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东正教的斗争中,俄国形成了唯物主义思想传统,因此,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正是在批判地继承俄国唯物主义思想传统的同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俄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统一的理论,为十月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也受到修正主义的冲击。对此,普列汉诺夫首先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哲学口号;列宁不仅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而且批判了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变种合法马克思主义,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传播过程中)胡适主张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没有用处的。基尔克社会主义者梁启超、张东荪认为中国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上述非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三次论战,马克思主义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

       ——以上材料均转引自孙大为《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之比较》


(1)依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俄两国传播过程中呈现的共同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比较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有何异同点。
(3)结合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实,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性”和“时代性”。
2021-04-23更新 | 39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盐城 、淮安、 宿迁等地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广东罗定等地“铁矿既溶,液流至于方池,凝铁一版,取之。以大木杠搅炉,铁水注倾,复成一版。凡十二时,一时须出一版,重可十钧。一时而出二版,是曰双钩(钧),则炉太旺,炉将伤……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日得铁二十余版则利赢,八九版则缩”。

有学者估算,20版铁,每版300斤,共6000斤,按万历年间北京官价约合96两(白银),如果每年生产6个月,收入可达17280两,考虑到“万金”的成本,每年资本周转不到2次。

——摘编自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五)等

材料二   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新式纺纱机发明之后,手织机再也应付不了工作了。由于煤的使用,虽然生铁的产量迅速增加,但棒状铁(一种由生铁精炼而成的韧性铁)的生产却受到限制。英国不得不从瑞典和俄罗斯输入棒状铁,其价格之高成为各地工匠加速推进冶炼技术研究的原因之一。不久,纯粹从经验中衍生的搅拌炼铁法的发明大大减少了用锤锻打的辛苦工作,并能迅速且大量地生产棒状铁。18世纪80年代,这一发明获得瓦特的赞许,许多厂商主动前来与发明家磋商其专利证的使用权问题。如理查德·克劳肖凭借此专利所开的工厂里,棒状铁的产量从每星期10吨提高到200吨。根据推算,1786年至1789年发明家所订的专利授权合同如果得到诚实的执行,那么他在专利权的法定保护期内,能获得高达25万英镑的使用费。

——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之际中国广东“铁场”生产经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类“铁场”兴起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之际中国广东冶铁业和18世纪英国冶铁业发展条件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7—18世纪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霍布斯阐述社会契约论的观点之时,英国已经处在对君主制的持续不断的反抗中,似乎没有哪一个君主能满足包括罗马天主教徒、苏格兰长老会教友、清教徒和教友会教徒在内的不信奉国教者与英国国教教徒之间相互冲突的意愿。詹姆士一世(1603-1625年在位)和他的儿子查理一世(1625-1649年在位)控制的政府把海军和军事部门的钱都用完了,被迫召开议会要求得到更多的资金。议会的很多成员——地主、日益变富的城市商人、律师、清教徒和其他不信奉国教的教会成员,也包括国教的神职人员——都不愿意上缴国王强征的钱。当查理一世欲在未经议会同意的情况下征收赋税时,1640年议会势力向他发起了战争。最终,他被克伦威尔(护国公)领导的议会势力所处死。

——摘编自【美】霍华德·斯波德克《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典范,它们对世界历史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英国“光荣革命”以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结束王权专制并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在随后的工业大革命中提供了政治保障;法国大革命虽然吹响了世界自由、平等、博爱以及民主的号角,赢得了现实,却输掉了历史。人们自以为打破了旧制度,但在虚幻的新制度中过着旧制度的生活却不自知。

——摘编自蒋娅芳《英国“光荣革命”的渐进性与法国大革命的激进性比较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王查理一世被处死的社会政治及思想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革命与妥协”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
4 . 宋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韵文化,赓续千年

宋韵文化是宋代生活习俗、制作工艺、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社会规范、政治理念等的总和,集中反映了宋代思想观念、人文气质、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是宋代独有的时代精神特质,是高度浓缩的精神要素集合。它是见之于学术思想的思辨之韵、文学艺术的审美之韵、发现发明的智识之韵、生产技术的匠心之韵、社会治理的秩序之韵、日常生活的器物之韵。作为中华文明史上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宋韵文化产生于宋代,但又不局限于宋代,体现了一种积淀、一种渗透、一种传承,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王国平《研学宋韵:关于宋韵文化的思考》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视角,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宋韵文化“独有的时代精神特质”的理解。(要求:观点提炼准确,史实运用合理,论述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清廷在沿海建立了7支水师,在江南、福建、广东设立了水师提督,在旅顺口、大沽口、吴淞口、厦门、台湾等海防要地设水师营等。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1681年统治台湾的郑经病故后,郑氏集团发生内乱,荷兰殖民者企图卷土重来,康熙帝令水师提督施琅统领舰队进军台湾,取得了澎湖决战的胜利。此后不久,郑克塽降清,台湾复归统一。此外,清朝的东北水师于1658年的库尔干河战役和1685年的雅克萨战役中,都曾大败沙俄侵略军;广东水师于1808年在澳门击退英国殖民者军舰的进犯。

