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即重视对民众的教化,以至从中央到地方均有专人掌管教化。士人希望统治者贯彻儒家“民惟邦本”的理念,做到轻徭薄赋,使民以时,爱惜民力,为民请命成为优秀士人的重要任务。早在先秦,儒家便提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的原则,主张“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中国古代士人的社会批判不少是直接正面地向君主提出的……概言之,作为社会基本价值、准则的自觉维护者,中国古代优秀士人从未放弃社会批判的责任。

——摘编自张踢勤《论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

材料二 康有为在《论语注》中提出了“德贵曰新”的思想,主张价值观念变革要适应时代潮流。梁启超在《释“革”》等文中又提出了“新道德”、“道德革命”的主张,批评“今世士大夫谈维新者,诸事皆敢言新,惟不敢言新道德”,严复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启蒙三民主义,“新民德”的立意即在进行道德重建、道统重构。谭嗣同在《仁学》一书中号召冲决“三纲五常”的网罗,成为近代史上首位激烈挑战传统道德的思想家,又致力于重建新仁学体系,重建新时代的道德准则。革命派也提出了“道德革命”、“三纲革命”、“家庭革命”等口号。

——摘编自命祖华《清末新型知识群体: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

材料三  1899年1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公车,上折拒和议,湖南人和之……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并日缮写,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以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材料四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了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电奏的次数达 154次,加入的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街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
(3)材料三、四对待“上书”焦点问题的阐述有何不同?
(4)从史料类型(即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官方正史、私人日记,或者一手材料、二手材料)角度评析材料三、四论点依据的价值。
2022-01-11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讲到“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的关系,有学者举例说:“《史记》中有不少司马迁关于历史现象的叙述,因为司马迁并没有亲身经历或以事后追忆的方式来描述的,所以司马迁对历史现象的叙述可以看作是我们研究这些历史现象的‘第二手史料’;如果我们要研究司马迁的史学思想,这些‘第二手史料’就自然成为‘第一手史料’了。当然,《史记》中也有不少司马迁关于历史现象的分析和评价,这些‘历史分析’和‘历史评价’也可以成为我们研究司马迁史学思想的‘第一手史料’”。该学者旨在说明
A.“一手史料”即为历史评析,“二手史料”即为历史叙述
B.历史真相必须建立在“一手、二手史料”的相互印证之上
C.“一手史料”的研究和使用价值往往要高于“二手史料”
D.“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的属性并不是绝对不变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有些史料记载时特别经意,固可使这记载信实,亦可使这记载格外不实,经意便难免于有作用,有作用便失史料之信实。不经意的记载,固有时因不经意而乱七八糟,轻重不付,然也有时因此保存了些原史料,不曾受“修改”之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无意史料的价值远远高于有意史料
B.有意与无意史料是以史料形式划分
C.无意史料为一手史料,有意史料为二手史料
D.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对勘更能接近历史真相
2022-02-21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鄂伦春嘎仙洞石壁上发现了北魏皇帝祭祖祝文,文字内容与《魏书》相关记载相同。据此可知(     
A.据实物史料即可得历史真相B.石壁祭祖祝文属于二手史料
C.实物史料能与文献记载互证D.石壁文字是孝文帝的祭祖文
2022-12-03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北大附属宿迁实验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22·天津·模拟预测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5 . 下图文字是摘自1937年12月侵华日军第十三师团一名士兵的战地记录。该史料
12月17日   
南京城外上午9时从宿营地出发,参加具有历史意义的盛大的司令官南京入城仪式。下午5时,前去执行枪杀一万三千名敌军俘虏的任务。两天时间,山田部队枪杀了近两万人。好像所有部队都把俘虏枪杀了。
A.可作为一手史料来研究南京大屠杀
B.日记虽有主观性但可以参考
C.该日记的作者可能对日军暴行不满
D.全面还原了南京沦陷的真相
2022-05-0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2(天津卷)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口述史料主要指经过口传或为后人记录而成为的史料。著名口述史家唐德刚曾说:“我替胡适之先生写口述历史,胡先生的口述只占百分之五十,另百分之五十要我自己找材料加以印证补充。”由此可见口述史料(     
A.没有可信的历史真实性B.需要与相关文献资料互证
C.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依据D.是对历史真相的一种歪曲
2022-02-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难点01史料与考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文献中“井田制”最早的出处,来自《孟子·滕文公上》。然而孟子并未见过井田制,他所说的井田制“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设计和猜想的成分居多。至于之后《韩诗外传》《周礼·地官》《谷梁传》《汉书·食货志》中提到的种种更加具体的“井田制”的方案,则更无实施的可能。对此胡适、郭沫若、范文澜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质疑。这说明
A.孟子理解的井田制符合商周生产力水平,可经逻辑推理证实
B.历史是“层垒积成”的,离历史现场愈远则越远离历史真相
C.一手文献资料的缺乏和考古无法验证,可以判断井田制不存在
D.古人对前代历史的描述不可尽信,应搜寻多种史料综合判断
2021-04-11更新 | 16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难点02论从史出与孤证不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2007年7月,《张学良口述历史》出版。在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口述历史的价值主要表现为
A.当事人的所见所闻,是价值很高的一手史料
B.通用于缺少文献资料的特定领域和问题
C.对政治制度史和经济史的研究作用很大
D.是对文字记载历史的唯一补充
2016-11-27更新 | 60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难点01史料与考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大诗人杜甫不仅有“诗圣”之名,其作品还被誉为“史诗”。他的作品真实而细致的反映了安史之乱爆发前后的社会状况,描绘了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许多历史细节,下面对其作品说法正确的是(     
A.杜诗的史料价值大于文学价值
B.杜诗情感彩浓厚,无法作为史料使用
C.杜诗作为文学史料可以证史、补史
D.杜诗作为二手史料,可以起到诗文证史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图为汉代画像砖图“二桃杀三士”,齐景公与晏婴合谋,馈二桃于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由他们“计功而食桃”。三人述说了各自的功绩,公孙接、田开疆听了古冶子的事迹,认为“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遂拔剑自刎。古冶子耻于自己的言行,自认不仁、不义,也拔剑自刎了。据此可知,该画像砖
A.反映出汉代思想文化多元化B.有利于推动儒学的社会教化
C.是研究秦汉历史的二手史料D.再现了齐国尚武的社会风貌
2022-06-05更新 | 1599次组卷 | 29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