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为新中国外交成就(部分)

时间成就
194910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求同存异"的方针提出
19714乒乓外交,撬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
1971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2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19791中美正式建交
2001上合组织建立,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
20133习近平出访俄罗斯.首次提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一重要主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0月—20139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相关史实,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原因。
2022-12-05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诗的成就简直就是中国古代诗文化的代名词。晚唐五代时期,文人们在唐诗整齐格律的基础上,在每一行加上或减去几个字,变成一种更加自由的长短句文体,人们称之词。宋代词人继承并改造了这个传统,创作出大量的抒情意味更浓的美丽动人的爱情词,弥补了古代诗歌爱情题材的不足。此外,经过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努力,宋词的题材范围,几乎达到了与五七言诗同样广阔的程度,咏物词、咏史词、田园词、爱情词、赠答词、送别词、谐谑词,应有尽有。艺术风格上,也是争奇斗艳,婉约与豪放并存,清新与秋丽相竞,词的创作进入鼎盛时期。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1)根据材料,概括词在宋代进入鼎盛时期的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补充一条词在宋代进入鼎盛时期的原因,并予以说明。
2022-12-0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37年11月,毛泽东在《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中明确指出,任何破裂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主张都是不许可的。我们和国民党及其他任何派别的统一战线是在实行一定纲领基础上的统一战线。离开了这个基础.就没有任何的统一战线,这样的合作就变成无原则的行动,就是投降主义的表现。由此可见,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可以概括为
A.半自主半独立B.既统一又独立
C.以维护统一合作为主D.坚持独立,绝不退步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下半叶,随着奥斯曼帝国和清帝国的衰落,若干西欧国家在帝国主义的历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强烈的民族感情使它们动员起整个国家进行海外扩张。工业化以最高效的工具和最致命的武器将它们在世界各地武装起来。三个世纪以来,在亚、非、美、澳诸洲的海上贸易经验使它们对世界各地的地理和人民有了更多的认识。凭借这些优势,西欧征服了敌国军队,取代了当地的统治者,在世界建立了霸权。在 19 世纪末,美国和日本也作为新的帝国霸权加入了欧洲国家的行列。

——魏凤莲译《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1880 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第一(较小的)世界,虽然其内部的差异悬殊,却因历史的关系而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支柱;而(大得多的)第二世界,除了其与第一世界的关系……几乎不存在任何可促成其走向一致的因素。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扩张和争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回答,推动“全球体系”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2022-05-20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年3月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仿真模拟(五)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韩愈亦近世豪杰之士,如《原道》之言,虽不能无病,然自孟子以来,能知此者,独愈而已。……前人之语,又非凭空信口率然而言之,是必有所见矣。”

——《二程语录》

材料二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北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材料三 “退之《原道》诸篇,则于道之大原,若有非荀、扬、仲淹之所及者,然考其平生意向之所在,终不免于浮华放浪之习,时俗富贵利达之求。

——【南宋】朱熹《王氏续经说》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韩愈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评价所反映的宋人的价值观。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咸同时期,开明士大夫积极推动的国防近代化,在军工、海防、陆军等层面逐步从浅显而深化,甚至是从无到有,一定程度上使晚清的国防力量有所增强,在国防实践中发挥了一定的实效,即便如此,仍是一次不彻底的转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传统走向近代之际,开明士大夫基于“自强”、“御侮”而积极求新,内心深处又对传统武备极具自信,因而强烈要求突破传统的案白,但又无法摆脱传统的羁绊,致使其在近代国防建设的认知上处于“旧者未去,新者未立”的状态,这既是时代局限,也是现实使然。

——熊顺成《咸同时期开明士大夫国防近代化的认知与实践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国防科技工业开始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立足“富起来”,走军民结合发展之路,利用设备、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绝大部分生产能力转向轻工产品和家用电器等民生生产领域,成为促进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20世纪90年代,国防科技工业推进市场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同时与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核电、航空、航天、船舶、能源、交通等领域,

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新世纪、新阶段,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进一步发挥国防科技工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促进国防领域和民用领域的科技成果、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交流融合。以军民融合产业为主体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和军民融合式发展,促进军工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形成了一批军工特色的高科技产业群,成为辐射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申晓勇《新中国70年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特点和经验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咸同时期国防近代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国防科技工业不断发展的背景,并说明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启示。
2021-06-04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迄1905年,清廷最高统治者痛定思痛,决意变法。19017月,清政府宣布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巡警部和练兵处、财政处5个中央机构,撤除地方和中央的闲散衙门。1905年前后,立宪国日本战胜君主国俄国的消息传来,慈禧太后震惊之余,“如梦初觉,知二十世纪中,无复专制政体容足之余地”,退决心仿行宪政,并于19069月下谕宣示预备立宪要先行厘定官制。190811月,溥仪继位,由其父载沣担任摄政王,主持国政,积极筹备立宪。原有之内阁、军机处、会议政务处、宪政编查馆、吏部、中书科、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批本处等衙门一律裁撒。组建责任内阁,在13名阁员中,满、蒙贵族占9名,其中皇族5名。当时即有人预言:“窃恐内闾甫成立,而推翻之动机已伏矣。”果然,不到半年,武昌首义爆发。

——摘编自李志茗《论清末新政时期的行政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行政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