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使中国出现千年变局,先进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官僚因此逐渐感到,要想继续举办和维持军事工业,实现所谓“自强”,必须同时发展民用工业以“求富”,即李鸿章所归纳的“必先富而后能强”。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上

材料二康有为汲取了今文经学“变易”的哲学思想,糅合了“三统”“三世”学说,指出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指出“据乱、升平、太平”三世有序不乱地向前发展,强调中国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的必然性。

——徐绍清《论戊戌思潮的发生与近代思想解放》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创办的主要企业。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特点的成因。
2023-11-25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4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西汉形势图

材料二   为巩固统一,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清朝前期开拓和巩固边疆的举措简表

东北打击沙俄,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北方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后在漠北、漠南蒙古地区设内蒙古盟旗、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西北打败漠西蒙古准噶尔叛乱,设立伊犁将军管辖
西藏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西南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
东南打败郑氏政权,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相较于秦朝,西汉版图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在管理边疆方面的创新之处,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前期经略边疆举措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
3 . 明清之变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新航路开辟对明清中国产生了 重大影响,中国历史在全球化和近代化进程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材料一   及明之季,荷兰入处,布政施教,始以其法颁之台湾,所谓属地之法也……荷人以此法颁之爪哇,且以行之台湾。土番睍睍伈伈,受其约束,莫敢支吾。

泉、漳二郡商民贩东西两洋,以代农贾之利,比比然也。自红夷肆掠,洋船不通,海禁日严,民生憔悴。

——连横《台湾通史》上册

材料二   美国学者弗兰克所著《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在综合各家之说的基础上提出,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全世界白银产量的1/4至1/3流入了中国……大量白银的流入必然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就出口的大宗商品生丝和丝绸而言,其产地主要为太湖周边的江南地区。因海外市场的刺激而迅速崛起的“外向型”经济,促进了这一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全面发展,从而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三   明末清初,西欧耶稣会士东来,与徐光启、李之藻、王徵等中国士人协同译介西方文化成就(《几何原本》《同文算指》《坤舆万国全图》《远西奇器图说》等),清代顺康两朝,皇室爱好西学。与此同时,数以百计的来华耶稣会士又向西方译介中国经典及社情,此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一种精神借鉴。

——冯天瑜《明清之变何以改变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开辟以后中国的海防危机并结合所学指出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航路开辟以后中国获取的美洲物资及中国的外销商品,指出这种“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写出明末清初“译介西方文化成就”的西欧耶稣会士(一例)和徐光启的科技著作(一例),概括指出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特征。
2023-11-13更新 | 10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1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7月中旬,无法按照莫斯科这一方针行事的武汉国民党领袖汪精卫等,发出了“和平分共”的命令。中共中央报之以反抗措施,于南昌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国共两党自1924年以来的合作局面,历经种种危机之后,至此画上了句号。“革命动力只是工农”,理论上是以占全国人口90%以上的工人、农民等劳苦大众为依靠的。但实际上,这一方针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因为,中共与国民党关系破裂后只能从事地下工作,在城市及工矿企业中的活动受到极大限制。仅仅几年时间,它就惨败于与国民党政权在城市里的较量,被迫将全部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摘编自王建朗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二   “有人嫌井冈山高,井冈山大,今天东山,明天西山,爬山爬厌了,想打到城里去。这种思想错了。要知道,井冈山虽然磨破了我们的脚,爬酸了我们的腿,但是,它给我们存粮食,给我们作根据地,便利我们机动,便于我们打击敌人。”毛泽东还打了一个通俗的比喻说:革命要有根据地,好像人要有屁股,人假如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站着,老走着,定然不会持久。

——摘编自周声柱《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革命实践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将工作重心转往农村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体现的思想理论,并说出在该理论指导下中共进行了哪些实践。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927日,德国与意大利、日本正式签署《三国同盟条约》,希特勒期望凭借公开缔约的政治姿态威慑美国。1941年初,为促使日本牵制美国,配合德国的欧洲战略,希特勒开始调整对日政策,要求日本进攻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地,以此转移美国对欧洲的注意力。尽管日本始终未就参战时间给出明确答复,但希特勒坚信“德国可更好地引诱日本去攻取新加坡。”1941622日,苏德战争爆发。为适应战争形势变化,德国要求日本向北进攻苏联。面对德国一再施加的外交压力,日本以“正在进行军事准备”、“避免过早引起苏联注意”等借口敷衍,并不断强调美国对日本的威胁,实则不打算对苏作战。与此同时,美国趁德国无暇西顾,加大对英国的支持,使得美德海上摩擦日渐升级。德国只得再次调整对日政策,鼓动日本对美国开战。127日,日军偷袭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11日,希特勒在帝国议会演说中正式对美国宣战。至此,德国在尚未征服英国与苏联之际就开始了与美国的战争。

——摘编自李朋、罗一焜《1941年纳粹德国对日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纳粹德国对日政策调整内容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纳粹德国对日政策调整造成的影响。
2023-03-10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普通高中2022-2023年学业水平合格考仿真(一)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距今大约有8000年。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创造自己文字的文明。他们拥有高超的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能够种植小麦等农作物。苏美尔文明被誉为世界文明之母,后来世界各地的文明,都受到了苏美尔文明的影响。

——摘编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古希腊文明尽管不是最古老的文明,但无疑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文明之一。古希腊文明的历史延续时间比较长,历史学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其中古典时期尤其受人称道。在这一时期内,许多古希腊政治家、思想家及文学家成为后世历史学家研究的焦点,认为当中的许多人永远影响了世界并延续至今。

——摘编自李天祜《古代希腊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美尔文明取得的重大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文明的地位,并列举史实说明“许多人永远影响了世界”的具体体现。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域因素分析古代苏美尔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的不同。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美、苏战争威胁,党中央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当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1965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从总体上看,三线建设是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以港口机械装备全自动化、物流全自动分拣流水线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说明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加强三线地区建设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认识。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趁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给新生的人民政权和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

材料二   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改革综合试点。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材料三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港珠澳大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并指出为改变这种形势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在世界中的地位,谈你对我国能够取得这些成就的认识。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限于实践经验不足,对中国社会状况和革命性质缺乏充分认识,对国民党等资产阶级党派采取不合作、甚至排斥的态度。后来,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通过总结开展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逐步修改了“一大”的革命纲领,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并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态度,同意与国民党合作。

——摘编自章开沅等《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中国革命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首先占领中心城市,进而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结合革命实际探索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逐步赢得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原因。并指出这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独特的道路”是什么。并列举在这条道路的指导下,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取得的重大胜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
2022-12-1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检测模拟(二)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隋唐时期,国力强盛,疆域拓展,经济繁荣,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2)根据上述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国家强盛的主要表现。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时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有突出贡献的三位中外代表人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