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地方管理体制,中国古代探索了几千年。现代学者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一套比较理想的制度,“联邦制通过宪法保障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既保证国家的统一性,也保证地方政府的地域性。”民国时期中国出现一次联邦制的制度试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读封建论致郭老》诗: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待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丛子厚返文王。(子厚,柳宗元的字,《封建论》作者,主张中央集权)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联省自治运动,全盛于1920年到1922年间,军阀、学者、政党(包括中共)都参与其中。“联省自治”包含两种意思:(一)是容许各省自治,由各省自己制定省宪,依照省宪自组省政府,统治本省;(二)是由各省选派代表,组织联省会议,制定联省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192310月,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联邦制的性质,曾被称为“联省自治宪法”。湖南、广东等省都颁布了省宪法,开展自治运动。

材料三   孙中山晚年对联省自治乃至于联邦皆抱敌视态度,主张中央集权式政治体系。1926年蒋介石发动北伐战争,进而统一中国,联省自治失败。

“蒋介石说中国不能搞民主,中国需要的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使中国走向稳定,只有稳定了,中国才能走向富强。这是什么强盗逻辑啊!以稳定为由拒绝民主,充分暴露了蒋介石这个独裁者的本质。谁搞专制独裁,谁就不得人心,谁就会被热爱民主的人民打倒。”

——周恩来1946年对民主人士讲话《新华日报》

材料四   盲论之士,往往以主张“分治”,即为破坏“统一”,曾不知“分治”与“集权”,本为对称之名词,于“统一”何与?北美合众国成例俱在,岂容指鹿为马!民国以来,正坐盲论者误解“集权”为“统一”,于是野心者遂假“统一”以夺权。

——陈炯明回答问题


(1)材料一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法”是指什么制度?“莫丛子厚返文王”是什么意思?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联邦制试验失败的原因。
(3)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法”实质是为新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寻找历史依据。新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有没有现实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
2023-06-10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敦煌文化延续好几千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的王室、北周的贵族都对莫高窟的建造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更不必说隋代、初唐、盛唐时,敦煌一带的官府和民众,一起把明丽的时尚融入莫高窟的欢快景象了。连安史之乱以后占领敦煌的吐蕃势力,以及驱逐吐蕃势力的张仪潮军队,本是势不两立的敌人,却也都参与修护莫高窟。五代十国时期的曹氏政权对莫高窟贡献很大,到宋代,先后占领这一带的西夏政权和蒙古政权,也没有对莫高窟造成破坏,这实在是奇迹了。莫高窟到元代开始衰落,主要是由于蒙古军队打通了欧亚商贸路线,丝绸之路的作用减弱,敦煌变得冷清了。

——余秋雨《山河之书·莫高窟》

材料二20世纪40年代,常书鸿、段文杰、欧阳琳、孙儒侧、史苇湘等一批前辈专家,满怀对敦煌艺术的向往来到莫高窟。伴着大漠戈壁,土屋油灯,在这里扎下根来,开创了敦煌石窟保护、临摹和研究的基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有李其琼、李贞伯、万庚育、李云鹤、关友惠、刘玉权、贺世哲、施萍婷、李永宁、孙修身、樊锦诗等一批专家学者响应祖国号召,从四面八方来到莫高窟。与常书鸿、段文杰等先生一样,他们来到莫高窟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漫漫黄沙,掩不住他们探索敦煌石窟的热情;大泉苦水,冲不走他们保护敦煌石窟的决心。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忍受着和家人分居两地,子女无法接受正常教育的痛苦,默默无闻地守护着祖国的文化宝库。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们受到极不公正的微博待遇,仍无怨无悔、不离不弃。他们被称为“打不走的莫高窟人”。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为敦煌研究院带来全新气象。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仍有莘莘学子,投身敦煌,淡泊明志,弦歌不辗,将前辈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长期以来,无论在敦煌研究院内部,还是社会各界都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在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为代表的几代莫高窟人身上积淀和凝结了一种代代相传的可贵的精神。2014年,敦煌研究院樊锦诗院长在"敦煌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上将这种精神明确命名为“莫高精神”。

