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巡抚初设之时,主“安抚”天下军民而非主“监察”,“事毕复命,即或停遗”;而明中叶,为适应文官集团势力的扩充和军人集团地位的下降这一新的力量对比变化,巡抚成为介于行省与三司之间新的省级军政长官,明代走出“三司”时代。这一变化反映出(     
A.地方政权运行的集权化趋势B.行政权与监察权相结合
C.行省制具有强大的制度优势D.社会主导力量出现下沉
2024-02-19更新 | 249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是中国批发物价总指数的周期性波动表(1868一1935)。其中,1868一1885年期间,中国的批发物价指数是下降的趋势。这一变化说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春天B.洋务运动走向失败成为必然
C.传统自然经济逐步濒临崩溃D.中国经济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946年夏,丘吉尔指出:“美国鹰停落在栖木上,它是一只有着可怕喙爪的强壮大鸟……葛罗米柯先生(苏联外交官)被派来每天用一把锋利的镰刀去戳它,戳它的喙,戳它的翅膀,戳它尾巴上的羽毛。鹰一直都保持着安静,但就此认为鹰的内心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这反映了当时
A.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B.美苏两国间矛盾加剧
C.美苏冷战序幕由此揭开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022-02-28更新 | 5969次组卷 | 45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以后,雕版印刷的图书数量逐渐超过手抄、石刻拓印等方法制作的图书,从前分散于民间的只刻印一些日用小品短文的小作坊逐渐发展为集中大规模地印刷成套经典书籍的大工坊。这些变化
A.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传承B.阻断了儒学世俗化趋势
C.推动了造纸技术的革新D.反映了佛教文化的普及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29次组卷 | 66卷引用: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年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古代社会乡里制度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一种建立在血缘或地缘关系基础上的特殊治理组织——乡约。宋代的乡约一般是地方乡绅自发制定的民间互助组织,其主要目的是彰善瘅恶、互帮互助,同时对基层民众实行道德约束。到明朝正德年间后社会危机程度进一步加深,官府倡办、督办乡约成为主流趋势,嘉靖以后,明廷开始在全国推广乡约,兵部下令推行保甲乡约,形成了以官办乡约、保甲、社学、社仓以及专业性民办乡约并存的复杂基层治理体系。明太祖于洪武三十年(1397年)特颁布《圣训六谕》作为教化万民之大纲,各地乡约据此规定了明确的宣讲制度,进行各种宣讲活动,以实现对民众的普遍道德教化。

——摘编自梅文娟《社会治理实践探索》

材料二   随着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的终结及村民委员会的建立,改造、重建农村治安保卫委员会(治保会)组织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大城市各种新建住宅小区、集贸市场、批发交易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成为治安工作的盲区。各地将推选治保会人员作为发展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内容,并通过民主选举程序强化、优化治保队伍。关于农村治保会,对乡镇企业和重点地区的治安保卫工作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规定承包人员的责、权、利。关于城镇街道治保会,实行承包一方与被承包一方用签订合同的形式落实治安承包责任制。在公安部门举办的各种地区性竞赛活动的推动下,各地对治保会开展量化考核、绩效排名。表彰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摘编自钟金燕《改革开放初期基层治安保卫委员会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乡约组织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加强治保会建设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古代的乡约组织和20世纪80年代初的治保会的共同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不断融入世界经济的总体格局中。中国的商品出口贸易总额从1980年的181.2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218万亿美元,占到了全球商品出口贸易总额的8.8%,赶超美国位居全球第二。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演进趋势,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中国的贸易对象遍及全球,已经扩展至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秦迪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动及其优化研究》

材料二   目前,我国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为主,很多发展中国家与我国具有相似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越来越激烈。此外,虽然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但是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不高,仍然以机械产品设备和轻纺工业品为主。这些都将严重影响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此外,近年来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摘编自陈相芬《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形势浅析》2011

(1)根据材料一归纳1978年至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认识。
8 . 明清时期,广东佛山镇“俗善鼓铸”,铁器制造业规模宏大,铸器精良,远近闻名,仅炒铁作坊就有数十个,每一作坊有“数十砧,一砧有十余人”,从事炒铁的工人加在一起,“人有数千”,皆系雇佣而来。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江南市镇生产的专业化B.工商联合生产并形成制铁行业垄断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达D.民营手工业劳动力商品化趋势明显
9 . 如图是山东临沂白庄汉墓出土的乐舞迎宾图,图中可见一头戴飘带高帽、鼻梁高挺、身着短袴的胡人舞者,双手持股鼓欲意击鼓,其前面还有一名汉人长袖舞者倒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汉代(     

A.胡汉文化交融趋势凸显B.西域的风俗与中原渐趋一致
C.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D.对外艺术交流形式丰富多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学术文化活动为王室所垄断,接受学术文化教育的群体也仅限于贵旌不弟春秋以降,则出现“畴人(掌管天文、历法的史官)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的现象,伴西周礼乐文化流向社会,推动了民间教育的发展。儒、墨、道、法等学派思想家为宣传学说”也纷纷聚徒讲学,企图以自己的学说统一天下。

——摘编自刘爱敏《西周至汉初的学术发展脉络》

材料二   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切学术文化,可谓莫不寄存于门第中,由于门第之护持而得传习不中断,亦因门第之培育,而得生长有发展。

——摘自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发展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文化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