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数据来源: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农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农业税为国家建设及经济运行提供了基本的保障。1958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国农业税趋于统一。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业税的税收收入在逐年上升,但其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却逐年下降,到2002年农业税只占国家税收总额的2.6%。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废除《条例》,至此农业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为了确保取消农业税后农民负担不会反弹,我国又实施了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减轻农民在教育费用上的过重负担,以及推行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险及增加对农村的补贴等措施。

——摘编自叶青、袁昭颖《中国农业税的演变、终结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化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段城乡居民的收入之比下降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意义及其对税制改革的启示。
2 . 周公用“德”说明了“天”的意向,天惟德是选,并用德的兴废作为夏、商、周更替的历史原因。依据德的原则,对天、祖要诚,对己要严,与人为善,用于民则表现为“保民”。下列属于敬天保民思想的是(     
A.“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C.“天视自我民事,天听自我民听”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影响较大的农民起义

仁宗庆历三年五月(1043年)

王伦领导的沂州(今山东)起义

仁宗庆历三年八月(1043年)

张海、郭邈山等领导的京西路、陕南农民起义

仁宗庆历三年十月(1043年)

邵兴领导京西路光化军和农民起义

仁宗庆历七年十一月(1047年)

王则领导河北东路贝州士兵和农民起义

——摘编自赵继颜《北宋仁宗时期的农民起义》

材料二 在王安石变法实施初期,苏轼就指出,骤行新法“其进锐者其退速”,欲速则不达,因此需要徐徐图之。再次,派遣专使推行新法,“事少而员多”,增加了冗员和冗费,“人轻而权重”,更是容易滋生弊端。苏轼经过长期实地考察,于元祐元年(1086年),写了《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他在奏状中说:“熙宁以来,行青苗、免役二法,至今二十余年,法日益弊,刑日益烦,盗日益炽,田日益贱,谷帛日益轻,细数其害,有不可胜言者。”因此,他建议朝廷“所有已请过钱斛,候丰熟日,分作五年十料(即十批、十次)随二税送纳。或乞圣慈念其累岁出息已多,自第四等以下人户,并与放免”。即是说,废除《青苗法》后,农民所欠官府的钱粮,允许分期分批归还,四等以下的贫困户应该全免。

——改编自莹光《苏轼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中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苏轼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于秦、隋两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的教训,汉、唐的统治者在建立政权后所颁布的政治和经济措施,都较为注重缓和阶级矛盾。宋政权建立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更迭的教训,为了调整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政府给予各级官僚地主以极大的经济实惠,这也大大激化了阶级矛盾,但阶级矛盾也始终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史料记载:“江南狭乡百姓,远来请佃,以田亩宽而税赋轻也。”

——摘编自詹小美、李玲崧《宋代的中央集权与阶级矛盾的特点》

材料二   总的说来,唐代在经济制度领域重平等、轻效率,在政治与社会制度领域重效率、轻平等。而宋代恰好相反,在经济领域重效率、轻平等。所谓重效率,主要指结果是否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或完成更多的设定目标,即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货畅其流。但是,这种在高度中央集权制和官僚制度之下的平等,自身就隐含着矛盾与衰落的根源。它使宋代的官僚政治成为社会进一步变革的阻力,从而使宋王朝未能出现历史性的社会与经济突破,社会的发展逐渐停滞,中国古代社会终究没能出现历史性的突破。

——摘编自谢元鲁《论唐宋社会变迁中平等和效率的历史转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政权建立初期缓和阶级矛盾的相同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唐代前期经济领域“重平等”与宋代“重效率”的具体体现。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没能出现历史性的突破”的原因。
2023-04-14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5 . [中国古代、近代的交通运输]

材料一   漕运是明清王朝统治的经济命脉。明清时期,为了体恤漕运旗丁,官府允许漕船在运载粮食的同时,可以附带一定数量的南方土特产,即土宜,漕运人员沿途售卖获利以支付漕船沿途所需费用,或者用其易换柴盐接济食用,并且这些土宜在河西务、张家湾等处免交课税。从明朝到清朝,官府允许漕船带运土宜的数量从60石最后增加到180石。另外,漕运人员往往还在运河沿途口岸、码头、市镇等处揽载商人货物收取运费。这样,土宜加上漕运人员夹带的私物及其揽载的商货,三者合计,漕船在运送漕粮的同时从南方带运到北方的物货数量相当可观。

