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乡饮酒礼是我国古代一种融合礼、乐、诗教于一体的礼仪制度。明代对乡饮酒礼的规定甚为严格:规定了主持乡饮酒礼的人,在乡闾里社为有贤能的长者;宾客分明等级,以贤德和年龄为标准,犯法之人需被单独列出。由此可知明代乡饮酒礼(     
A.以重塑社会秩序为宗旨B.创新了周礼的基本内容
C.利于推行基层道德教化D.是基层治理的一种形式
2023-12-01更新 | 854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复学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社会教化体系内容丰富,传统家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材料   子能食,饲之。教以右手:子能言,教之自名及唱喏、万福、安置;稍有知,则教之以恭敬尊长。有不识尊卑长幼者,则严诃禁之……六岁,教之数与方名,男子始习书字,女子始习女工之小者。七岁,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始诵《孝经》《论语》,虽女子亦宜诵之。白七岁以下,谓之孺子,早寝晏起,食无时。八岁,出入门尸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以谦让。男子诵《尚书》,女子不出中门。九岁,男子读《春秋》及诸史,始为之讲解,使晓义理。女子亦为之讲解《论语》《孝经》及《列女传》《女戒》之类,略晓大意。……十岁,男子出就外傅,居宿于外,读《诗》《礼》《传》,为之讲解,使知仁义礼智信。自是以往,可以读孟苟扬子,博观群书。凡所读书,必择其精要者而诵之。

——摘编自(宋)司马光《涑水家仪》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家训教化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种中国古代社会教化的方式,并说明理由。
3 . 北宋画家韩拙在《山水纯全集·论观画别识》中说:“天地之间,虽事之多,有条则不紊;物之众,有绪则不杂。盖各有理之所寓耳。观画之理,非融心神、善缣素、精通博览者,不能达是理也。”这一主张在南宋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如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表明宋代绘画(     
A.描绘自然秩序B.崇尚诗画一体C.深受理学影响D.以文人画为主
2022-09-20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豫东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著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为白居易参与江南农活时所作,白居易凭借此诗一举中第,然而获得功名的白居易和当时许多出身较为低微的进士一样,不得不主动结交长安名士,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其推荐得以授官。这表明当时(     
A.世家大族垄断官场B.重文轻武风气愈发浓厚
C.官员主导文学创作D.社会阶层流动存在障碍
5 . 中国古典诗歌《匈奴歌》“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全诗二十四个字,以哀婉的语调,表达了匈奴族人民对故土、对生活的眷恋和热爱。下列史实能够与上述诗歌形成互证的是(     
A.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一举攻占河套地区
B.霍去病出征匈奴,控制阴山以南、河西走廊大片区域
C.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D.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中央管理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其中大量的香草美人、神话人物、虬龙鸾凤,绝不是以意象本身的意义存在的,而是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思想和精神。这些在后世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中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这表明《楚辞》
A.呈现平民化和世俗化的趋势B.可用于证实周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内容虚构对历史研究无价值D.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客观上反映出唐代(       
A.文化气派的宏大B.平民社会逐渐形成C.社会控制的松弛D.儒学正统受到挑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瑞图(15701641),福建晋江人,大学士,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作品丰富,艺术成就被广为传颂。其书法作品也以各种形式被保存并流传开来,包括张瑞图题写的摩崖石刻、庙堂匾额、功德碑、墓志铭、纸卷诗轴、法帖等。其创作的《永春李二有道先生合祠功德碑》《晋澄李先生生祠记》《再借亭》三方碑刻作品,主题皆是歌颂乡贤名宦为官清廉、为民行德政,楷书表现尤为端庄,落落大方;他创作《卫民祠碑》是为了表达对忠烈义薄云天的扼腕痛惜,通过作品表达内心的情感,表现人格的力量,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清秦祖永《桐阴论画》云:“瑞图书法奇逸,钟王(钟繇、王羲之,魏晋时期书法家)之外,另辟蹊径。”在泉州所见张瑞图题写的碑刻匾额多“以行为楷”,其大字碑取法纵势,姿态挺拔峻峭,如生龙动蛇,美轮美奂。小字碑取法横势,显得飘逸洒脱,具有轻松自如的意趣。

——摘编自刘昭斌《明代书法家张瑞图书丹碑刻集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张瑞图的书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瑞图书法作品广为称颂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春秋时期,《诗经》有两个名称:一个简称为《诗》,又因其收有300多篇诗歌而被称为《诗三百》。汉武帝时,认为孔子整理过的书,可以尊它为经,确定了《诗经》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这说明《诗经》(     
A.思想价值逐步高于文学价值B.受益于儒家思想地位的提升
C.适应了专制皇权统治的需要D.原始意义被统治者逐渐扭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7年伦敦大学委员会批评牛津、剑桥大学过于偏重神学与古典文学等自由教育,疏于医学与法律等专业教育,为此,提出伦敦大学办学原则与课程体系。“鉴于不信奉国教者的人口如此之多,其掌握的财富如此之雄厚,鉴于英格兰人中生活闲适、财富中等的人口比例如此之大,我们国家迫切需要建立这样一个机构。在这个机构,用合理的费用就可以获得教育,所有教派的信徒均无入学资格的限制。这里将安排三类课程,一是构成自由教育的基本课程,二是带有装饰功能的课程,三是属于专业教育的课程。”增加的新课程主要是现代语言学科与新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这种模式下,到1851年,伦敦大学的普通学院达29所,附属医学院近60所,形成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局面。

——摘编自邓云清《伦敦大学与英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

材料二     1898年在总理衙门筹议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中非常注重科学课程的设置,正式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仅设有仕学院及附设中小学堂,分为“诗”“书”“易”“礼”四堂和《春秋》两堂,科学课程竟一门没开。1900年,京师大学堂毁于八国联军战火,1902年恢复开办。1902年春,大学堂正式进入了“聘请外国教习和学习外国路径由西向东,由欧美向日本的转变”。19081909年,原先招聘的日本科学教习合同期满,全部离开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科学教育体制日臻完备。科学课教师队伍大都由本国教师构成,为大学堂科学教育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师资基础。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民国政府正式更名京师大学堂为北京大学。

——摘编自吴云鹏《京师大学堂科学教育变革中的文化碰撞》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大学建立的背景及英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大学堂前后发展有何变化,并分析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