——摘编自张铁牛《中国古代海军史》

材料二   1865年,清政府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次年创办福州船政局,打算通过发展造船工业,创建近代海军。1867年,前江苏布政使丁日昌首先提出建立“北洋、中洋、南洋”三支轮船水师,无事出洋校巡,有事则一路为正兵,两路为奇兵,联合作战。中法战争后,清廷再次讨论海军发展事宜,决心“大治水师”,并调整其发展计划,拟先由北洋练成一军……在北洋海军优先发展成军的同时,南洋海军、广东海军和福建海军也有所发展或恢复。南洋海军虽然创设较早,但因清廷专注北洋而发展缓慢,军舰以国产为多,军官素质和军事训练较差……甲午海战重创了中国海军建设,海军衙门和北洋海军武职官衔均被裁撤。

——摘编自张一文《论中国近代海军发展与周边国际形势》

材料三   新中国诞生后,毛泽东多次强调“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的战略任务。特别是19532月,毛泽东先后为接受检阅、视察的5艘海军舰艇郑重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邓小平站在历史与时代的高度,明确指出:人民海军必须“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精干”“顶用”。江泽民在视察海军部队时指出:“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增强全民族的海洋观念。”“保卫国家海洋权益”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分别写进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报告中。

——摘编自刘杰等《新中国60年人民海军发展战略的演进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海军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近代中国海军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现代海军建设的新发展。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海军建设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0年到1880年,英国利用自己的煤炭储备所提供的能源建立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最有活力和最繁荣的经济,与孟加纳、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南非的煤炭一起共同支撑起了英帝国。进入20世纪,石油替代煤成为最新和最为有用的化石燃料。从大约1900年到1947年,美国主导着世界石油生产。美国在20世纪的繁荣,依靠的就是石油提供的能源优势。由于英国缺少石油,而且在煤矿上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形成了技术闭锁。到1938年,煤炭在英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达到了历史峰值(97.7%),它的钢铁业所使用的机械都是按照烧煤的方式设计的。这种变化损害了英国,并最终成全了美国。随着二战以后国际石油供给环境的改善,再加上自己发现了石油,英国才逐渐实现了向石油系统的转型。

——据约翰·R·麦克尼尔《能源帝国:化石燃料与1580年以来的地缘政治》等整理

材料二   旧中国石油工业基础薄弱,中国石油产量仅能满足国内需要量的10%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原油年产量仅12万吨,煤炭占能源总供给的96.3%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石油人以兴油报国之志,很快恢复和扩大了原有油田的生产,并在西北、东北、华北地区进行了石油勘探和开发。1960年发现了大庆油田后,在缺资金和技术、气候恶劣的情况下,石油职工住地窝子,饮雪水,但他们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激昂,用了两三年的时间,探明了大庆油田的储量并投入开发。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已基本上能满足国内需要。后来,石油人又相继展开了胜利、大港、江汉、辽河、冀中等一系列石油大会战,到1978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1.04亿吨,成为世界第八大产油国,我国的能源消费中,石油占比达到23.7%

——据祝慈寿《中国现代工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前期,英国能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带来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我国石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意义。
(3)综上,谈谈对经济发展中能源利用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全球化在逆转吗?

有学者认为,作为与全球化相生相克的一个反命题,逆全球化是与全球化此消彼扬、相互掣肘的一种历史进程,尤其在某一具体领域里,逆全球化的勃兴,往往意味着全球化的式微。反之亦然。研究这一问题时,某学者选择了以下几则材料。

材料一   


这幅木雕最先出现在1493年印制的一本小册子上,他可能是歌洲第一幅描绘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绘画,图中,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坐在左边,正指挥哥伦布和他的三粮船驶向一个小岛。几乎全裸的土著人(画得比欧洲人身材高大)(见有外族人出现)似乎正纷纷逃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南美洲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白银,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我们之前栽培在美国南部的棉花,现已扩展到了地球上每个温暖地带。

——摘自【英】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大国兴衰》(1865年)

材料三   全球化浪潮发展衍变至今已历500余年,呈现出较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世界知名媒体专栏作家、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在跨入21世纪之前经历了三大历史阶段:全球化1.0阶段,浪成于微澜之间一西方列强抢占发展先机;全球化2.0阶段,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国际多边机制异军突起;全球化3.0阶段,山重水复疑无路一“逆全球化”亦已全球化。如套用以上提法,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蔓延之际,全球化有望迈入全球化4.0阶段,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亟待共构建。在新的国际情势下,世界各国理当积极以自身的发展、智慧引导全球化朝着正确的方向砥砺前行。

——摘编自檀有志《全球化的阶段性特征及未来方向》

材料四   人类的全球化历史进程不会因为最近出现的“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治理难题等问题而终结、逆转或回到原点,而是意味着全球化的转折或再出发。全球化再出发的时代恰逢中国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探索,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同时,中国为全球未来发展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方案,并积极构建“一带一路”的发展合作平台。

——摘编自王森垚《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困境及中国因应之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以上四则材料对研究全球化这一问题有何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研究历史问题时,我们应坚持的原则。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前全球化困境下中国迎接“全球化4.0”的合理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