----摘编自李俊丽《明清漕运对运河沿岸城市的影响——以天津地区为例》

材料二   中国近代铁路兴建里程表1876—1927年(单位:千米)

时间

全国里程

各时期增筑里程

平均每年兴建里程

1876

15.00*

1877—1894

364.27

364.27

20.24

1895—1911

9618.10

9253.83

544.34

1912——1927

13040.48

3422.38

213.89

注:*该段铁路于1877年被拆毁,以后年份不包括该项里程数字。

----据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漕运的经济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6 . 中国宋代描写孩童形象的绘画,注重表现某一类人物的共性特点,不同时期的孩童性别、衣着、年龄不同,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天真、烂漫、喜悦的感觉是相同的。在西方,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中,3个小孩无论是长相还是给人的感觉都是大不相同的,画家注重对人物个性的描写。由此可见,导致中西绘画上述区别的主要原因在于(        )
A.绘画的颜料与技巧B.写意写实的绘画理念
C.商品经济发达程度D.主流意识形态的差异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祭祀和纪念是古今中外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祭祀和纪念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

材料一   中国古代国家祭祀体系一般分为大祀、中祀、小祀三个等级,对不同等级官员的祭祀对象、供品、服饰以及乐舞都有严格的规定。正如《礼记·祭统》所言:祭祀的意义就在于“见君臣之义”、“见贵贱之等气”、“见上下之际”。国家祭祀天地、宗庙必须要皇帝主祭,废除郡国祖庙。……自西汉王朝以来,祭孔进入国家祭祀的行列,至唐代成为“国之大祭”,列为国家祭祀要典。唐代开始还将祈雨的祭祀列入郊祭大典。在宋代,王朝政府往往通过赐额或赐号的仪式,把一些影响较大的民间祭祀神抵纳入国家祭祀系统。其它的民间祭祀被视为“淫祀”,而受到严格禁止。

——摘编白邹昌林《中国礼文化》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律确定的国家级纪念日

纪念日日期历史由来通过时间
抗战胜利纪念日93194592日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20142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9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中国烈士纪念日9301949930日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日20148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国家宪法日124中国现行宪法在1982124日正式实施20141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4日为国家宪法日
国家公祭日121319371213日日军攻陷南京20142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编自吴唯佳,程思佳,于涛方《中国国家祭祀及国家纪念地传统追溯初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国家祭祀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级纪念日的特点及意义。
2022-04-08更新 | 707次组卷 | 10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盐商是清代最有实力的商业集团,有人通过对两淮盐商实得、应得利润的估算,认为“徽商在两淮盐运业的实得利润,不到其应得利润的40%”,到道光咸丰年间,这些腰缠万贯的盐商就“突然销声匿迹了”。其主要原因在于
A.长途贩运中商帮的竭力控制B.政府和各级官吏的压榨盘剥
C.官营盐业不及私营盐业发达D.太平天国垄断了两淮盐运业
2021·广东·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士人“商战”观念的兴起直接原因应是西方重商主义的冲击。“商战”一词,最早见于1862年两江总督曾国藩书函中。李璠引曾国藩成说,提出“商战”理论。薛福成认为西人追求富强,以工商为先。郑观应认为商战尤重于兵战,是无形之战。1894年甲午战争后,晩清绅商初步萌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意识,呼吁商人确立“公共思想”,尽“公共义务”,通过“商战”御侮救亡。商人在1901年至1903年拒俄运动、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积极表现,都显示出绅商的民族主义已日益成熟。还应看到,国人在经历义和团武力排外失败后,正是在“商战”观念的荡激下,逐渐认识并采取一种理性的、文明的排外方式。在此语境下,“商战”观念成为影响全国的社会思潮,有力推动了民族工业春天的到来。

——摘编自张红蕾《晚清士人的商战观念研究》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逐年扩大,日本优势产业中许多高端产品都对美国的市场和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美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发起了贸易战。由于日本的出口依赖于美国市场,在整体较量中,日本处于劣势。同时日本考虑到维护日美关系,并未进行坚决的反制,而是一味妥协。1985年,日本被迫与美、联邦德国、法、英签署了广场协议。之后日元疯狂升值,使得日本出现大量经济泡沫。此时,日本政府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经济泡沫破裂,最终导致日本经济全线崩溃。最终,日本付出了惨痛代价,经济和社会都陷入了长期停滞。

——摘编自李婷婷《日美贸易战与中美贸易战对中日双方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商战”观念的内容,并分析其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近现代中日参与对外贸易竞争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其对当前我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2021-05-01更新 | 208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