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2024-01-31更新 | 184次组卷 | 192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在中古时期,西欧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6–7世纪,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建立“教皇国”,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这些现象反映了(       
A.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社会的一切权力B.中古时期西欧政治的黑暗和腐朽
C.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特殊地位D.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2023-12-28更新 | 704次组卷 | 3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华文化的延续与辐射】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吸收了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化,在与外来文化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与此同时,中华文化也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展示出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摘自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华文化的延续与辐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3-11-0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隋末唐初杰出的军事家李靖曾称:“天之生人,本无蕃、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这一主张体现了(     
A.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B.兼收并蓄的文化观念
C.平等开明的民族意识D.边疆治理理念的革新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一课的笔记,其中事件与意义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事件意义
A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标志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
B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标志中国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C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D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标志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
A.AB.BC.CD.D
2023-10-06更新 | 759次组卷 | 33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历史事件的分类与整理】

时空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维度,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踪迹。

14—18世纪部分历史事件简表

序号时间(年)历史事件
1380朱元璋下令废除宰相制度
1382朱棣设立特权监察机构“东厂”
1405郑和首次下西洋
1555倭寇进犯至南京城下
1684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89雅克萨之战后,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29雍正时设立中枢秘书机构军机处
1757乾隆下令仅保留广东一处对外口岸
1757乾隆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贵族的叛乱

——以上材料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请围绕“君主专制制度”或“对外交往”或“国家统一”等主题,从材料中提取三条与之相关联的信息(写出序号),自拟论题并简要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4-11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7 . [中国古代、近代的交通运输]

材料一   漕运是明清王朝统治的经济命脉。明清时期,为了体恤漕运旗丁,官府允许漕船在运载粮食的同时,可以附带一定数量的南方土特产,即土宜,漕运人员沿途售卖获利以支付漕船沿途所需费用,或者用其易换柴盐接济食用,并且这些土宜在河西务、张家湾等处免交课税。从明朝到清朝,官府允许漕船带运土宜的数量从60石最后增加到180石。另外,漕运人员往往还在运河沿途口岸、码头、市镇等处揽载商人货物收取运费。这样,土宜加上漕运人员夹带的私物及其揽载的商货,三者合计,漕船在运送漕粮的同时从南方带运到北方的物货数量相当可观。

----摘编自李俊丽《明清漕运对运河沿岸城市的影响——以天津地区为例》

材料二   中国近代铁路兴建里程表1876—1927年(单位:千米)

时间

全国里程

各时期增筑里程

平均每年兴建里程

1876

15.00*

1877—1894

364.27

364.27

20.24

1895—1911

9618.10

9253.83

544.34

1912——1927

13040.48

3422.38

213.89

注:*该段铁路于1877年被拆毁,以后年份不包括该项里程数字。

----据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漕运的经济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9 . 三农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时期中国留学生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部分博士论文情况表

姓名博士毕业学校、时间博士论文题目
黄汉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18年)中国的地租
冯锐美国康奈尔大学(1924年)中国的农业工程
唐崇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1927年)英国税收土地价值体系
姜尚义法国南希大学(1931年)中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
李庆麟美国伊利诺伊大学(1933年)伊利诺伊的农业贷款与农业土地转移关系
梁庆椿美国哈佛大学(1934年)中国人口和食物供给关系
冀朝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36年)中国历史上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
何德鹤法国巴黎大学(1937年)法国的农业合作现状
费孝通英国伦敦经济学院(1938年)开弦弓:一个中国村庄的经济生活
刘纪汉德国图宾根大学(1941年)德国的乡镇经济
张培刚美国哈佛大学(1946年)农业与工业化

——摘编自张霞《民国时期“三农”思想研究》


请依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2-05-0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模拟历史演练卷 (湖北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许多人认为,人类历史在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常有相类似的现象发生,这被称之为“历史重波”。许多学者对“历史因何而重演”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各种观点一1936年,历史学家陈登原著《历史之重波》,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以下是该书之目录

——据陈登原《历史之重演》(1936年刊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围绕“历史重演”,拟定一个论题并开论述。(说明:考生可以从材料中任取一观点以论正、批判、修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2-05-02更新 | 579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黄冈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