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传统国人的观念中,法律不是一个本于自然正义形成的、有内在逻辑体系的强制性规范体系,而是能预防和解决一切纠纷的公共政治技巧或治理术。这一套技巧,并非是客观、真实、理性、冷峻的科学,而是因事制宜、无微不至的艺术,其核心是儒家思想:倡导尚贤之治,恩法兼施,凡事可以“活动”“找关系”,强调“实用”“实际”“实行”,用伦理的眼光评判衡量一切。“礼所不容,刑之所加”,“法不外乎人情”等等,成了人们共同的观念。

——摘编自张书勤《中国传统法律观念的系统论述》


结合材料和中国古代史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评述有理有据,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91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以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指康有为)自编年谱》等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1)评析材料一、二中论点所依据的不同类型史料的具体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组织整理出清朝士大夫各阶层对甲午战争失败的反应。
2024-01-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2届高三11月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体育观念

观念表现
强兵御侮1862年,湘军、淮军等新式军队最早引进西洋兵操,主要是英国兵操,包括列队、
刺杀、战阵与战术等。1881年,天津水师学堂首先引进了体育课,内容有击剑、足球、
跳栏、跳远、跳高、爬桅等项。
强种强国1891年,万木草堂规定学生的课外活动要有固定时间,课以体操。20世纪初,清
政府明确了各学堂一律练习兵式体操的规定。1908年,上海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
所培养女子体育专门人才的学校,其他女子学校也纷纷增设体操课。
科学体育1917年,毛泽东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阐述了体育的概念、作用、目的以及体育
与德育、智育的关系。1922年,李大钊呼吁政府在工人们聚居的生活场所组织建设公
园、运动场、俱乐部等设施,为工人业余文化体育提供条件。
国粹主义1919年,北京政府将“中华新武术”定为学界必学之“中国式体操”,意在抵制西方
现代体育,这遭到鲁迅等学者强烈反对。1932年,中国在洛杉矶奥运会失利,《大公
报》的文章指出“西式运动,中国既不暇学,亦不必学”。
民族体育20世纪30年代,以程登科为代表的体育界人士深受当时德国政治影响,他们倡
导将政治、军事、体育三者有机结合,要“全民皆兵”,人人拥有战斗技能和卫国的能
力,要利用军警权力来辅助民众实行全民体育。

——摘编自崔乐泉《社会思潮影响下国人近代体育观变迁研究》等


运用具体史实,对上述材料中所示的近代体育观念的一种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2023-01-1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新权威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萧功秦在评价清末新政时特别强调废科举的影响。他认为科举制是以儒家的政治标准和价值来选拔人才、凝聚人心和构成获取地位、名望和权力的基本途径。科举制的废止,使国家丧失了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更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资源与新时代价值之间最重大的一次文化断裂。1905年成为新旧中国的分水岭,标志着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因此废科举划时代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辛亥革命。

——摘编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政治中的激进与保守》等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6-12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洋务运动的部分观点


——摘编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何干之《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史》、范文澜《中国近代史》、李时岳、胡滨《从闭关到开放-晚清“洋务”热透视》等


(1)上述材料反映出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存在多种观点,分析其原因。
(2)从材料中选择一种观点并加以评析(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
2021-12-06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先后到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方面书籍925种,撰著《本草纲目》(纲日本来是史书之一体)。《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新药374种,约190万字。书中关于“疟疾寒热,用青蒿一握,水二升,捣汁服之”的记述,曾助力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成功研制“青蒿素”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草纲目》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获得“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称誉。

——摘编自王家葵《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材料二   《心血运动论》是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于1628年公开发表的。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哈维设想“通过血液循环运动在人体内进行,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之后,哈维对动物体作了更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经过几十年不懈地努力研究和大量事实为依据,最终完成了《心血运动论》。从根本上推翻了统治人们上千年的关于心脏运动和血液运动的经典观点,提出血液是循环运行的,心脏有节律地持续搏动,是促使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的动力源泉,彻底打破了统治西方医学界长达1500年之久的“盖仑血液潮汐理论”。该书的出版震惊了当时的医学界和生理学界,奠定了近代生理学的基础。

