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古代农书与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农书是我国丰富农业技术经验的总结,也是了解农业历史的重要资料。现存农书大约260种,在古代科技类书籍中名列前茅。以下为部分农书一览表

时间书名主要内容
先秦《管子·地员》《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对土壤、农时及耕作、栽培等农业技术的初步总结。
西汉《氾胜之书》记录了以区田法为核心的耕作技术。
北魏《齐民要术》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农书,其内容源自前代农书和作者的生产经验,尤其注重系统总结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林牧副渔等知识。
宋代陈旉《农书》现存最早总结江南水稻栽培技术的农书,依托于作者丰富的农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记述了土壤所宜以及积肥、施肥等提高地力的技术。
元代王祯《农书》综合性农书,其中《农器图谱》记述了大量农业工具。
明代《种树书》专门记述果树、蔬菜、花草栽培。
《农政全书》传统农书集大成者,吸收了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农业科技,并记录了新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

——摘编自胡道静《中国古代典籍十讲》等

材料二   《耕田》:“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穙种,七月、八月犁稀杀之,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类同。”说明豆类作物的轮作,起到了绿肥作用。《大小麦》:“冬雨雪止,以物辄菌麦上,掩其雪,勿令从风飞去。后雪,复如此。则麦耐旱,多实。”对降雪的利用,具有防旱保墒的作用。

——据《齐民要术》

材料三   《粪田之宜篇》:“相视其土之性类,以所宜粪而粪之,斯得其理矣。”主张针对不同土壤使用不同的肥料,以达到“地力常新壮”的目的,体现了“用类如用药”的思想。《善其根苗篇》:“今夫种谷,必先修治秧田……大抵秧田爱往来活水,怕冷浆死水……(水)浅深得宜乃善。”强调了秧田用水的重要性。

——据陈旉《农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中国古代北方与南方农业生产的异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人民生活保障建设。1948年,东北行政区委员会颁布的《东北公营企业暂行劳动保险条例》是我国在较大区域内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解放后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积累经验并奠定了基础。1951年,政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一位得知此消息的职工说:“社会主义好,生、老、病、死有劳保。”到195211月底,全国实行《劳保条例》的企业达2860家,职工320万人。1953年,政务院又发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若干修改的决定》。1956年,全国实行《劳保条例》的职工达到1600万,比1953年增加了近4倍,签订了集体合同的职工有700万人,比1953年增加了10倍,合计共有2300多万职工享受了《劳保条例》规定的不同保险待遇。至此,享受劳动保险的职工占国营、公私合营、私营企业职工总数的94%。1956年,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缺乏劳动力或者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在生产上和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的吃、穿和柴火的供应,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使他们的生养死葬都有依靠。”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10)》

(1)根据材料,概括过渡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建设取得历史成就的背景。
2022-09-11更新 | 1932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海南历史高考真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超的“新生"

李超,广西梧州人、先求学于梧州,广州等地,后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学,因而她生活困难,患肺炎后,无钱治疗,19198月病亡。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责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11月,北京教育界召开追悼大会,有1000多人参加,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现场作了演说。1920年,杭州女子师范在省女师操场举行了李超追悼会,“各界人士莅会者不下万人,挽歌诗联四五百轴”。

李超的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们研究他的一生,至少可以引起这些问题:一、家长族长的专制。……二、女子教育问题。……三、女子承袭财产的权利。……四、有女不为有后的问题。……

——胡适《李超传》《晨报》1919121日、3日)

涵养与发挥情感是积极的道路。北京的妇女不来吊一吊李女士,却华装丽服坐汽车去满街跑,许多妇女并不要求妇女解放,这都是麻木。麻木就是处于情感的反面。他自己既不要求,你便怎样指点问题,乃至把解决问题的道路都告诉他,他只是不理会!

——梁漱溟《李超女士追悼会之演说词》(《晨报》19191222日)

对于李超女士底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制度上两大缺点:一是男系制,一是速产制。……

李女士之死,我们可以说: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底重大问题。

——(陈)独秀《男系制与遗产制》(《新青年)192011日)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李超之死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李超们"新生的出路在哪里。
2022-06-22更新 | 5327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山东历史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时珍(1518~1593)自幼对医学感兴趣,后跟随父亲学习医术,广读天下医书。蕲州遭逢大疫,李时珍父子为民众治病,“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经此磨炼,医术愈精。李时珍发现,以往药书中存在药物误注、图文不一、主次不清等错误,常常危及病患生命,遂立志重修本草。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跋涉山川,采集药物标本,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他虚心拜当地人为师,问询渔樵农夫,细心收集大量有关药物、单方、验方的零散资料,撰成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将前人对药物的分类发展为16部、60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使中药的分类更加科学;仔细描述每味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用、方剂等,精心绘制药图。历时近30载,“稿凡三易,然后告成”。

