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民主的“思想启蒙与政治变革”

材料   小明同学参加了以“民主的思想与启蒙”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为了使这项社会契约不致成为一纸空文,它就不言而喻地包含有这样一个约定,即:只有它才能使其他约定具有效力;谁拒不服从公意,整个共同体就要强迫他服从公意……没有这一条件,任何社会约定都将是荒谬的,暴政的,而且会遭到严重的滥用。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转型中是起了实际作用的。梁启超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孙中山曾把《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原臣》制成小册子,作为兴中会的革命宣传品随身携带散发,并赠给了日本友人南方雄楠。

——摘编自李存山《对中国文化民本思想的再认识》

◆法国革命……它比那些较早的大变动引起更多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并影响了世界的更大一部分地区。法国革命不仅标志着资产阶级的胜利,而且标志着民众的充分觉醒。……为什么这一巨变会发生在法国呢?其根本原因是:启蒙运动的故乡法国,直到拿破仑登台后才由一个开明专制的君主统治。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通过研读上述材料,有的同学看到了民主的思想启蒙,有的同学看到了民主的社会变革,有的同学看到了二者间的因果关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中国古代和近代工业的发展

材料一   在明朝,金银矿业实被皇室垄断,直接服务于皇室财政。明政府对金银矿业采取了高度统制的政策,官府垄断经营,厉禁民间私采。但是在不同的时期,一些具体的政策又不尽相同,政府对金银矿业的政策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基本上处于时开时闭的摇摆不定的状态之中。

——摘编自刘利平《略论明代的金银矿业政策》等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中一些富于变革精神的官员改变“夷夏之防”的观念,以“自强”相号召,提出“师夷”的主张,以最刺痛国人神经的军事工业为切入点,开始了中国最早的工业化努力——洋务运动。作为工业化过程中最基本的物质材料,钢铁资源开发逐渐受到社会有识之士的关注。李鸿章是19世纪70年代倡议钢铁工业建设最为积极的政府官员。关于开矿炼铁的经济价值,他认为:“此等日用必须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天地自然之利,乃民生日用之资。泰西各国以矿学为本图,遂能争雄竞胜。英吉利国在海中三岛,物产非甚丰盈,而岁出煤铁甚旺,富强遂甲天下。”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具有钢铁冶炼能力的近代钢铁企业。

——摘编自李海涛《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研究(1840192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金银矿业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时期近代钢铁工业起步的原因。
3 .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

材料一   宗族主导是徽州人启蒙教育的一大特色。宗族将关于读书的具体要求以家规家训的形式载入家谱中,使读书上升为宗族内部的一项规范。如洪氏家族规训中规定:“读书学问开心明目,利于行耳……读书不可一日失,故家虽贫,学宜勉力。”徽州人提倡养正于蒙。古歙东门许氏强调:“蒙以养正,圣功也!夫养于童蒙之时,而作圣之功基焉!”徽州人关于蒙养有自己独特的做法,五岁就让孩子进入私塾读书,言行举止以儒者风度为标准,讲古人故事来端正其志趣;从小教育孩子孝敬长辈,逐渐地培养孩童的品性。徽州人还将蒙养与职业选择相联系,提倡早期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其成人之后的职业选择打好基础。

——摘编自季海燕《明代以来徽州家规家训述论》

材料二   明朝官府沿用、改编前代和新编蒙学教材


分类
主要篇目
沿用、改编前代综合《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及改编本;“杂字”教材
经学《孝经》和《论语》
理学朱熹的《小学》;程端蒙(朱熹学生)的《性理字训》
诗歌《神童诗》;唐宋《千家诗》
名物知识《名物蒙求》《小学绀珠》
故事图画《日记故事》;《二十四孝》(全名《二十四孝图说》)
新编伦理道德教育《昔时贤文※名贤集》;《小儿语》续小儿语》;专为女子编写的《内训《女小儿语《闺范》等
行为规范守则《童子礼》《幼仪杂箴》
名物制度常识新编《幼学须知》
历史知识、成语典故《五言鉴》《龙文鞭影》
属对训练《训蒙骈句》《声律发蒙》
工具书《字汇》等

——摘编自马冠男《明代蒙学教材、教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徽州人蒙学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蒙学教育发展的原因,并进行简要评价。
2023-01-01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演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87 年,欧共体与里约集团举行了首届外长会议,至今已举行了14届;1997年,法、德、俄三国决定建立年度首脑会晤制度,后成为常态;2001年,东盟建立起同中、日、韩的“10+3”合作机制。这有助于
A.建立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B.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C.消除美国霸权主义的扩张D.弥平区域经济发展的裂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660年后,英国东印度公司明确表示,将武力占领印度领土以建立殖民地的统治权。1669年,该公司的总管致信董事会说:“目前的时机需要运用你们和军队武力来经营一般的商业。”据此可知,英国东印度公司
A.强化殖民地的资本输出B.践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C.借助军事力量殖民扩张D.垄断了东西方殖民贸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狄德罗认为观察、思考和实验是我们认识自然界的三种方法,人们通过精确的实验可以“探访自然”“多方地拷问对象”“有意用一些最奇怪的试验来挑逗自然”,从而发现新的事物。这表明
A.人文主义冲击传统认知方式B.近代科学发展推动思想解放
C.经济发展助推理性精神觉醒D.自由平等观念引发社会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马基雅维利(1469--1527)在其著作《佛罗伦萨史》中突破基督教神本史学的限制,摈弃虚伪的中世纪教会道德,从“人性恶”的角度研究权术。他在书中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品质和行为进行了剖析,强调伟人君主的活动对历史的决定作用。这表明马基雅维利
A.主张进行宗教改革B.践行人文主义史观
C.重视社会道德教化D.倡导君主立宪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56 年4月,陈云指出:“在农业增产方面,中国摸索了六年。起初注意开荒,但可开垦的大片荒地在东北和西北,那里居民稀少,每年只能耕种一次,必须移民和用机器,花钱多。...至于搞大型水利工程,也不能满足在短期内大增产的要求。”这表明
A.国家经济政策出现冒进倾向B.农业合作化成为必然选择
C.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D.国家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
9 . 1936年9月,毛泽东致信陶行知等人:“我相信我们最近提出的民主共和国口号,必为诸位先生所赞同,因为这是团结一切民主分子实行真正抗日救国的最好方策。”同时,他还对宋庆龄十余年来的革命言行表示敬仰,希望她继续作具体的实际活动。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
A.巩固国民革命社会基础B.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推动工作重心转移
10 . 清朝同治末年,李鸿章首先倡导发展钢铁业,经过40年的经验积累与学习借鉴,到北洋政府时期钢铁工业的经济地位最终得到国家认可。这主要是因为
A.钢铁工业与近代企业联系密切B.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国人共识
C.吸收和借鉴国外经济建设经验D.民族危机和忧患意识渐趋加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