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数据来源: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农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农业税为国家建设及经济运行提供了基本的保障。1958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全国农业税趋于统一。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业税的税收收入在逐年上升,但其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却逐年下降,到2002年农业税只占国家税收总额的2.6%。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废除《条例》,至此农业税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为了确保取消农业税后农民负担不会反弹,我国又实施了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减轻农民在教育费用上的过重负担,以及推行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险及增加对农村的补贴等措施。

——摘编自叶青、袁昭颖《中国农业税的演变、终结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化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段城乡居民的收入之比下降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取消农业税的意义及其对税制改革的启示。
2024-03-20更新 | 325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山东济宁·期末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下图为1200~1900年英国人口和实际工资变化趋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拉里·尼尔等主编《剑桥资本主义史》

(1)概括指出1300-1600年间英国实际工资的发展呈现的变化趋势,并分析成因。
(2)指出与1300-1600年间相比,影响1800年后英国实际工资主要因素的不同,并简要说明从中得出的历史启示。
2024-01-12更新 | 293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江西卷)-2024年1月“九省联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一书目录

第一篇   前工业社会
第一章   西方的兴起
一 明代中国
二 穆斯林世界
三 两个特例:日本和俄国
四“欧洲的奇迹”
第二章   哈布斯堡家族争霸(1519-1659)
一 角逐的目标与纪年
二 实力与弱点
三 国际较量
四 战争、金钱和民族国家
第三章 金融·地理·战争(1660-1815)
一 金融革命
二 地缘政治
三 赢得战争(1660-1763)
四 赢得战争(1763-1815)
第二篇   工业时代
第四章   工业化与力量对比(1815-1885)
一 欧洲之外
二 英国充当霸主
三“中等强国”
四 克里米亚战争和俄国的衰落
五 内战与美国
六 德国的统一
七 结论
第五章 “中等强国”的危机(1885-1918)
一 世界局势的变动
二 大国的地位(1885-1914)
三 联盟与战争趋势(1890-1914)
四 总体战(1914一1918)
第六章   两极世界的来临(1919-1942)
一 战后国际秩序
二 战争策源地
三 法国与英国
四 幕后超级大国
五 无法避免的危机(1931-1942)
第三篇   当代和未来
第七章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1943-1980)
一 “超级力量的正确使用”
二 新的战略态势
三 冷战与第三世界
四 两极世界的解体
五 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一1 980)
第八章   面对21世纪
一 历史回顾与思考
二 平衡发展的中国
三 进退维谷的日本
四 得失并存的西欧
五 矛盾重重的苏联
六 相对衰落的美国

该书作者主要从经济和军事的角度探讨了大国兴衰的问题,认为世界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和军事斗争对大国兴衰有着重大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3-03-31更新 | 31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作为第一个现代工业革命国家,曾在世界世界工业中占据垄断地位,它在技术上的优势地位无人可以与之匹敌,它的工业品行销全世界,在世界市场上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在1812年到1913年,英国的人均收入增长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快,大约为1700年至1820年期间的3倍。这个时期是英国和其他西欧国家发展的一个新纪元,经济表现实突出的原国是技水进步的加建,以及它所伴随的实物资本存量的块速增长,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劳动技能的改进,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得益于劳动力国际分工的改善。在此期间,英国的出口年平均增率达到3.9%,几乎是GDP增长率的2倍。

——钱乘旦、许洁明《大国通史:英国通史》

材料二 英国经济和进出口变化上的主要趋势(1964-1979年)

1964197019741979
公共福利支出占GDP的比例(%)34.1373740.441.1
通货膨胀率(%)3.17.816.913.4
失业人数(千人)3725555421344
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口比例(%)1.62.62.65.7
工业产出指数(1975年=10086.299.9105.7112.8
进口渗透率(%)n/a17.123.325.7
英国在世界出口产品中的份额(%)14.410.88.89.7

——崔士鑫《政策的风向标:英国政党竞选宣言研究》


根据上述材料,就英国经济发展情况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9-18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0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深衣属于汉服,是起源于虞朝的先王有虞氏,可能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其形制在《礼记·深衣》有详细记载。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五经正义》中认为:“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且具体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极深的含意,而“深意”的谐音即为“深衣”。如在制作中,先将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缝合,成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袖根宽大,袖口收祛,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下摆平齐,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沈从文《中国服饰史》

材料二   清王朝开始意识到不学西方不行,打算“师夷长技以致夷”的时候,正是以英美为中心开始流行西装革履的着装模式的时候。因此,自1860年代清廷开始支持洋务运动,陆续开设语言学校、翻译馆、工艺学堂,并派遣留学生出国,国人服装西化就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了。其中最要型的莫过于留美幼童事件。所以称之为“事件”,是因为清政府完全没有想到,派若干幼童出国留学,也会发生变法乱祖之事。

