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元代以前,占据文坛统治地位的是以抒情为主要功能的诗歌散文;而元杂剧则是融合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以叙事为主。据此可知,元杂剧更有利于
A.传承官方意识形态B.反映市民的政治诉求
C.表现社会现实生活D.摆脱传统文学的束缚
2021-11-01更新 | 937次组卷 | 16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启蒙思想家那里,“理性王国”是一项精致的社会设计,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光辉。卢梭看到了文明的进步本身具有的内在的对抗性质,率先对行将衰败的封建制度和即将以科学理性建构起来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批判。卢梭在对“理性王国”的批判和认识中,能够走在其他启蒙思想者的前面,其认识根源在于卢梭认为
A.财产的私有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B.法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充分
C.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大和典型
D.资本主义国家制度不符合理性的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77年9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聂荣臻、徐向前、陈云的纪念文章,宣传毛泽东长期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聂荣臻在《恢复和发展党的优良作风》中说: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说,要搞好党的作风,最重要的应该是恢复和发 扬毛主席为我们党树立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上述论述
A.消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及其不良影响
B.推动了全党全国拨乱反正工作的展开和深入发展
C.显示出破除教条主义和进行思想解放的必要性
D.使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起来
2021-11-01更新 | 648次组卷 | 7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城市武装起义相继失利,说明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权威的十月革命模式在中国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在党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认为它是中国革命唯一道路的情况下,既不简单否定十月革命道路模式,也不盲目迷信“本本”,从而为中国革命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这体现出在“我们固然应该特别尊重苏联的战争经验”的前提下,
A.必须坚持“城市中心论”和来自外国的经验
B.在“应该尊重中国革命战争经验”的同时同国民党合作
C.注重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是理论创新的关键
D.在独立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发动工人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法国史学家阿尔德伯特等人认为,16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与葡萄牙相比,西班牙更有条件在17世纪成为经济中心”,然而西班牙的黄金、白银被投到欧洲其他地方,促进了英国、法国、荷兰工业的发展,西北欧成为经济中心。对上述观点的理解较为合理的是
A.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B.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
C.封建制度阻滞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D.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
2021-11-01更新 | 1677次组卷 | 68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民主选举中,一些地方因陋就简发明了豆选”、挨门串户等方式来保障政策落实,后又在各级政权机关中推行“三三制”原则。这些举措
A.适应了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B.解决了建立怎样的政权和怎样的国家问题
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进程D.体现了从革命斗争向政治建设转型的艰辛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以林则徐、魏源、徐继畲为代表的士大夫,循着晚清经世致用的实学理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代命题。虽遭遇举国冷遇的困境,却影响了后世国人对救国真理的探索过程。面对甲午战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更是“以敌为师”,梁启超还在《戊戌政变记》中将变法看作是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断尝试的结果,于是“言变法者乃纷纷”,从而促成“天下人士咸知变法,风气大开矣”。辛亥革命后,面对社会乱象,陈独秀将新文化看作是国人教国方案和思想启蒙不断走向成熟的结果,认识到“价值观才是根基。没有多数国民之价值观念的转变,共和制度就成了无本之木”。新文化运动后青年知识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救国真理的探索“价值观才是根基”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文字简洁,逻辑清晰)
8 . 中国农民是画家关注的重要题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创作于1935年《晚归》图2:创作于1955年《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
比较图1、图2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子以闻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10-26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和赤峰市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气候变化与应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话题。我国古代以农立国,气候变化极大的影响了农业区的进退,对作物品种、粮食产量、耕作方式也有很人的影响,甚至影响王朝的兴衰。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分析,学者们对我国历史上的气候变化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下面是以公元纪年为时间尺度,根据学者研究制作的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东部地区气候变化与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代(公元)气候状况冬半年平均气温与21世纪初比较
增(+);减(—)
粮食亩产量(与前一时期比较)
增(+);减(—)
1200温暖期+0.30C+22.9
210560寒冷期0.47C2.3~0.4
570770温暖期+0.23C+29.9
780920寒冷期0.50C7.5
9301310温暖期+0.18C+9.4
13201910寒冷期0.39C+16.0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问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试分析中国历史上东部地区气候的阶段变化与对应王朝盛衰之间的关系。(盛衰各举一例即可)
(2)指出表中所示公元1320-1910年间长时间寒冷期粮食亩产量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此特点的成因。
2021-10-26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和赤峰市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罗马共和国晚期,罗马大法官在司法的实践中针对新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发布各项告示,补充、矫正旧司法的程序、方法,致力于调整罗马人与外邦人以及广大被征服地区居民的关系。这些做法
A.实现了由习惯法向公民法的平稳过渡
B.维护了社会各个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C.表明了罗马统治者丧失立法主寻权
D.顺应了疆域扩大管理猛增人口的需要
2021-10-26更新 | 444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和赤峰市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