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史互证”是源于传统的训诂考据学方法,而参以宋代以来的史学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史学、语言学、论释学理论精华的一种既打通汉、宋,又融合中西的史学研究方法。对于这一史学研究方法,梁启超认为诗古文辞、小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史料,善于治史的人往往能通过这些文学作品“于非事实中见出事实”;陈寅恪也曾提出:“小说等虽然有很多疏漏错误的地方,但是具有通性之真实。”

——摘编自景蜀慧《“文史互证”方法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任选一篇或多篇你熟悉的文学作品,采用“文史互证”的史学研究方法从历史层面对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文章篇目,史论结合,阐释清晰)
2024-01-03更新 | 102次组卷 | 7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北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西天职概念的演变

时间概念
中国古代《孟子》中的天职是治理政事的意思,是天授予的职分,是统治阶层才具有的。《列子》将大自然的给予、四季的运行都归于天职,是自然界的职能。这两种天职观在中国古代长期并存。
早期基督教时期天职一般是指神交付的使命。基督徒受上帝的召唤,每个人都不考虑世俗职业,献身于上帝王国在尘世的实现。
13世纪基督徒作为一个整体被上帝召唤,教会居间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士的地位高于普通信徒,只有教士和修道士等职务被视为天职。
16世纪人的各种身份及职责,都是上帝赋予的天职,服务上帝的宗教职业和服务同胞的世俗职业是平等的。一个人不管身份如何,都应该安于本份,做好自己的工作。
18~19世纪天职一词逐步淡化了上帝召唤的含义,成为一般的表达职业的词汇,更加强调个人对职业的神圣感和使命感。
晚清时期天职一词被广泛应用到新闻行业等各职业领域,后来又扩展到政治职责和政治革命。
民国时期革命家、政治家将天职用于宣传,文学家用于创作,天职作为一种崇高职责逐步应用于各个领域、各个身份,而且越来越频繁,形成了天职在现代汉语的用法。如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写道:“在她看,伺候老人们是她的天职。”

——据郑诗成《天职观的丰富内涵探析》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天职观”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04-08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