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1 . 耐金是汉朝祭祀宗庙时,由诸侯承担的贡金。《史记》记载,汉武帝要求诸侯王奉“耐金”以助祭,当时“列侯坐耐金失侯者百余人”。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上记载了诸侯王“饮耐其庙”。由此可知(     
A.出土文物是决定历史考证的关键证据B.简牍为深化历史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C.出土文物可印证传世文献的部分信息D.考古资料提供的信息常比文献更丰富
2024-02-0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据明万历《嘉兴府志》记载,当地四时土俗:小满时节,家家关门闭户,叫做“蚕关门”。直到采茧时,才开禁,亲戚之间才可以互相走动,叫做“蚕开门”。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有盂兰会、水陆道场、翻经会,乡人以为此类活动“利于蚕花”,趋之若鹜。据此可知当地(       
A.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B.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D.风俗民情迷信色彩浓厚
3 . 《汉书·循吏传序》记载:“相国萧(何)、曹(参)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皇帝)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这一现象的出现(     
A.得益于治国政策的适时调整B.根源于轻徭薄赋的政策
C.表明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D.消除了君权与相权矛盾
2023-10-24更新 | 61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为湖南长沙出土的西汉晚期“中国大宁”神兽博局纹镜。镜背间铸有铭文:“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羊。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常元吉,有纪刚。”)

史料二   东汉《前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之下有尚方令一人,御用及官制铜镜均由尚方制作。”史料三唐朝《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桂州(今桂林)向中央进贡“铜镜四十四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宋莹莹《由广西出土铜镜铭文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材料二   在今蒙古和独联体境内,发现了不少属于战国和汉代的镜子。隋唐时期的镜子出土数量数量最多的是海兽葡萄镜。在伊朗发现了多面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在约旦发现了花草禽兽镜和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在日本还出土了不少唐镜和宋代的商标字号镜。

——以上材料改编自王婉云《中国古铜镜在中国历史及对外交流上的价值》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中国古代铜镜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铜镜外传的积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汉官仪》记载,东汉时期,百官在每年年尾会获得一笔“腊赐”(类似“年终奖”),其中大将军、三公能得到钱20万(一说3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几乎相当于他们一年的官俸。这一做法易导致(     
A.世家大族势力膨胀B.高官贵胄贪腐成风
C.社会等级秩序崩溃D.阶级矛盾走向激化
6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记载当时的国家经济政策是“在目前保持私商的营业额,不但无害于国营商业的领导,而且可以补助国营商业的不足”。据此可知,当时
A.经济建设领域右倾错误较严重B.国民经济逐步从战争破坏中恢复
C.人民公社化运动正在展开D.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确立
7 . 陈胜吴广起义原因

关于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法律的关系,《史记·陈涉世家》是这样记载的:“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戍卒)。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据此,一些史学家推断,“失期当斩”是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1975年出土的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的《睡虎地秦简·徭律》,对“失期”有如下条文:“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斥责);六日到旬,貲(罚)一盾;遏旬,貲(罚)一甲。”据此有人认为,作为文物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无论在时间亦或是可靠程度上,都比《史记》要权威得多,由此一些人认为《史记》的记载是错误的。

注:①戍卒不仅需从事必要的劳役而且还要负责作战,其中作战是他们的主要职能。

②徭役一般是指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单纯从事普通劳役的人员,如筑长城、修建宫室等等。

③从秦朝开始,历代的法律都称为“律”,比如《汉律》《唐律》《大明律》,几乎没有称“法”的。


你是否认同用《睡虎地秦简·徭律》来否认《史记》?请阐明理由。
8 . 中国的疆域

材料一   夏的统治中心就在阳城周围一带,这里约是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商朝的疆域比夏有所扩大,大概在今天的河北、河南、山西交界的地方。周朝成为了一个疆域空前广大的国家,其疆域北至辽宁,南达长江以南,西抵甘肃东部,东至海滨。其在疆域形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疆域的面积大大超过了前代,其稳定性也比以前大大提高了,其疆域范围是我国历代疆域的核心区,因而秦朝是我国疆域的雏形。汉武帝时期西汉越来越强大了,在东南、东北、西北方向上版图都有所扩大。尤其是在西北地区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开始对西域实施全面的行政管辖,从此,西域36国全归中国版图。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的疆域东西长9302里,南北长13368里,一个伟大的统一的封建国家已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摘编自李布《试论我国疆域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材料二   晋代以后,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跨过万里长城和浩瀚的大漠一次次南下东进,带来了一次次的民族大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辽宋夏金等王朝的对峙与融合使中华帝国的版图不再局限于汉地,民族成分多了起来。

——摘编自屈文军《辽西夏金元史十五讲》等

材料三   元朝结束了五代以来长达300余年的几个政权分立的割据状态,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第一次将西藏纳入中国的版图,从政治制度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效地管辖了辽阔的疆域。清军自入关以后,平定了西北、西南的叛乱势力,反击了沙俄对东北的侵略,逐步统一全国,建立了一个强盛的清帝国,鼎盛时期领土面积约1300万平方公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我国近代的版图。

——摘编自毛元佑《中国版图的形成与变迁》


结合所学解读中国疆域的变迁。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9 . 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见下示拓图)。这种新币是唐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仍继续流通了七百多年。不唯如此,钱的大小与轻重都成为后来铸钱的范例,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响很大。有趣的是,关于此钱的读法,名曰“开元通宝”抑或“开通元宝”,历来各执一词,成为一件历史的悬案。有学者认为,应读成“开通元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称呼,但考虑到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故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     )。
A.钱货可议,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执一词
B.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造成研究信息不对称,原本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C.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伪
D.史料存在“记忆之殇”,需要采用新技术以“唤醒”,进而解释历史如何被表象的问题
2020-07-11更新 | 2925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9史学研究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据史料记载,1917年至1940年间,苏俄(联)有段时间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粮食不断减产,牲畜不断减少,经济结构畸形化趋势明显。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经济濒临崩溃
B.俄共调整政策,重视发挥商品市场功能
C.德军全面入侵苏联,卫国战争正式爆发
D.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国家资源分配不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