——摘编自郭继宏《哈维“心血运动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本草纲目》和《心血运动论》的特点及其成书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本草纲目》和《心血运动论》的共同社会价值。
2021-12-1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六)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谢放提出辛亥革命的发生和结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革命运动是原动力,立宪运动是助推手,清末新政是催化剂。

陈德辉指出辛亥革命的发生有一个必然性的历史轨迹:清廷的极端腐败,改良主义的曲终人散,列强瓜分中国的加速进行,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任何温和的创新和变革尝试都会被扼杀于萌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革命必将诞生。

杨银权认为科举制的废除与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

沈渭滨强调正是晚清近50年的“自改革”,特别是最后十年“渐进的改革”,为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姜义华则认为辛亥革命的真正动力,其实是作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精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天下国家责任伦理。

张鸣认为辛亥革命是由偶然因素促成的,是一场意外。从后来的历史看,立宪的变革,就是非革命的变革对中国显然更好。清政府如果能够正常立宪,宪政、民主等制度迟早会落地生根,社会变革也会比较平稳。

——摘编自孙芳《辛亥革命百年研究综述》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11-28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六市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1931年第一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考试部分试题193310月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部分试题
1、国文:天下之治,天下之贤共理之论。
2、民法:试详述民法上人之种类及其性质。
3.刑法:何谓间接正犯试详论之。
4、行政法:试从五权制度上说明行政之意义。
5、中国近代政治史:中日战争之经过及其影响于我国内外之关系如何。
6、经济学:试详述地租之起。
7、财政学:公债制度对于社会资本之构造有何影响试详论之。
8、国际公法:说明外交官之特权及与领事官之区别如何。
1、国文:孟子谓“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其理由何在?试申论之。
2、经济学:试略述李嘉图地租学说之理论及其对后世经济思想之影响。
3、社会学:帕克教授分主要的社会历程为四种,即竞争、冲突、顺应与同化,究竟其区别何在,其分类是否适当,试评论之。
4、财政学:试述财政之意义,及其与私经济之异同。

——摘编自高等考试典试委员会编辑:《民国高等考试总报告》


评析材料中的文官考试制度,得出结论。(要求:结论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深刻、剧烈而又无可避免的社会革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就近代中国而言,现代化所要解决的主要是三大问题,即三个方面的现代化。

(1)政治现代化:即政治民主化,反对和消除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树立民主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实行民主的政治生活。同时,现代化的国家还必须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国家。

(2)经济现代化:包括生产技术、生产方法、生产组织形式、经济制度、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等的现代化。实现经济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变革生产关系,度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3)思想和生活现代化: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的现代化。从整个社会来说,现代化要求创造一代新人,具有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新的技能的人,从事新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生活。

——摘编自白寿彝等主编《中国通史》(第二版)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中国现代化所要解决的题。(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要解决问题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2021-10-2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2届高三10月调研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秘密的审判过程,复杂的诉讼程序,行政对司法的干预,低下的司法管理水平,普遍存在的腐败,这就是1864年以前俄国司法的基本情况。在这一环境下,司法很难体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1864年司法改革被誉为亚历山大二世“大改革”中最成功的一项,是近代俄罗斯社会转型和整个法制现代化的集中表现,它不仅有利于保障其他方面改革的推行,也促进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转型。

材料二   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沙皇拥有绝对权力始终是俄国法治的基础。……司法制度的变迁牵动着政治制度的改革,但当改革进入了实施阶段时所迸发出来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过沙皇所能掌控的范围……专制制度与新制度之间的对抗自然出现,沙皇政府则开始破坏司法制度中不利于专制政权发展的部分,加强对司法的控制,行政权力继而渗透以不断挤压司法体制的独立空间。……当致力于维护专制权力的沙皇政府拒绝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时,是将巩固专制地位放在第一位的,“国家一只手推进资产阶级关系,另一只手却企图抑制它”。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中,司法改革是不可能深入下去的,司法现代化进程也必然受到阻碍。

——摘编自王海军《近代俄罗斯的司法现代化之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运用唯物史观有关观点解释农奴制改革与司法改革之间的关系。
(2)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俄国司法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