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魏统一中原以后,首都平成地处边陲,已不能适应统治的需要。平城地区半耕半牧,土地贫瘠,国家财政入不敷出;而中原至平成又不通水运,一遇灾年,便饿殍遍野。孝文帝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性好读书,“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太和十七年,服丧满三年后,孝文帝为实行“文治”理想,决心迁都洛阳。

——据张凯之《中国历史新编》

材料二   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规定随迁的鲜卑人说汉语,着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但这一系列改革带来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北魏在事实上开始放弃了二元帝国的政治架构,丧失了帝国的内在均衡。北魏因此自毁长城,在孝文帝身后不久便陷入严重内乱。

——据施展《枢纽-3000年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决心迁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影响。
2024-05-1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 . 西方工艺美术大师威廉·莫里斯在《我是如何成为社会主义者的》(1894年出版)一文中说“我一生最主要的激情就是对现代文明的痛恨”,机器生产的产品是如此的粗制滥造、毫无美感,“这完全毁灭了劳动唯一能得到的安慰——艺术”。据此可知,威廉·莫里斯(       
A.反思了工业文明的弊端B.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C.否定了工厂制劳作方式D.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庸俗
2024-02-28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3届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3 . “鸿胪井刻石”位于旅顺黄金山下,是东北地区著名的唐代刻石之一。关于此石的最早记载见于《辽东志》:“井上石刻有‘敕持节宣劳靺鞨使,鸿胪卿崔忻凿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造’。凡三十一字”。这可用于研究唐代(     
A.边疆治理和民族关系B.军事部署和军队慰问
C.政府赈灾和民间救助D.陆上丝路和海上丝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毛泽东指出,“国民革命的目的,是解放各被压迫的民众,不止是解放农民⋯⋯不过农民解放是一个枢纽。农民的解放如果实现,其实也就是各阶级的利益”。毛泽东此论(     
A.阐明中国革命性质已经发生根本转变
B.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C.强调中国革命必须同农民问题相结合
D.意在适应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要求
2024-01-21更新 | 513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94 年7月 24 日,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说:“日本取得最初胜利并非没有理由,但是如果中国动真的,日本最终会为其最初胜利付出高昂代价。”这可从侧面证明(     
A.英国舆论客观评价战争形势B.中国能获得更多的国际援助
C.英国反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D.中国综合国力具有相对优势
2024-01-21更新 | 42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根据历史文献指出,唐太宗三次出征高丽,无功而返,一个真实的傲慢的李世民显现出来了,军事行动也愈加失控。历史上对唐太宗李世民的推崇,其实表现了百姓对圣君的渴望。后世对现实不满,夸大了初唐时期的政治清明。这说明(     
A.学者好恶决定历史的评判B.唐太宗文治武功受到毁谤
C.历史史料影响人物的评价D.政绩才是评价皇帝的依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61年3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北京成立。 总理衙门内设英、法、俄、美等股,分别处理对相应各国的交涉事务。总理衙门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朝贡外交体系的结束和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形成。此后,清政府开始逐渐完成从传统朝贡外交到近代外交体制的转型。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此后,清政府承认自己是国际社会中的一员,而且要主动参与到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去。

新中国成立后,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十分强调外交依靠各国人民来进行,并戏称为“3958部队”(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特别是为打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格局,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人民外交方针。1978年以后,我国的人民外交更是多渠道、多层次地广泛开展起来。从事人民外交的机构很多,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教科文团体、体育代表团、卫生组织等。

——摘编自张鹏《从朝贡外交到融入国际社会——试论晚清外交近代化》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近现代中国的外交。(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为新中国新闻报道中出现过的部分榜样人物

人物事迹
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发生在1941年9月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上。八路军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为掩护八路军主力撤退,把日寇和伪军吸引到狼牙山的绝壁上,在打完所有子弹并用石头打击敌人之后,砸碎枪支,高呼着口号纵身跳下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雷锋雷锋,普通军人,1962年8月因公殉职,年仅22岁。雷锋把实现崇高的理想与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的火热”;他无自私自利之心,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
焦裕禄焦裕禄生前曾任兰考县委书记,在任期间,他以身作则、带病实干、严于律己、关心群众,因积劳成疾于1964年5月去世,时年42岁。
袁隆平袁隆平是科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其研究领域集中在杂交水稻种子的选育方面。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

——摘编自付开镜《新中国榜样人物新闻写作的儒家底色》


根据上述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谟拉比法典》承载着古代巴比伦王国的崛起与繁荣。法典提到了许多非常具体的情况,其中一个是:“如果有人雇了一头牛,而狮子在田里杀死了它,那么损失由牛的主人承担”。这说明该法典(     
A.引入了无罪推定原则B.反映了社会阶层结构
C.采用了条件陈述形式D.贯彻了同态复仇习俗
2024-01-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名校名师测评卷(四)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陈独秀早期经历简表。这反映了(     
A.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政权的宝贵探索
C.时代变化影响个人信仰选择D.工农武装割据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2024-01-1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名校名师测评卷(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