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清初思想家李颙指出“儒者之学,明体适用之学也”,“穷理致知,反之于内,则识心悟性,实修实证;达之于外,则开物成务,康济群生。……明体而不适于用,便是腐儒:适用而不本于明体,便是霸儒。”这一言论 (     
A.表达个性自由的愿望B.体现经世济民的观念
C.蕴含离经叛道的倾向D.宣扬空谈心性的主张
2 . 宋朝职官考核的能力业绩内容有“四最”:生齿之最、治事之最、劝课之最、养葬之最;还有“七事”:劝课农桑、增垦田畴、户口增损、兴利除害、较正刑狱、盗贼多寡。这些考核标准(     
A.推动了民本思想政治化B.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
C.实践了积极入世的理念D.有助于探索地方治理模式
3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资源纷纷向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流动、汇聚。20世纪末21世纪初,党和国家相继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下图所示为1978年、2002年和2012年四大区域生产总值对比情况。这些数据有助于我们认识(     

A.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和基础B.改革开放取得的开创性成就
C.对外开放对发展的引领作用D.脱贫攻坚与实现小康的关联
2024-03-15更新 | 394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春秋时期外交“是循着由重视道德的作用,而趋向重现实的利益;由崇尚礼、信,而趋向诈伪和计谋的轨迹发展的”。这一变化(     
A.是应对时局的必然选择B.表明外交思想日臻成熟
C.体现了儒法势力的消长D.使列国间利益冲突加剧
5 . “盐铁会议”中辩论双方分别是桑弘羊团队与贤良文学团队,他们的治国理财观点如下。中国封建社会后世理财遵行(     
团队观点
桑弘羊(1)财政支出规模应该大,以支持国家履行积极的职能。
(2)在经济政策上应该对工商业予以重视,并使之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盐铁等暴利性商品应该掌握在政府手中,实行国家专营。
文学贤良(4)财政支出规模要小,国家在履行职能方面应该持消极主义。
(5)经济政策上应该重农抑商,不应以工商业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6)盐铁等暴利性商品应该分散给民间经营,不应掌握在国家手中。
A.按桑弘羊模式来运行经济B.按文学贤良模式运行经济
C.文学贤良模式为主,桑弘羊模式为辅D.桑弘羊模式为主,文学贤良模式为辅
2024-02-29更新 | 278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宁乡市实验中学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总结性考试(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李谷一“气声唱法”的争议

1978年开始,港台的流行歌曲尤其是影响最大的邓丽君之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东南风,吹入了中国内地。197910月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召开,本次会议不再继续提“文艺为政治服务”,而是提“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197912月,李谷一使用邓丽君式的气声演唱了纪录片《三峡传说》的插曲《乡恋》。该歌曲还采用了探戈的节奏,配器也运用了当时很少使用的架子鼓、电吉他、电子琴等。在此之后,《北京晚报》等就对其唱法和演唱风格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这种对外来流行歌曲的模仿毫无价值,有的人干脆称李谷一是散播靡靡之音的“李丽君”,“使用气声是低级、庸俗、下流的”。因为存在巨大争议,电台、电视台曾停止播放《乡恋》这一歌曲。这种状况直到1983年才得以改变,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以观众点播的方式推出《乡恋》,李谷一才算摘掉了“李丽君”的帽子。

——摘编自曹桦《中国流行歌曲发展的文化轨迹与审美流变》

根据材料,以“关于李谷一‘气声唱法’的争议”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 . 19世纪后期,华茶约占有国际茶叶市场一半的份额,但到20世纪初,印茶的输出额首超华茶。时至清末民初,印度成为国际茶叶第一出口大国,锡兰上升为第二位,中国则下降为第三位。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国际饮茶习俗的变化B.中华文化影响力下降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英属殖民地的工业化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考古学者在位于今内蒙古的兴隆洼遗址发现了距今约8000年的粟的炭化颗粒,这些颗粒的形态特征和尺寸大小明显有别于野生的同类植物种子。这可用于说明(     
A.南稻北粟生产格局的形成B.北方地区原始农业的出现
C.高原牧区农牧分工的格局D.定居生活对种植业的意义
2024-01-31更新 | 40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检测(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为湖南长沙出土的西汉晚期“中国大宁”神兽博局纹镜。镜背间铸有铭文:“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羊。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常元吉,有纪刚。”)

史料二   东汉《前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之下有尚方令一人,御用及官制铜镜均由尚方制作。”史料三唐朝《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桂州(今桂林)向中央进贡“铜镜四十四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宋莹莹《由广西出土铜镜铭文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材料二   在今蒙古和独联体境内,发现了不少属于战国和汉代的镜子。隋唐时期的镜子出土数量数量最多的是海兽葡萄镜。在伊朗发现了多面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在约旦发现了花草禽兽镜和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在日本还出土了不少唐镜和宋代的商标字号镜。

——以上材料改编自王婉云《中国古铜镜在中国历史及对外交流上的价值》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中国古代铜镜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铜镜外传的积极意义。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阿拉伯帝国时期,各城市的官僚贵族、僧侣贵族既是封建大地主,又是大商人,他们有的投资于大商队,有的利用官位从事商品贸易、金银兑换和商业投机。这一现象(     
A.巩固了帝国的封建统治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C.加快了经济近代化步伐D.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