸卯”。

120年前的癸卯年,清政府批准张之洞等人拟定“癸卯学制”,造就了中国第一部颁行全国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学制系统。

材料一   设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普通中学堂、高等学堂(相当于高中)、大学堂、通儒院(相当于研究生教育);宗旨:以忠孝为敷教之本,以礼法为训经之方,以练习艺能为致用治生之具;参考西国政治法律时,不可片面使用民权自由等字;私学堂禁习政治法律、禁私习兵操;学生不准妄干国政;科学相间讲授

——译摘自《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纲领性文件)部分条目

材料二   5年制中学堂部分学科内容要求(注:引号内为原文,括号内为以小时计算的每周课时)

*修身:目的在于“坚其敦尚伦常之心,鼓其奋发有为之气”。(1)

*读经讲经:读讲《春秋左传》、《周礼》。(9

*外国语:“上则入高等专门各学堂,必使之能读西书;下则从事各种实业,虽远适异域,不假翻译。方今世界舟车相通,履欧美若户庭,假令不能读其书,不能与之对语,即不能知其情状”。(6-8

*历史:先讲中国史,次讲亚洲史“示以今日西方东侵东方诸国之危局”,最后讲欧美史。“发明史实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2-3

*博物:动植物、生理、卫生、矿物。(学4年)

*理化:物理含力、音、热、光、电、磁、气诸学,化学含无机、有机。“以备他日讲求农工商实业及理财之源”、“本诸实验,得真确之知识”。(学2年)

*图画:“以备他日绘画地图、机器图,及讲求各项实业之初基”。(学4年)

*体操:西式体育器械、兵式体操为主的各式体操、枪刺术等。(2

——整理自《奏定中学堂章程》

(1)“癸卯学制”颁行距今已有(     )(单选)
A.3个甲子B.2个甲子C.1个甲子D.半个甲子

(2)有学者认为癸卯学制是在“新式教育的外壳之下包裹着旧式教育的灵魂”。结合材料一、你是否认同该观点?简述你的理由。
(3)某些学科进入中学课堂,体现了特定时代下教育理念的某些特征。结合材料二、任选一个学科说明之。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癸卯学制”的确立?
2023-12-15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国礼背后的意义。

国礼,国家政府或首脑间互赠的礼品。国礼的物质价值固有轻重之分,却更蕴含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重意义。

(一)马戛尔尼访华时互赠的国礼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以为乾隆帝祝寿为名来华,这是中英之间第一次官方接触。以下为双方的国礼礼单(部分)

英国馈赠清朝

清朝回赠英国

科学仪器、先进武器(或模型)、生产设备(或模型)、工业产品、展现英国各方面成就的图书……瓷器、丝织品、漆器、画册、茶叶、水果、藕粉等食品、竹木家具……

——根据(法)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整理


(1)英国所赠科学仪器和生产设备,可能包括(     )(双选)
A.行星演示仪B.光学望远镜C.直流发电机D.活塞内燃机

(2)对比双方礼品,能体现出两国最显著的差别在于(     )(单选)
A.专制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差异B.半殖民地与殖民国家的差异
C.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D.陆路贸易与海洋贸易的差异

材料一   英国名厂制造的增进人类生活方便和舒适的最新产品,也是一种很好的礼物,它不但满足被赠送者在这方面的需要,还可以引起他们购买类似物品的需要。

——(英)斯当东(注:使团副使):《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材料二   据尔使臣以尔国贸易之事禀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复英王敕谕


(3)若补充以上两则材料,可以合理推断出两国赠礼背后的主观动机分别是什么?

(二)新中国受赠的外国国礼

A.1949年斯大林赠吉斯轿车

B.1972年尼克松赠瓷塑天鹅

C.2009年奥巴马赠围棋和棋盘

D.2011年哈萨克斯坦赠雕塑《智慧树》

补充说明:
A.苏联制造的专供领导人乘坐的座驾,反映当时苏联工业最高水准。
B.美国艺术家杰作,象征和平友善含义。
C.棋盘选用夏威夷硬木,玛瑙棋子是在美传播围棋文化的丰云女士捐赠。
D.哈功勋艺术家制作,表现智慧树下两国圣人孔子、阿里·法拉比正对话,其下镌刻两人名言:“德不孤,必有邻”“人们若互帮互助,世界将繁荣昌盛”。

(4)吉斯轿车见证了中国取得重大进展的外交政策是(     )(单选)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

(5)与尼克松赠送瓷天鹅最为密切的国际环境是(     )(单选)
A.社会主义阵营的剧变B.“两极”之间的激烈对抗
C.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D.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出现

(6)奥巴马赠送围棋和棋盘传达了怎样的意味?
(7)哈萨克斯坦所赠《智慧树》传达了另一不同理念。请简要说明。
(8)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国礼在外交事务中的独特作用。
2023-12-15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制度之演进

政治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一起来探究。

文物中的古代政治制度

(1)2002年,在湖南湘西里耶古城出土了三万多枚简牍,这些简牍多为官方文书档案,如图的“书同文字”木方。与此文物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周代分封制B.秦代中央集权制
C.汉代察举制D.隋唐三省六部制

(2)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城邦雅典的一项政治制度,按该法规定被放逐的对象当是(     

A.伤害主人的奴隶B.所有触犯法律的公民
C.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D.有盗窃行为的公民

(3)法律文献中的近代政治制度
近代资产阶级通过革命与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请按要求完成表格。
文件相关内容文件名称确立的制度
法律由议会制定,国王无权废止;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1689年)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统领一切,议会、内阁、军部互相牵制……(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各州拥有一定自治权利;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1787年)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规定实施责任内阁,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1912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
(4)依据文件相关内容,归纳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5)下图中反映的政治制度实施于(     

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建设时期

(6)下图绘画中的老妇人拿着一张选民证,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7)结合以上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政治制度演进的认识。
2023-12-14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上海闵行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小唐在了解奥斯曼帝国兴起时,对以下观点产生了好奇:

材料一: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也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这也成为激励西欧人出海远航的一个动因。

围绕该问题,小唐寻找了以下材料:

材料二:奥斯曼帝国扩张表(部分)

时间扩张情况
1354年土耳其人开始进入欧洲。
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原本统治此处的帝国宣告灭亡。
1516-1517年先后占领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等地。

材料三:葡萄牙海外探险活动情况表(部分)

时间葡萄牙海外探险情况
1415年国王率远征军进攻摩洛哥北部港口城市休达
1443年首次驶过非洲西海岸博哈多尔角
1462年定居于非洲海岸附近的佛得角群岛(位于北大西洋)
1469年组织人员探险抵达西非加纳等地
1487年迪亚士绕过非洲南端好旺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材料四:古代商业贸易路线图

小唐发现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也引起了近代国人的关注。

材料五:俄土之战,土危亡矣……事事受列国钳制。……土耳其独立,利在与吾交通。吾即可开放门户,以谋西陲之发达,并借其势力,均欧有之势力。……况土耳其号称帝国,有自由立约之资格。事事进行若援万国公法,要求立约,吾政府无可拒之理。

——《召见军机梁如浩论说论土耳其立宪与中国之关系》(1908年)

(1)奥斯曼帝国的特点是(     
A.分裂割据B.小国寡民C.民主政治D.政教合一

(2)将材料二中缺失部分补充完整。
(3)根据上述几则材料,你认为小唐是否会认同材料一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4)材料五对中土外交提出了什么建议?
(5)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国人有此建议的原因。
2023-12-13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