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在两极格局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西欧六国经济增长率为5%,日本的高达11.2%,都高于美国的4.1%。70年代初,就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而言,美国为24.36%,欧共体为20.12%;就出口额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而言,美国为13.4%,日本为6.4%,欧共体为33.7%。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但一些新独立的亚洲国家首先提出要独立于大国集团之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的启发下,铁托等人萌发了组织不结盟运动的想法。

材料三: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与欧共体、日本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从宗旨到内容再到形式都有不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变化对国际关系格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不结盟运动与欧共体、日本对两极格局冲击的不同之处。
2 . 冷战后,西方尤其是美国出于对冷战终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误读导致近乎全方位的战略失误,极大地消耗了自身力量,并因此陷入诸多困境之中。同时一批新兴市场经济大国通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实现了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持续、强劲、和平崛起。这表明冷战后(     
A.多极化趋势在加强B.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C.中国已经和平崛起D.美国企图称霸世界
2023-07-08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4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时期中央官制评价
A:三公九卿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隋唐B:相权一分为三,机构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宋朝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C:
清朝D:机构简单,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2)根据表格,概括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并简述其积极的历史作用。
(3)根据上述政治制度的演变,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021-12-23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宋基信阳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927日,德国与意大利、日本正式签署《三国同盟条约》,希特勒期望凭借公开缔约的政治姿态威慑美国。1941年初,为促使日本牵制美国,配合德国的欧洲战略,希特勒开始调整对日政策,要求日本进攻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地,以此转移美国对欧洲的注意力。尽管日本始终未就参战时间给出明确答复,但希特勒坚信“德国可更好地引诱日本去攻取新加坡。”1941622日,苏德战争爆发。为适应战争形势变化,德国要求日本向北进攻苏联。面对德国一再施加的外交压力,日本以“正在进行军事准备”、“避免过早引起苏联注意”等借口敷衍,并不断强调美国对日本的威胁,实则不打算对苏作战。与此同时,美国趁德国无暇西顾,加大对英国的支持,使得美德海上摩擦日渐升级。德国只得再次调整对日政策,鼓动日本对美国开战。127日,日军偷袭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11日,希特勒在帝国议会演说中正式对美国宣战。至此,德国在尚未征服英国与苏联之际就开始了与美国的战争。

——摘编自李朋、罗一焜《1941年纳粹德国对日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纳粹德国对日政策调整内容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纳粹德国对日政策调整造成的影响。
2023-03-10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普通高中2022-2023年学业水平合格考仿真(一)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是中国古代最后两个王朝,这一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明朝明成祖在位时,逐渐形成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是A
获得在濠镜澳(今澳门)长期租住权的西方殖民者是B
清朝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由皇帝直接监督,大臣依据皇帝旨意,负责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的机构是C
与沙俄签订的,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的条约是D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明至清中叶在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至清中叶世界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6 . 20世纪上半期,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大战后国际秩序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调整列强之间的关系。和会建立了凡尔赛体系,并筹建国际联盟,作为维护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工具。与此同时,美日两国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并使远东和太平洋的局势日益紧张。为解决该区域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华盛顿会议,在承认美国优势的基础上,就拆散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和解决中国问题等达成协议。由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正式建立。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另外,冷战的两大阵营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形成一种自我控制机制,使得美苏两国之间始终没有兵戎相见。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特点,被一些观察家形容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而独断全部国际问题。美国表面上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实际上权力更加分散,这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现象。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质而言是减弱了。

——摘编自(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该体系。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大阵营”中的核心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走向冷战的主要标志性事件。
(3)指出材料三中“单极的世界”出现的背景,并说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国际问题”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