——敦煌研究院

材料三 我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讲过:“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敦煌作为中国通向西域的重要门户,古代中国文明同来自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想、宗教、艺术、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季羡林先生说过:“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

——新华网《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类材料的史料类型。简要分析它们在敦煌学研究中的史学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莫高精神”的时代内涵。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敦煌文化保护研究工作的意义。
2021-12-18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
3 . 宋代诗人艾可叔的诗中有“收来老茧倍三春,匹似真棉白一分。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闻得上方存节检,区区欲献野人芹。”等句。该诗反映了当时我国
A.丝织业技术高超B.棉纺织业技术逐渐成熟
C.棉花种植非常普遍D.棉纺织业取代丝织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文人有良心而没有文学,魏晋六朝时期则有文学而没有良心,盛唐时期可说是文学与良心兼备,杜甫便是代表,他的伟大也在这里。”这表明杜甫的作品,具有
A.魏晋六朝以来的文学精华素养B.关注民生哀乐的现实主义特质
C.文学家的慧眼诗心与宏见卓识D.抨击时弊和避乱弃世的精气神
2021-10-23更新 | 499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历史试题
5 . 1898年12月31日,京师大学堂开学,第一年课程只设诗、书、易、礼四堂和春、秋两堂。第二年中西并学,除经史外,开设算学、格致、化学及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日文等普通课程,另立史学、地理、政治专门讲堂。学堂的兴办
A.体现了维新派的改革愿望B.开创了近代教育的新体制
C.反映了传统向近代的嬗变D.成为近代新式教育的开端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清·梁巘《评书帖》

材料二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唐代书法成就,概述“唐人尚法”的表现。“宋人尚意”不仅表现在书法领域,也表现在绘画领域,结合所学从题材角度指出最能体现“宋人尚意”的国画类型,并简述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种文学形式”的名称并概括其在当时“兴旺”的原因。
2021-11-2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在审美教育中重视音乐(包括诗歌、悲喜剧等文学作品)的作用,应为了灵魂的美善而实施音乐教育。他把人的性格分为统治者哲学家的理智、保卫者武士的意志及被统治者农工商的情欲三个等级,认为审美教育只有以理智、合理的内容才能使不同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实现和谐的理想国。为此,他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政治规范,即诗只能描写善、美的东西、音乐必须是适合保卫国家的曲调,禁止“摹仿罪恶放荡卑鄙和淫秽”的文艺作品和表现悲哀、柔弱的曲调。审美教育第一步从只爱某一个形体开始,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综合,掌握美的普遍性,进而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为珍贵”,并更深层次领悟由“行为和制度的美”到“各科学问知识”的美,最后达到理念美的境界。

——摘编自陈育德《西方美育思想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美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柏拉图的美育思想。
8 . 漫画《大豆过江》, 画中标注“此画为 1958 年秋江苏农民朱会然和华君武合作完成”,配诗“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身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该漫画反映出
A.农业生产关系调整成效显著B.八大经济建设方针得到落实
C.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热情高涨D.农村生产力水平的巨大提高
9 . 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前后,欧洲在酿酒、钟表以及少量的服饰和珠宝行业诞生了最早的奢侈品牌,如法国的皮革箱包品牌路易威登、瑞士的钟表品牌江诗丹顿、英国的服饰品牌巴宝莉等。这一时期奢侈品牌诞生的主要原因是
A.价格革命提升了民众的消费能力B.等级观念的淡化刺激奢侈品生产
C.各国通过品牌竞争提升工业实力D.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财富迅速积累
10 . 《全唐诗》中存有僧诗及与僧人交往的诗歌大约2700首,其中僧诗约2500首,游旅寺院的文人约200人,如唐代文人韩愈不喜佛教,甚至对其恶言相向,但韩愈也曾与多位僧人交游,主要是出于对僧人文采和人格的钦慕。这反映出唐代
A.思想融合具有普世性B.文学体裁呈现多元化趋势
C.佛教影响力得到扩大D.文人对佛教思想较为推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