——杨奎松《问道于器——辛亥以来国人着装西化”的成因与经过》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男女服装普遍使用了制作繁琐、绕颈而立的极其醒目夸张的拉夫领,且当时的男女服装都流行使用填充物。对填充物的使用在男服中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男性服装的肩部、胸部、袖子甚至腹部都使用填充物,突出显示男性的威武、雄伟等男性特征。女性服装是上身使用紧身胸衣以及袒露胸乳的敞口低领,下部穿用裙子,裙内使用宽大的裙撑,整体看来,上身紧瘦,下体裙子宽大,视觉对比效果十分明显,以腰部为轴心来设计服装,突出呈现女性的人体曲线美和女性特征。这些设计特征都充分说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对服饰艺术的深刻影响,显示出这一时期对人的重视。

——刘静轩:《论文艺复兴时期服饰艺术的现代性及其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深衣文化所反映的社会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国人服装西化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的原因。指出在国人服装西化的趋势下,出现所谓的留美幼童“事件”说明什么问题?
(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相对中国服饰,西欧文艺复兴以来服饰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什么?这个实质说明文艺复兴以来西欧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下列是美国《华盛顿邮报》使用“自由世界”“西方”一词的统计情况。据此可知
机构词汇1988年1993年百分变化
华盛顿邮报“自由世界”11267—40%
“西方”3687+142%

A.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深
B.美国主流媒体与政府意识出现不同步现象
C.互联网快速发展影响舆论
D.东西方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对抗呈现缓和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20世纪二三十年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

——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

年份
国家
1750年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1900年
中国32.833.329.819.712.56.2
印度24.519.717.68.62.81.7
英国1.94.39.519.922.918.5
美国0.10.82.47.214.723.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750-1900年间东西方世界制造业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8 . 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中英小麦价格(单位:每公石公分银)

年代中国的小麦价格英国的小麦价格
1701—1710
1711—1720
1721—1730
1731—1740
1741—1750
1751—1760
1761—1770
1771—1780
1781—1790
1791—1800
25.20
24.17
23.34
26.16
29.88
42.74
44.96
29.73
42.01
51.29
65.20
68.21
61.60
55.76
46.08
63.05
73.44
84.19
88.21
138.56

材料二

——材料一、二均摘自《中英经济对比》

(1)根据材料指出,18世纪后50年间,中、英两国的小麦价格变化各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根据材料并结合中英两国的社会实际,分析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英两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中英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017-07-03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9 .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洛克的《政府论》成稿于1688年革命之前,在革命发生后匆匆出版,当时并不受广泛推崇。为“光荣革命”辩护的辉格派主流思想,与洛克的理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很少引用洛克的言论,极力回避洛克倡导的革命的权利等激进原则,而主要诉诸英国古代宪法和国王的责任等观念,带有明显的保守色彩。18世纪中后期,美国革命者利用洛克的理论为反英运动辩护,英国国内的激进主义者也借助洛克的理论来阐述改革的主张。19世纪英美自由主义成为一种思潮以后,《政府论》成了这一思潮的经典。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1)材料一中洛克思想的影响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2)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出“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趋势。参照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材料三          历史之学,最重因果。……治历史者,职在综合人类过去时代复杂之事实,推求其因果而为之解析,以昭示来兹,舍此无所谓史学也。
——据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时间
刊物
作者
文章
1915年9月
《青年杂志》
高一涵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
1916年10月
《新青年》
刘叔雅
《欧洲战争与青年之觉悟》
1917年4月
《新青年》
陈独秀
《俄罗斯革命与我国民之觉悟》
1917年12月
《东方杂志》
章士钊
《欧洲最近思潮与吾人之觉悟》
1919年1月
《东方杂志》
杜亚泉
《大战终结后国人之觉悟如何》


(3)按材料三中柳诒徵提出的“治史”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表1所示历史现象。
(4)综上,就思想与时代的关系问题阐述你的见解。
2016-12-12更新 | 3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四川省高三联测促改活动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10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被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材料二   16一18 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授席位的情况
(2)根据材料二的信息,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年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年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
1621年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萨维里天文学
1663年
剑桥大学卢卡西
数学
1669年
牛津大学
植物学
1702年
剑桥大学
化学
1704年
剑桥大学
天文学

材料三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1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同文馆的处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
材料四   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有92篇,占所有课文的20%,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
(4)根据材料四,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经济条件。
2014-07-23更新 | 31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