——摘编自唐明邦《李时珍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所体现出的研究方法,并分别予以简要评价。
2022-06-16更新 | 474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万国对峙”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最高目标,为扭转内忧外患的局面,明治政府将“安内竞外”视为治国安邦之道,在日本官方文书中频繁出现类似“与万国对峙”的表述。1868年,日本以明治天皇名义发布的《宣扬国威哀翰》,主张“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勾勒出“大陆政策”的扩张方向。此后,伊藤博文把废藩视为“抵御外辱,仲张皇威于海外”“与万国并立”的条件。木户孝允提出,“以文明开化为国家富强之途径”,1870年,外务权大丞柳原前光强调,“朝鲜国北连满洲,西与清国之地相接,使之屈服,实为保全皇国之基础,将来亦为经略、夺取万国之源也”。

——摘编自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的背景及实施方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目标的历史影响。
2022-06-16更新 | 5493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军费与财政

材料一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

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

材料二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

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

(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
2022-09-08更新 | 3244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北京卷历史真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前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阵容极为庞大,“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航迹遍及亚、非30余国。明英宗后,官方再无远洋活动。明后期的海军以沙船、哨船等小型船只为主。明末,荷兰东印度公司企图以武力迫使明朝政府放弃海禁政策和承诺自由贸易,派遣战船入侵中国沿海。1633年,明军约150艘战船在福建金门岛料罗湾口,与荷兰及附属舰队约60艘战舰激战,获得胜利。

——据《中国军事通史》等

材料二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确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海军的方针。到1888年,清廷共买进大小舰船数十艘,另有少量自建舰船。1888年12月,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此后海军建设趋缓。清政府仍未能跳出以守为战的传统海防思维,重点防守大陆沿岸。甲午战争后,清朝海军在舰船数量、装备质量和军队素质等方面,被日本全面超越。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要“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支强大的海军”,这支海军能“保卫沿海沿江”。1979年,邓小平提出要建立“顶用”“精”“真正现代化”的海军。21世纪以来,我国已先后派出多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一批新型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等陆续入列,2019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入列。中国海军已经建成海陆空潜、岸基海基相结合、多兵种合成的海上综合作战体系。

——摘编自彭克慧《新中国海洋战略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的海上实力。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海军实力从晚清到现代的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海军实力的主要因素。
2022-06-16更新 | 7371次组卷 | 31卷引用: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0世纪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韩知古、韩延徽等人的帮助下建立政权。初创之时,辽境内除了有从事游牧的契丹、奚等民族,还有从事农耕的汉族。当时,“庶事草创”,没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对此,神册六年(921年),耶律阿保机对大臣道:“凡国家庶务,钜细各殊,若宪度不明,则何以为治?群下亦何由知禁”,于是命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其中,“治契丹及诸夷之法”为适用于契丹等游牧民族的法律,即《决狱法》。该法由耶律突吕不奉诏编撰,为辽朝最早的一部基本法典,对契丹等游牧民族的不同习惯法作了调整,保留了不少草原传统法律条文。“断以《律令》”即沿用唐朝律法断案,适用于汉族。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太祖法律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太祖法律改革的特点。
2022-02-28更新 | 1999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河北历史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贞观)十六年(642年)诏:氏族之盛,实系于冠冕;婚姻之道,莫先于仁义。……燕赵右姓,多失衣冠之绪……名虽著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自号膏梁之胄,不敦匹敌(配偶)之仪。问名惟在于窃赀,结褵(古时女子出嫁)必归于富室。乃有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媾,多纳货贿,有如贩鬻。或贬其家门,受屈辱于姻娅;或矜其旧族,行无礼于舅姑。积习成俗,迄今未已。……自今已后,明加告示,使识嫁娶之序,各合典礼,知朕意焉。其自今年六月禁卖婚。

(显庆)四年(659年)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范阳)卢浑、(范阳)卢辅、清河崔宗伯元孙,凡七姓十一家,不得自为婚姻。

——摘编自(宋)王溥《唐会要》


(1)根据材料,概括诏书所反映的唐初婚姻现象,并据此分析当时统治者所面临的政治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唐初为解决上述政治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2022-02-28更新 | 1813次组卷 | 9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河北历史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熊庆来(18931969年),我国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曾选拔和培养严济感、华罗庚、陈省身、杨乐、张广厚等科学家。

1921年,熊庆来从法国公费留学归来。之后,他在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讲授球面三角、高等算学分析等课程,编写讲义和教科书。1930年,创办我国第一个正式的数学研究机构——清华大学算学系研究部。1932年,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世界数学会议,后在法国巴黎庞加烈研究所研究函数论。1933年,获得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其定义的“无穷级”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定理”。1936年,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份数学学报,并任编委。1937年至1949年,任云南大学校长,使该校获得较大发展。1949年夏,赴法参加国际教育会议后留居巴黎。1953年,周恩来总理函邀熊庆来回国,他因病未能成行,但表示“工作只为个人生活,以留异国,殊觉无甚意义”,愿回国发挥所长。在周恩来总理再次邀请下,1957年,熊庆来如愿归国,满怀热情地表示:“愿在社会主义的光芒中尽瘁于祖国的学术建设事业。”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所,熊庆来以“不知老之已至”的精神,与病魔搏斗,撰写许多科研论文及介绍性文章,还多次参加全国学术会议,发表卓有见解的学术讲演,提出研究方向,受到全国数学工作者的尊敬。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人物传》


(1)根据材料,概括熊庆来取得的突出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熊庆来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2022-02-28更新 | 1693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河北历史高考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