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1983年,里根提出,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洲际战略导弹和外太空航天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这反映了(     
A.美国的霸权地位开始动摇B.美国加强遏制苏联的意图
C.各国加强了经济领域竞争D.苏攻美守的两极对峙格局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西方学者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兴(崛起)大国必然挑战既有(守成)大国,后者也会主动应对这种威胁和挑战,从而使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1980年美国军事作家赫尔曼·沃克在演讲中首次以“修昔底德陷阱”一说“隐喻”和“警示”当时的美苏冷战。2012年,美国学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将“修昔底德陷阱”应用于对中美关系的“论断”和“警示”。

——摘编自黎海波、宋瑞芝《“修昔底德陷阱”:认识误区与战略应对》

材料二   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这个世界,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况西方学者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依据和这一看法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分析中美关系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出路在哪里。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3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除向非洲国家提供大量经援贷款外,还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1974~1980年,中国先后与45个非洲国家签订了100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我国致力于与非洲人民一起
A.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B.改善非洲的经济治理机制
C.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022-06-22更新 | 8923次组卷 | 57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承德文茂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4 . 结合所学,分析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895-1911年商办工业企业行业结构状况表(部分)

类别

1895-1900年

1901-1904年

1905-1911年

创办企业数

资本额(万元)

创办企业数

资本额(万元)

创办企业数

资本额(万元)

轻工业

111

1524.8

62

1515.8

408

5198.1

重矿业

18

376.7

20

486.0

77

2322.7

交通业

53

62.2

43

3459.9

104

3926.9

——据《中国现代化历程》资料整理订定

A.重矿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始终处于领先地位B.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发展相对较快
C.传统经济形式已然淡出历史舞台D.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2022-06-14更新 | 5623次组卷 | 50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承德文茂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英国,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无疑已经达到最高度的、最典型的发展。但甚至在这里,这种阶级结构也还没有以纯粹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里,一些中间的和过渡的阶层到处使得界限规定模糊起来(虽然这种情况在农村比在城市少得多)。

——据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 法国在中世纪是封建制度的中心,从文艺复兴时代起是统一的等级君主制的典型国家。它在大革命时期粉碎了封建制度,建立了纯粹的资产阶级统治。这种统治所具有的典型性是欧洲任何其他国家所没有的。而正在上升的无产阶级反对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斗争在这里也以其他各国所没有的尖锐形式表现出来。

——据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序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马克思对英,法进行历史研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并分析其研究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历史研究体现的研究原则及其历史启示。
6 . 谢维扬在《周代家庭形态》中说:“(宗法制度)就是国家承认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施的管理和处置权,承认这种血缘团体是国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单位。”他认为,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贵族特权B.强化族长权力
C.均衡权力分配D.强化国家管理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的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现了
A.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是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
B.只有奉行现世禁欲精神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C.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受到阻碍
D.新教伦理精神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2019-03-12更新 | 1968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题
8 . 20世纪20年代,英国出现霍尔丹与罗素之争,中国则出现了“科玄论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3年2月4日,英国生物学家霍尔丹在剑桥大学发袁了演讲,畅想科学应用的未来,提出科学将对传统道德提出挑战并造福人类。随后,哲学家罗素予以批评性回应,警告人类对科学的滥用将导致毁灭性的灾难,指出“科学并没有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自我控制,更多的爱心,或在决定行动之前克制自己激情的更大力量”,“科学可能导致我们文明毁灭”。罗素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的质疑,不仅呼应了20世纪初科学发生的质的飞跃,也可以说是20世纪初滥觞于西方知识分子中间的一种流行思潮,它与不久前发生的那场人类浩劫有关,也是对启蒙时代以来有关“科学导致进步”这一观念的深刻反思。

——摘编自刘钝《“两种文化”视野下的霍尔丹与罗素之争》

材料二1923年2月14日,北大教授张君劢在清华大学演讲,强调宗教、道德、文化艺术等精神文化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价值,呼吁人们应该恢复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以此批判因科学进步带来的西方工业文明所导致的殖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后果。玄学派对唯科学主义的批判引起了科学派的强烈不满。4月23日,地质学家丁文江针锋相对,指出科学处于主导地位,甚至可以支配人主观。以怎样解决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关系的“科玄论战”由此开启。后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也参与进来。瞿秋白指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受因果律支配的。人的意志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经海规律决定人生观的形成与变化。这场论战实质上是中国思想界对于“西学东渐”的再思考,也是对五四时期传播的科学文化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张谨《从“科玄论战”看“两种文化”分裂的根源源及其融合路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东西方两场论战背景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玄论战”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户籍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真正的户籍制度到秦代编制户册才开始创立,通过清查登记人口并实行管制,限制人口流动,防止人口流失,保证兵役和赋税征收。这些制度被后代所继承。到了唐朝出现了最早的城乡户籍区分,城市人口称为坊郭户,农村人口则是乡村户,但唐代户籍实行‚编户与非编户的良贱制度,并没有为坊郭户单独设立户籍。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宋代正式将坊郭户纳入了法律体系之中,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宋代的坊郭户包括官吏、大商人、地主、大手工业者、小商贩,小手工业者,人力和女使之类,大致依据财产来区分,上下共有十个等级,而乡村户则根据土地多寡分为五等。明政府将全国户口按照职业分工,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赋役黄册编定以后,户籍不得随意改动。清代时,朝廷宣布“摊丁入亩”,户口不再作为征税的依据,但户籍制度一直保留。

——摘编自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等

材料二   从1953年开始,国家采取了统购统销政策。1958年政府出台了《户口登记条例》,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正式建立。1963年公安部依据是否拥有国家计划供应的商品粮将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城乡二元户籍格局长期附着了粮油供应、劳动就业、医疗保健、教育、福利等十几项制度,形成了一整套城乡隔离体系。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开始允许农村人进城务工,农民工由此而生;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严格控制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农转非”政策。1984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农民进入城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部分农民获得迁徙自由。2000年以来,国家已开放了中小城市的户籍,一些省会城市也放宽了进城务业的户籍政策。北京近日公布了《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至此,北上广深这四个市区常住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均已提出或实施各自的积分落户指标体系。

——据殷志静、郁奇虹《中国户籍改革》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新中国成立户籍制度两次大的改革的影响。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户籍制度变迁的认识。
10 .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奢则不孙(孙:同逊,恭顺),俭则固(固:简陋、鄙陋)。与其不孙也,宁固。”……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世间名士,但务宽仁。

——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1)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的基本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明清家训在其内容和教化方式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强化宗子教育、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宗规族训和家法惩戒的加强等方面。

——《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家训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津村先生肯则诲汝(指长女梁思顺)中央银行制度大善大善,惟吾必欲汝稍学宪法行政法,知其大意(宪法所讲比较尤妙),经济学亦必须毕业,而备课皆须于三月前完了。

——《梁启超家书——l912年12月致思顺书》


(3)与材料二教育思想相比,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